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蟹类养殖螃蟹养殖技术介绍

螃蟹养殖技术介绍

发布时间:2015-06-18 08:44:32编辑:水产百科归类:蟹类养殖

 

【特种养殖】螃蟹养殖技术介绍

一、螃蟹养殖技术:螃蟹养殖环境

   成蟹养殖池塘的条件:

   交通方便,环境安静;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无污染,排灌方便;池底平整,池埂坡比1: 2.5-3。 

   防逃设施:

   主要有水泥砖墙、钙塑板围栏、聚乙烯网片围栏三种形式。目前普遍采用钙塑围栏,将钙 塑板沿埂四周埋入土中20厘米压实,间隔1米用木桩固定。

   杀菌消毒清塘:

   清除过多的淤泥,只留淤泥10厘米左右,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每亩用量200--250公斤,达 到彻底的清塘消毒,除杂除野,杀灭病菌,改善底质,药后7天,即过水1次,以排除污物 ,然后晒塘3--5天后加水。 

   蟹池里宜种的水草:

   养殖一塘蟹,首先要种好一塘草,水草是河蟹喜爱吃的天然饵料之一,又能起到良好的净 化水质的作用,而且是河蟹栖息、躲避敌害的场所。种水草的面积应占池塘面积的70%以上 ,主要品种有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等,轮叶黑藻、伊乐藻以移栽、扦插为主,苦草以 播种方式种植。 

   蟹池里宜投放螺丝:

   螺丝是河蟹喜食的天然饵料之一,又能净化水质。在蟹种放养前和市场和和,每亩投放鲜 活螺丝300--500公斤,以培育河蟹的基础饵料。 

   蟹种的选择:

   选择规格整齐、附肢完整、无病无伤、行动敏捷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蟹种为宜。

   蟹池合理放养:

   一般蟹种放养要做到“三适”“一暂养”,即适当密度,适时放养,适中规格与先暂养后 放养。蟹种放养密度,一般每亩为500--600只左右,这样使河蟹有一个充足的生活、生长 空间,蟹种放养时间一般在每年的2月底至3月份为宜,若放种过早,则越冬伤亡较重,过 迟水温上升,部份河蟹蜕壳,将影响下塘成活率。蟹种放养规格以每公斤100--200只为宜 ,规格过大,每第一次蜕壳困难,损伤较重;规格过小,则生长基数不大,影响上市规格 。蟹种“暂养”,是蟹种放养前必须的过渡阶段,需先在池中设置一块“暂养区”,其暂 养时间长短,应视水温和池中水草生长情况而定,暂养面积是放养面积的1/5左右。

   科学合理投饵料:

   河蟹是偏食动物性饵料的杂食性动物。在饵料投喂上,严格实行“四定四看”的科学投饵 方法,掌握“前期精、中间青、荤素搭配”的原则。早晚各投喂1次,日投喂量一般占河蟹 体重的3--4%,并以1--2小时内吃完为宜。在放养初期,以动物性饵料为主,主要品种是新 鲜活小鱼、螺蚌肉等,以后逐步增加投喂植物性的精饲料量,如小麦、玉米、豆粕等,高 温季节,不投动物性饵料,少投植物性精饵,多投青粗饲料,如水草、南瓜、马铃薯等, 进入养殖后期,为河蟹促膘增重阶段,则应增加植物性精饲料和动物性饵料,保证河蟹吃 饱吃好。 

   蟹池水质的控制:

   一般水深保持在0.6--0.8米,高温季节调节到1--1.2米。水质调节侧重于三个方面:一是 勤换新水,一般7--10天换一次水,高温时每天注水10--20厘米,3天换一次水。二是调节 水体的酸碱度,一般掌握在PH值为7.5--8.5之间。主要采用生石灰调节,7--10天全池泼浇 1次,每亩每米水深用量在10--15公斤左右。三是用光合细菌来调节水质,每亩用量3--5公 斤,全池泼浇,以转化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控制有害细菌的滋生和繁殖 。 

   螃蟹的捕捞:

   一般进入10月份,根据气温和市场行情,适时捕捞上市,主要工具是地笼。

二、螃蟹养殖技术:
 
最新科学的河蟹养殖技术:“如何增加河蟹的成活率和产卵率”? 河蟹养殖中如果加强其体内astaxanthin中文名叫虾青素也叫超级维生素E(见[1]参考资料:如何增加河蟹的成活率和产卵率?)的含量,即在饲料中按比例添加的astaxanthin含量,在饲料中按比例添加2.0%的astaxanthin藻粉,会有以下经过验证的效果(详情见扩展阅读):

