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蟹类养殖锯缘青蟹病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

锯缘青蟹病害综合防治关键技术

发布时间:2015-10-02 09:47:57编辑:水产百科归类:蟹类养殖
报道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俗称青蟹)是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主要的经济蟹类之一,名优养殖品种。随着青蟹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与改进,多种养殖技术形式的开发,其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目前青蟹主要是混养、套养或低密度养殖,再加上人工饲料投喂较少,所以至今青蟹大面积暴发疾病的情况较少,故对其疾病防治的研究工作相对于养殖生产来说非常滞后。基础理论研究薄弱,诊断方法和技术不成熟,养殖病害防治技术水平不高,缺乏针对性的药物和防治技术,此外,防病和养殖模式的相互关系研究不足。随着沿海各省的青蟹养殖业迅速兴起,养殖方式逐渐由粗放养殖向集约化养殖转变,应激源不断增加,导致疾病时有发生,且呈现日益严重的趋势,流行面越来越广,危害越来越大,将会严重制约我国养蟹业的发展。当前,对于养殖青蟹病害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原则进行防治,尽量排除致病因素。从增强青蟹体质和自身的抵抗力入手,改善养殖环境,使用绿色渔药,以减少减轻病害的发生,达到青蟹养殖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本文在阐明青蟹病害综合防治的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简要介绍养殖青蟹的主要病害与防治技术,以期减轻病害对养蟹业的危害。

  养殖青蟹病害综合防治的关键技术

  1.选购健康青蟹苗种

  优质健康的苗种是青蟹健康养殖的基础。健康的青蟹苗种,应该是甲壳呈青绿色,十足齐全,躯体完整无损伤,感觉反应灵敏,生活力强,不易捕抓。质量差的苗种甲壳呈深绿色或蓝绿色,有的腹部和步足为棕红色或铁锈色。步足缺少不得超过3个,游泳足和螯足更不能缺少或损伤,否则会影响青蟹的活动和觅食。

  2.做好清池消毒工作

  彻底清塘消毒是养蟹成功“秘诀”之一。清池消毒可分为两个内容:一是清掉污泥、杂草,加入生石灰改良底质,堵漏防渗(防止病毒“串联”传播),为青蟹健康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二是应用消毒药物杀灭池内敌害生物,消毒药物要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用药标准。

  3.加强养殖过程中的水质管理工作

  良好水质及水环境为防病最主要措施,水质管理可以说是诸多防病措施中的重中之重。研究水质生物调控技术,维护养殖环境的稳定,以满足青蟹正常生理生态的要求。水质管理工作主要是适时调节池水的水温、比重和换水(用水经过蓄水池沉淀或沙墙过滤仍是防病的首要),以维持养殖水环境的稳定。采取半封闭内循环水质管理措施,多品种蟹、虾、鱼、藻生态式混养,并根据青蟹不同生长发育期对水质的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稳定水环境,减少外源污染,提高水体自净率,效果良好。

  4.掌握青蟹暴发流行性病害的时间和周期,趋利避害

  青蟹疾病暴发主要是在高温季节和梅雨季节,这时养殖水体水质变化大,导致青蟹自身抗病力下降,引发青蟹疾病。

  5.投喂优质饲料,以增强青蟹体质和自身的免疫抗病力

  优质的饲料是保证青蟹养殖高产、高效的物质基础之一,饲料中的营养不仅是增强动物免疫功能、维持动物健康和正常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免疫反应成功进行和患病动物恢复健康的重要条件。若青蟹日粮的营养缺乏或失衡,会导致其营养胁迫,致使青蟹生长缓慢甚至死亡,长期的营养缺乏或不良,会增加机体疾病的易感性。故应加强青蟹营养生理和营养需求研究,以尽快研制开发出系列无公害优质配合饲料,以满足其不同发育阶段生理活动所需要的物质与能量的需求,促进其生长发育,增强疾病抵抗能力。此外,已有研究表明,饲料中适量添加寡糖、免疫多糖、Vc、VE以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增强青蟹的免疫抗病力。

  养殖期青蟹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

  青蟹养殖期,由于养殖水环境水化因子(水温、盐度、pH等)的突然变化,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及有害生物的侵袭,环境污染等,均会造成青蟹抗病力下降,导致青蟹不同程度地患病。目前养殖青蟹某些病害的病因和防治方法已被大家所认识,有些病的病因和防治方法尚待进一步观察研究。现将青蟹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简介如下:

  1.弧菌病

  该病是由河弧菌侵入青蟹血淋巴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感染的疾病,在锯缘青蟹的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及成蟹中均有发生。多在池水的中、下层缓慢游动,食欲显著下降,摄食量减少或不摄食,胃中食物少或无食物,体色变白,病蟹全身色泽模糊,附肢关节膜呈粉红色,肌肉稀软呈淡黄色,严重时腹部也呈淡黄色。发病原因多是由于养殖环境不佳,水质变坏以及投喂不新鲜的饲料时,弧菌侵入而引起的疾病。该病发病快,死亡率高。

  防治方法为:①定期使用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同时泼洒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以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饵料要新鲜、清洁,投饲量要适当;②发病池中用过的工具要消毒后,才能用于其它蟹池;③全池泼洒土霉素,2-4ppm,每日1次,连泼3天。

  2.甲壳溃疡病

  该病是由溶藻性弧菌、鳗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等引起的,这些细菌感染受到损伤的青蟹甲壳,发病初期,病蟹腹面出现褐色斑点和褐红色凹陷区域,以后逐渐扩大,形成褐色的溃疡区,溃疡的边缘较浅,呈白色,中央部位较深,严重时可侵蚀到几丁质以下组织,侧棘末端常常从基部脱落,附肢出现坏死,两个星期即可出现腐烂。

  防治方法:①定期进行水体消毒,保持水质清新;②加强饲养管理,避免机械性损伤;③发现病蟹及时清除,以防疾病蔓延.

