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蟹类养殖2012年渔业主推技术(一)河蟹生态养殖技术

2012年渔业主推技术(一)河蟹生态养殖技术

发布时间:2015-04-24 09:37:14编辑:水产百科归类:蟹类养殖

    技术概述:概括起来就是“种草、投螺、稀放、配养”,其中“种草”、“投螺”是基础,“稀放”是前提,“配养”是手段。该技术保证了养殖水体生态系统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平衡,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增产增效情况:河蟹大规格比例(150g以上/只)较非生态养殖可提高25%以上;各水体类型,亩产河蟹增重在5%~10%之间,仅河蟹一项平均亩增效益就可提高 10%;加上混养鳜鱼、青虾、细鳞斜颌鲴等带来的额外收益,总体亩均增效可提高20%左右。
    技术要点:
     1. 池塘类型
    (1)池塘选择与处理
    标准池塘深3m,有效蓄水深度 2.5m,坡度1∶5,池底中部微高,约高于周边0.5m,高出部分约占塘底部面积80%,横截面呈微W形,池底淤泥厚度低于0.3m。精养池塘在早春一般每亩用120kg~150kg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对水草螺蚌等水生生物资源丰富的池塘,一般不作处理,但在冬季干冻、曝晒一个月。
    (2)防逃设施设置 用0.7m高的加厚塑料薄膜在边埂内侧围栏,薄膜埋入土内0.1m,高出土面0.6m。
    (3)池塘环境调节 ①水草栽培,2月~3月栽种伊乐藻、小黄草,亩栽48kg(其中伊乐藻35kg、小黄草13kg);3 月~5月分期播种苦草,亩种苦草籽100g;在河蟹生长的夏季阶段,移栽金鱼藻和轮叶黑藻,亩栽185kg(其中金鱼藻占70%),在池塘水体中形成至少三种以上的水草种群。确保水草覆盖率在中后期达到60%以上,以便在夏季高温时,使河蟹处在最适生长温度25℃~30℃之间,有效降低河蟹积温,利于河蟹蜕壳生长,同时提供适口的天然植物性饲料。②螺类投放,清明前每亩投放螺蛳160kg。确保河蟹从蟹种到商品蟹生长过程均有适口的鲜活天然动物饵料,既可节约人工配合饲料,又可确保河蟹的生长。同时,能够清除残饵,提高水体的自体净化能力。
    (4)苗种放养 ①蟹种放养时间宜在上年的11月~12月底和当年的2月底至4月初,以初春放养更为适宜,放养水温4℃~10℃,应避开冰冻严寒期。放养密度为每亩1 龄蟹种350只~500只,蟹种规格每千克120只~200只,要求规格整齐,无断肢,无性早熟。蟹种放养的初期,在池塘的深水区,设置暂养区,将蟹种先放在暂养区培育到 4月底至5月初,待池塘的水草生长和螺蛳繁殖到一定的数量,再将蟹种放入池塘中。②配套品种放养,3月亩放鲢、鳙鱼(2∶1)20尾,规格0.25 kg/尾~0.35kg/尾;5月亩放0.25kg抱仔青虾,利用其繁殖的小虾作为蟹的优质活饵,同时青虾可有效利用部分残饵,保持水质。6月亩放 4cm~5cm鳜鱼苗种10尾~20尾,以有效清除养殖过程中野杂小鱼,减少与河蟹争食。