  幼蟹:每吨饲料添加0.4-0.8公斤(存活率提高50%) 使用时间:整个养殖期
成蟹:每吨饲料添加0.24公斤(存活率增45%,蟹病显著减少)使用时间:捕捞前2个月
产蟹:每吨饲料添加0.75-1.5(产卵增40%) 使用时间:产卵前2个月

  (一)扣蟹培育

  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痃,增加经济效益,首先要培育扣蟹。为了把当年的大眼幼体达到商品蟹,目前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不漏水、不渗水、淤泥少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米,池形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大棚建设可参照农业蔬  菜大棚建设方法。 

  在放蟹苗前15—20天,每亩用75公斤生石灰泼洒消毒,待药性消失后,用80目的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必须严格消毒),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有利于提高水温和水中藻类、水草的生长。每天投喂饵料2—3次,投喂豆浆、鱼、虾糜等,投喂进应多投在周边浅地区,投饵料按体重的4%计算,并随时注意天气、水制裁、个体生长,争饵生物的多寡而定。随着幼蟹的生长也应增加一些植物性饵料,如:浮萍等优质水草,在日常管理中注意水质调节,要掌握水质肥而爽,换水时要勤换少换,不要引起水温和水位的剧烈变化。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可达到扣蟹。

  (二)成蟹养殖

  成蟹喜欢水质清净、透明度较大的水体环境,水草丛生,饵料丰富,河蟹生长最适宜,目前大多采用池塘、湖泊、河荡和稻田养殖。现以池塘为主作简单介绍:

  1、池塘条件

  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污染,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通气性好,有利于水草和底栖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生长繁殖,老池塘要彻底清淤,淤泥不超过 20cm为好,池塘面积不宜太小。池塘水深常年保持在0.6—1.5米左右,各处水深不一,最浅处10cm,池中可造数个略高出水面的土墩,即蟹岛,岛上可移植水生植物,池塘不要太陡,坡比一般在1:1.5以下,否则,河蟹易掘穴,且不利于晚间爬出水面活动。也可建造人工洞穴。

  2、移植水草

  河蟹天然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域内水草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多少。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种水草除供蟹摄食补充维生素旬,还可以养活相互格斗、隐蔽的作用,是提高各期间河蟹成活率的一项有力措施,另外还能吸收池中有害氨态氮、二氧化碳、有机物质、释放氧气、稳定水质的作用。群众也常说“蟹大小、看水草”。因此,对于池塘养殖河蟹来说必须下大力气种好水草,水草的种类主要有浮萍、满江红、水葫芦、水浮莲、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水花生等,移植时注意消毒防害。

  3、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视各自的情况而定。

  4、清塘消毒

  一般在放苗前半具月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每亩75公斤。一方面可杀灭敌害生物,另一方面可改良池底,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河蟹蜕壳生长。纳水后要及时施肥,培育藻类和基础饵料,透明度一般保持在40—50cm为宜,如果发现有蝌蚪或蛙卵要及时清除,以免争食,为害幼蟹。

  5、放苗

  苗种选购,以长江水系生产的蟹苗为佳,要求规格整齐,步足齐全,体质健壮,爬行活跃,无伤无病。

  放苗及密度,放苗时要注意温差。从外地购回的苗种不能直接放入池中,应先在水中浸泡2—3分钟,取出入置10分钟,如此重复2—3次,待幼蟹逐步吸足水分和适应水温后,放入池中,可以提高成活率。

  密度:目前大多以混养为主,特别是鱼虾蟹混养,经济效益会更高。密度可控制在1500只/亩以内,规格120—150只/kg的扣蟹。如果条件较差或以养虾为主可适当减少放苗量。
6、日常管理

  (1)投饵:池塘精养的整个过程,主要靠人工投喂饲料,因此饲料的种类、优劣和多少对河蟹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投饵时应坚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则,动物性精料占40%,水草占35%,其他植物饲料占25%,饲料的种类主要有三大类(一)全价性河蟹专用配合饲料;(二)动物性:海、淡水小杂鱼,各动物尸体、螺类、蚌类、畜禽血、鱼粉、蚕蛹等;(三)植物性:水草类、浮萍、水花生、苦草、轮叶黑藻等,商品饲料类:山芋、马玲薯、谷类、麸皮、料糠等。 河蟹的投喂方法象池塘养鱼那样,做到“四看四定”,即盾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蟹的活动情况,定时、定点、定质、定量。