    ( 5 ) 池塘管理 ①水质调节,从 3 月放种时水位 0.5m~0.6m开始,4月后随着气温上升,视水草长势每10 天~15天注水一次,使水位上升10cm~15cm;7月~8月保持水深1.5m,9月~10月1.2m。养殖过程中,只通过水泵加注新水,弥补水分蒸发和渗漏,使用微生物制剂进行水质调节,不作水的交换。②投饲管理,前期3月~4 月投喂配合饲料,再搭配少量小野杂鱼,蛋白质含量 30%~35%,投饲量占蟹重20%~25%;5月~6月以动物性饲料投入为主,投饲量占蟹重8%~10%;7月以植物性饲料南瓜、小麦、玉米为主,小鱼为辅,投饲量占蟹重5%~10%(动物性饲料占其中10%~15%);8月~9 月,以动物性小野杂鱼为主,辅以南瓜、小麦、玉米等,投饲量占蟹重5%~8%。6月~9月投饲量根据天然饵料和天气情况可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吃饱吃好。③病害防治,早春因水质清瘦,防治青苔,施用“青苔净”,在晴天的中午用喷雾器喷杀。不使用国家规定的禁用药物。生态养殖病害的发生率较低,平常注意调节,pH保持在 7.5~8.8。平常投喂的每100kg饲料中加大蒜头3kg~5kg,以防止肠道疾病的发生。
    2. 河沟类型
    (1)水体类型选择 根据河沟水体的结构特点,分为宽浅型和窄深型两种类型。宽浅型河沟是指水体中平均水深 1.5m以上的面积占总水面约40%以上,水体浅滩多,比较宽阔,选择以养蟹为主;窄深型河沟是指平均水深1.5m 以上的面积占总水面约40%以下,水体浅滩较少,水体较深,选择以养鱼为主。
    (2)水域环境修复 对于窄深型河沟采用池塘养鱼的方法,用网片分段主养鱼类。该类型养鱼产生的水体营养物质,通过河沟水体的微流动进入相连的宽浅型河沟,再被其中种植的水草吸收。两种类型各取所长、相互补充,使整体水域达到生态平衡。
    水草栽培:2月~3月栽种伊乐藻,亩栽种50kg;3 月~5月分期播种苦草,亩种苦草籽100g;在河蟹生长的夏季阶段,移栽金鱼藻和轮叶黑藻,亩栽种300kg(其中金鱼藻占90%),在水体中形成至少三种以上水草种群,确保水草覆盖率在中后期达到60%以上。水草种植主要选择在1m以上的浅水区。水草品种选择上主要采用金鱼藻,在水草结构中占绝对优势种群。种植初期一般采用网片进行围种,以防在水草没有完全着泥生根时被蟹破坏。伊乐藻和金鱼藻种植方法一般采用固着种植法,即用底泥将水草一部分茎固着在水体底部,以防止被风浪带走,尽快促进其生根生长。
    螺类投放:清明前,以1.5m以上浅水区有效水面计算(取各水面总面积的50%为标准),在宽浅型河沟每亩投放螺类300kg。均匀地撒在浅水区,不能在局部区域堆积,以防食物不够和底部局部区域耗氧过多缺氧而死亡。
    (3)苗种放养
    (4)饲料投喂管理 宽浅型河沟因以蟹养殖为主,投喂饲料以动物性饲料野杂小鱼为主,植物性饲料南瓜、黄豆为辅。4月,一般投喂小野杂鱼,投饲量占蟹重 25%~30%;5月~6月,以动物性饲料投入为主,投饲量占蟹重8%~10%;7月,以植物性饲料南瓜、小麦、玉米为主,小鱼为辅,投饲量占蟹重5%~10%(动物性饲料占其中10%~15%);8月~9月,以动物性小野杂鱼为主,辅以南瓜、小麦、玉米等,投饲量占蟹重5%~8%。 6月~9月投饲量根据天然饵料和天气情况可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吃饱吃好。
2013,关注,20万水产养殖朋友共同的家园。
    窄深型河沟因以鱼养殖为主,主要投喂配合饲料、南瓜,再辅助施肥(发酵的有机肥)。每亩投放螺蛳 300kg,分春夏两次投放,每次150kg,以保证青鱼有足够的饵料。各月份投饲量占鱼总重量的3%~5%。
    (5)病害防治 宽浅型河沟由于采用生态养殖,病害率低,加上水域面积大,养殖过程中不作病害防治处理,平常注意保持饲料的新鲜。窄深型河沟由于是高密度养鱼,加上施肥,水色较浓,病害防治主要采用定期消毒食台,主要在6月~8月,每月用二溴海因化水泼洒一次,同时注意饲料的新鲜。
    3. 湖泊类型