  看季节:春季幼蟹要投喂一些活口的动物饲料,河蟹生长中期特别是5—8月份,要适当加大动物性饲料投喂量,但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后期河蟹需要大量营养,以满足性腺发育,应多投喂动物性饲料,这样河蟹体重加大,肉味鲜美,饲料的投喂按季节分配一般为3—6月40%,7—10月份60%,水温10℃以下,蟹的活动量少,摄食量不大,可少喂,隔日投喂一次,当水温3—5℃,可以不投喂。

  看天气:天气晴朗时要多投喂,阴雨天要少喂,闷热天气,无风下阵雨前,可以停止投喂,雾天,等雾收后再投喂。

  看水质:水质清,可正常投饵,水质浓,适当减少投喂,及时换水。

  看蟹的活动情况:一般投喂后的第二天早晨吃光,投饵量适当,吃不光,说明河蟹食欲不旺或数量过多,应及时分析原因,减少投喂量,蟹在蜕壳期间要适当增加投喂量。

  定时:河蟹有昼伏夜出的习惯,夜晚外出觅食,投喂分上午8、9点钟和下午傍晚两次进行,傍晚的投喂量整天喂量的60—70%。

  定点:投喂的饲料要有固定的食物,饲料撒在饲料台或选择在接近水位线浅水处的斜坡上,以便观察河蟹吃食,活动情况,随时增减饲料。河蟹有较强的争食性,因此要多设点,使河蟹吃得均匀,避免一部分个全小或体质弱的争不到饲料而造成相互残杀。 

    定质:河蟹对香、甜、苦、咸、臭等味道敏感,所投喂的饲料必须具备新鲜适口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定量:“鱼一天不吃,三天不长”,河蟹也同样,这就要求根据河蟹大小、密度、不同季节、天气、活动情况来确定投喂量,一般日投喂量为存塘蟹体重的8—10%,投喂量少只能维持生命,超过适时范围也影响生长,还增加饵料系数。

  投饵时应做到动物性、植物性饲料相搭配,如上午喂草料、谷类,下午投喂蚌肉、螺类、蚕蛹等。避免长时间喂单一饲料,否则造成洒厌食,饲料利用率低,影响生长,出塘规格小。

  (2)水质管理:河蟹对水体水质条件的要求比鱼类高,尤其对污染的水体具有更大的敏感性,池水水质好,利于河蟹的生长发育且肉味鲜美,养蟹池水PH值应保持在7—9,最适7.5—8.5,池水溶氧保持在5MG/1以上,低于5MG/1以会影响生长,在2MG/1以下便会出现河蟹死亡,调整池水的PH值,目前新开挖的池塘,水质大多呈酸性,要定期用生石灰浆泼洒改良水质,这样能提高河蟹对饲料的利用率,有利于河蟹顺利蜕壳,一般春季每月一次,夏秋委每隔15 —20天一次,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7—10千克。

  注意勤换水,保持水位稳定,春季每星期换水一次,夏季每3天换水一次,如遇持续高温,应每天坚持换水,秋季天气炎热,且常会出现闷热天气,水质容易变坏,要特别注意换水,每2天换水一次,换水量占整个水面积的1/3。

  河蟹不耐肥水,为控制水质变肥,每亩投放200—300尾斤两花鲢鱼种和在蟹池四周种植一引起水生植物。

  不同季节蟹池对水位的要求不一样,春季为了提高水温,促进河蟹生长,水位可控制在0.5—0.7m,夏秋季节水温较高,池水深度要保持在1—1.5m。

  (3)防逃:专人值班巡堤,特别是下雨天和换时更要注意。

  (4)巡塘:观察水色,注意蟹的活动,不要弄伤河蟹,保持水环境的稳定。在性腺发育丰满价格合适时可排干池水拾取。

三、螃蟹养殖技术:病害防治

  1、腐壳病 
   病蟹步足尖端破损,成黑色溃疡并腐烂,然后步足各节及背甲、胸板出现白色斑点并逐渐变成黑色溃疡,严重时甲壳被侵蚀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导致河蟹死亡,该病是由于河蟹步足尖端受损伤感染病菌所致。

  预防方法: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水质清洁,夏季经常加注新水,保持塘底有5—10厘米的淤泥。
(2)在有病预兆的池塘,用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呈15—20PPM。
治疗方法:用漂白2PPM全池遍洒,燕在饲料中加磺胺类药物,每千克饲料加药0.1—0.2克,连喂3—5天。