    (1)养殖类型 湖泊河蟹生态养殖包括湖泊增殖放养和湖泊围网养殖两种类型。具体使用哪种类型,主要由湖泊内水生生物量决定。前者放养密度为20只/亩~30只/亩,后者放养密度为300只/亩,分别适用于湖泊水体生态环境修复的不同阶段。
    (2)水域环境修复 水草栽培,2月~3月栽种伊乐藻,亩栽种50kg;3月~5月分期播种苦草,亩种苦草籽100g;在河蟹生长的夏季阶段,移栽金鱼藻和轮叶黑藻,亩栽种 300kg(其中金鱼藻占90%),在水体中形成至少三种以上水草种群,确保水草覆盖率在中后期达到60%以上。水草种植主要选择在1m以上的浅水区。水草品种选择上主要采用金鱼藻,在水草结构中占绝对优势种群。采用“围栏养草”的方法,同一个网围内养殖区与恢复区配套,根据水草生长情况逐步扩大网围养蟹面积。通过打“时间差”,既防止了河蟹将刚生长出来的水草消灭在萌芽状态,又不影响河蟹的正常生长。通过对湖泊进行生物修复,使养蟹水域的生态保持平衡。螺类投放,清明前,每亩投放螺类约150kg,具体投放量决定于水体中的存量。
    (3)苗种放养 选用优质河蟹苗种,放养规格为160只/ kg~200只/kg,处于生物修复中的湖泊,应适度降低放养密度,待生物修复后,再以标准密度进行放养。
    (4)鱼类套养方式 鲢、鳙鱼放养规格为2尾/kg,放养比例为1∶5,放养密度为10尾/亩;鳜鱼放养规格为20尾 /kg,放养密度为10尾/亩;细鳞斜颔鲴放养规格为50尾/ kg,放养密度为10尾/亩。
    湖内禁养草食性鱼类(草鱼、鳊鱼等),控制青鱼投放,以保护湖泊的水草和螺蛳资源。
    (5)饲料投喂 湖泊围网养殖投喂饲料同上。湖泊增殖放养主要利用水体内的天然饵料,一般不进行人工投喂。
    (6)病害防治 湖泊大水面由于采用生态养殖,病害率低,加上水域面积大,养殖过程中不作病害防治处理,平常注意保持饲料的新鲜。
    4.稻田(适于北方)
    (1)田块选择与工程设施:
    要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水质良好和没有污染的田块养殖河蟹。年初进行田间工程改造,将稻田分成每块2亩的小块,每块以田畦相隔,每小块稻田彼此相通。田埂要坚实牢固,内外坡比例为 1∶3,高度和顶宽均为50cm。在蟹田四周的埂上要围设两道防逃设施,第一层用聚乙烯网布覆盖埂坡,外面覆盖一层泥土,主要作用防止河蟹打洞逃跑;第二层用稻田养蟹专用防逃膜围起封闭式防逃墙,高出田埂50cm,地下埋入 20cm,每隔50cm要用直立插入地下的木杆或竹竿加以固定。在上、下水口处要设置40目的防逃网。平整土地的同时将田间的一切杂物及田间老鼠等一切有害生物清除。
    (2)水稻的种植
    ①水稻品种的选择及插秧选用米质优良,抗倒伏,抗病且适合当地区气候特点的品种。根据本地区气候特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水稻插秧的时间尽量提前,以便尽早的把蟹苗放入稻田。
    ②施肥翻土耙地时采取水封的方法灭草,以后可通过河蟹清除田间杂草。不得使用化学制剂药品。有机稻田养蟹稻应施有机肥和生物肥,提高蟹、米质量,追肥应避开蟹脱壳期,采用少量多次追肥法。
    (3)蟹的养殖管理
    ①蟹的选择及运输
    选择活力强,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病和发光发亮的扣蟹为宜。可请卖方代养,省去运回暂养的环节,减少了因修建暂养池人力、物力等的经济投入,同时也降低了死亡率。运输时,将选好的扣蟹用泡沫箱装好用冰块降温运回,直接放养。
    ②蟹的放养
    5月下旬,将运回的扣蟹及时地放入温度适宜稻田中。放养的扣蟹每亩4kg~5kg,规格160只~200只左右/kg。
    ③科学投饵