  2、黑鳃病
病蟹鳃受感染变色,轻时左右鳃丝部分呈现暗灰或黑色,重时鳃丝全部变为黑色,病蟹行动迟缓,呼吸困难,俗称叹气病,该病多发生在成蟹养殖后期,水环境条件恶化是该病发生的主要诱因。预防同腐壳病。

  3、烂肢病
病蟹腹部及附肢腐烂,越冬期间,此病发病率较高,付肢出现斑点性腐烂,斑点由黄变灰至黑,该病是因扦捕、运输、放养过程中受伤或生长过程中敌害致伤感染病菌所致。
预防方法:
(1)在扦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蟹体受伤。
(2)放养前将河蟹放在2PPM呋喃唑酮溶液中浸泡数分钟后投放。
治疗方法:
(1)土霉素或呋喃西林全池泼洒呈0.5—1PPM。
(2)呋喃唑酮全池泼洒呈0.1—0.2PPM。
(3)生石灰全池泼洒呈15—20PPM,连施2—3次。

  4、水肿病:病蟹腹部、腹脐及背壳下方肿大,病蟹匍匐池边、拒食,最后在池边浅水处死亡,该病是因河蟹在养殖过程中其腹部受伤感染所致。
预防方法:在养殖过程中,尤其是在蜕壳时,尽量减少对河蟹惊扰,免其受伤。
治疗方法:
(1)土霉素或呋喃西林全池泼洒呈0.5—1PPM。
(2)呋喃唑酮全池泼洒0.1—0.2PPM。

  5、水霉病
病蟹体表,尤其是在伤口部位生长的絮状丝,病蟹行动迟缓、摄食减少,伤口不愈合,导致伤口部位组织溃烂并蔓延,造成死亡,该病是因河蟹受伤、霉菌侵入伤口所致。
预防方法:
(1)在扦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蟹体受伤。
(2)大批蜕壳前间增投动物性饲料。
治疗方法:
(1)孔雀石绿全池泼洒呈0.25PPM,5天后施一次。
(2)用3—5%食盐水浸洗病蟹5分钟,并用5%磷涂抹患处。

  6、纤毛虫病
病蟹的关节、步足、背壳、额部、附肢及鳃上都可附着纤毛类的原生动物。病蟹体表污物较多,活动及摄食能力减弱,重者可在黎明前死亡。该病是由于池水过肥,长期不换,纤毛虫繁殖过多所致。
预防方法:经常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
治疗方法:
(1)用30%醛全池泼洒5—10PPM。
(2)用硫酸铜、硫酸亚铁(5:2)全池泼洒0.7PPM。
(3)用0.5—1PPM新洁尔灭与5— 10PPM高锰酸钾混合液浸洗病蟹。
(4)用0.2—0.3PPM孔雀石绿沿池边水草等河蟹密集处泼洒。

  7、蟹奴病
病蟹腹部略显臃肿,打开脐盖可见2-5毫米,厚约1毫米的乳白色或半透明粒状虫体寄生于附支或胸板上,病蟹生长迟缓,性腺不发良,被蟹奴严重寄生的河蟹,肉味恶臭,不能食用,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池水含盐量高,蟹奴大量繁殖,幼体扩散感染所致。
预防方法
(1)彻底清塘,杀灭塘内蟹奴幼虫,常见药物有漂白粉、敌百虫、甲醛等。
(2)在蟹池中混养一定量的鲤鱼,可抑制蟹奴幼体数量。
(3)在有发病预兆的池塘,彻底更换池水,注入新水(盐度小于1‰),或把感染蟹奴的病蟹移到淡水中,就能抑制蟹奴的发展扩散。
治疗方法
(1)用5PPM硫酸铜溶液浸洗病10—20分钟。
(2)用20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洗病蟹10—20分钟。
(3)硫酸铜、硫酸亚铁(5∶2)全池泼洒呈0.7PPM。

  8、蜕壳不遂病
病蟹的头胸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口,但不能蜕去旧壳,病蟹周身发黑,最后列亡。该病中池塘养蟹的常见病,发病原因与生长过程中缺乏某些矿物质元素有关。

  9、聚缩虫病
一般蟹苗期寄生较多,大量寄生时,使蟹苗不能蜕皮变态而死亡,幼蟹和成蟹体外鳃部寄生虫多时,也能引起死亡。
防治方法:用10PPM孔雀石绿浸洗蟹体45分钟,或用IPPM新洁尔灭溶液浸洗蟹体,直到聚缩虫脱落。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饲料水质水草生长池塘
河蟹养殖技术之一月份药物清塘及其残留处理 2015年4月24日鲤鱼市场批发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