    根据河蟹的生活习性及不同季节进行科学投饵。要注重饲料营养的全价性。总的原则是“两头精,中间青”。早期多投动物性饵料,生长的旺季,动、植性食物并重,后期多投含淀粉量高的精饲料。精饲料日投饲量18℃以下按蟹体重5%左右投喂,18℃以上按11%左右投喂。前期日投一次,傍晚前投喂;生长旺季日投两次,上午九点左右增投一次,白天投量占总量的30%,傍晚投量占总量的70%,以第二天略有剩余的量掌握。动物性饲料主要是小鱼、小虾、鸡的内脏等。植物性饲料以豆饼、马铃薯、南瓜等为主。将一些投喂的饲料煮熟,即起到一定的灭菌作用,又有利于河蟹的消化和吸收。坚持每天“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看季节、看水质、看天气、看吃食情况”的“四定、四看”的投饵原则。定质:要求饲料新鲜,适口性强,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配比合理,腐败变质饲料不喂。定量:放养早期,蟹苗小,饲料应适当多投一些,随着河蟹逐渐长大,摄食能力增强,投喂量可适当减少一些。定时:河蟹白天常隐蔽在阴暗的地方,黄昏、夜间出来觅食,因此,投饲时间应在傍晚。 定位:饲料相对集中投喂在几个地点,饲料投喂在接近水面的饲料台上。初投时可全池投喂,以后逐步驯化河蟹到点上摄食,这样可以使蟹形成条件反射,有利于蟹的生长发育。看季节:随着季节的变化,气温、水温逐渐上升,河蟹开始全面活动,河蟹的摄食量逐渐增大,四处寻找食物。特别是8、9两个月河蟹摄食强度最大。一定要注意投喂的量及不同时期的动植性饲料的搭配。看水质:水质清新,可大量投喂;水质肥,浮游生物数量多,应控制投饲数量。看天气:晴天水温高,应多投;阴天、雨天,气压低,应少投。看蟹吃食情况:每天清晨寻田,检查其吃食情况。如投饲后饲料很快吃完,可适当增加投饲量,反之则少投。稻田里生物的数量也是决定投喂数量的因素之一。
2013,关注,20万水产养殖朋友共同的家园。
    ④水质调节
    前期水层要浅,保持10cm即可,以利于提高水温及河蟹蜕壳;中期水层要深,保持15cm左右为宜;后期要勤换水。养蟹稻田可3天~5天换一次水,盛夏高温期每天换水一次,避免水温过高,影响河蟹正常摄食生长。每次换水应在每天上午10时左右进行,其换水量为田间规定的 1/3~1/2。水位要保持离水稻畦面15cm。换水时水温差不能大于3℃,还要防止急水冲灌进田,影响河蟹生长。有条件的最好使用江河灌区水源。
    ⑤科学管理
    每天坚持五查五定:养殖期间要坚持每天巡田检查1 次~2次。查有无剩饵,定当天投饵品种和数量;查水质水体,定换水时间和换水量;查防逃设施是否牢靠,定维修加固措施;查有无敌害,定防范措施;查有无病蟹和死蟹,定防治挽救措施。
    (4)捕捞成蟹
    稻田养殖的河蟹,在九月上中旬河蟹可达性成熟。利用河蟹性成熟季节上岸的习性,徒手捕捞,可占总产量的 70%以上。河蟹在昼夜间有三个活动高峰,第一次为凌晨4时30分至7时,第二次为傍晚16时至20时,第三次为午夜的22时至24时。在活动高峰内捕蟹效果最好,尤其是第一次高峰收获量最高;然后可放干田水,干田捕捉,虽然有些蟹钻入洞中,但多数夜间仍会爬出来被捕捉。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基本上可以将稻田中的蟹捕尽。


2013,关注,20万水产养殖朋友共同的家园。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饲料放养水草养殖生长
乌龟精粉的加工方法 稻田养鱼好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