  3.黑鳃病

  该病主要是由弧菌及杆状细菌感染鳃部所致,发病期主要在高温季节。病蟹的主要症状为:鳃部变为褐色、黑色或腐烂,游动缓慢,反应迟钝,一般发病后7天左右死亡。

  防治方法:①养殖放养前彻底清塘,养殖期间及时清除池底腐败物,保持良好水质;投喂新鲜饵料,特别要防止投饲过量,造成残饵分解,败坏水质;②发病时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有条件的围栏要多进水,在大潮汛初、末用漂白粉清塘一次,药物治疗用土霉素药饵(同甲壳溃疡病)连续投喂一周可缓解病症。

  4.黄斑病

  青蟹黄斑病一般多发于Ⅷ期以后的幼蟹或成体阶段,是目前养殖过程中较常见的一种病害,发病病程长,蔓延性强,死亡率高,仅次于蜕壳不遂病。引起此病除了多种病原菌外,还与养殖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如持续高温(水温33℃以上),或池水不新鲜,盐度降至5‰以下,投喂变质饵料等均易引起该病。发生此病的直接原因是青蟹在收捕、运输、养殖过程中甲壳上表皮受伤,分解几丁质的细菌侵入所致。其发病频率及感染率是随着水温升高而增加,一般的发病时间大多在水温偏高、雨水较多的季节。

  该病的主要症状为:发病初期在青蟹的螯足基部和背甲上出现黄色斑点,随后在腹甲上出现铁锈色斑点,或在螯足基部分泌出一种黄色粘液。螯足的活动机能减退或脱落,最终青蟹因失去活动和摄食能力而死亡,腹甲上斑点中心部稍凹下,呈微红褐色。到晚期,溃疡斑点扩大,互相连接成为形状不规则的大斑,中心处有较深的溃疡,边缘变黑色。剖开甲壳检查,在其鳃部可见像辣椒籽般大小的浅褐色异物。

  防治方法:①投喂新鲜饵料,多投些活生物饵料,如蓝蛤等,可减少该病的发生。②在蟹苗的捕捞、运输、养殖生产过程中管理操作要细心,防止蟹体受伤害。此外,放养的密度不宜太高。③保持水质清新,并尽量保持养殖池水盐度稳定,在高温季节,加注新鲜海水,提高水位,保持塘内水深1.2米以上;定期使用25ppm生石灰或2ppm漂白粉进行灭菌消毒,并做到每月全池泼洒茶麸浸出液,刺激青蟹蜕壳,减少疾病发生。④发现病蟹应及时捞出,以防蔓延。

  5.霉菌病

  该病主要是由霉菌中链壶菌属、离壶菌属和海壶菌属等感染而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是链壶菌,卵、蚤状幼体及大眼幼体等均能被感染。当霉菌的游动孢子附着在卵及幼体上休眠一段时间后,就发芽长出菌丝,菌丝体在卵及幼体上迅速生长,布满全身;菌丝成熟后,长出细长的放出管,穿过寄主外壳而伸出体外,放出管呈直线状,末端膨大形成球状顶囊,顶囊内形成许多具有两根侧生鞭毛的动孢子,动孢子放出后在水中游泳一段时间脱去鞭毛发育成休眠孢子。休眠孢子又可以去侵染其它的寄主。被感染的幼体趋光性差,活动能力明显减弱,散游于水的中下层,严重者沉于水底,并死亡;严重感染的卵体积较小,不透明,在橘黄色的卵块上被感染的卵呈褐色,而在褐色或黑色的卵块上被感染的卵呈淡灰色。卵被感染后不能孵化。

  防治方法:①育苗池、工具等要用漂白粉彻底消毒;②严格处理育苗用水,及时清除已死亡的幼体和卵。

  6.蟹奴病

  该病是由于感染蟹奴造成的,常寄生于蟹腹部的下面。蟹奴虫体分两部分:蟹奴外体和蟹奴内体,前者突出于寄主体外,包括柄部和孵育囊,即通常见到的脐间颗粒;后者为分枝状细管,伸入寄主体内,直至肌肉、神经系统、内脏等,蟹奴通过蟹奴内体从蟹体中吸收体液作为其营养物质。受蟹奴感染的青蟹,初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由于大量的蟹奴寄生,使病蟹腹部臃肿,脐盖突起,不能与头胸甲紧贴,若揭开脐盖,可以看到乳白色或半透明颗粒状虫体;病蟹不能正常爬行,游泳缓慢,反应迟钝,摄食量减少。该病一般不会引起青蟹大批死亡,但会造成青蟹生长缓慢,性腺发育严重受阻而失去生殖能力,严重感染者蟹肉有特殊味道,失去食用价值。

  防治方法:①选择蟹苗时应及时把蟹奴剔除;②放养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严格清塘;③发病时用0.7ppm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
  
  7.纤毛虫病

  该病由纤毛虫类寄生虫引起的。寄生于锯缘青蟹的纤毛虫种类较多,最常见的是聚缩虫、单缩虫和累枝虫。每种虫体的构造大致相同,呈钟形或高脚杯形,前端形成盘状的口缘膜,边缘具有纤毛,后端有一柄附着在锯缘青蟹的卵、幼体、幼蟹及成蟹上。当大量繁殖时,会影响幼体的正常活动,使之摄食减少、呼吸受阻、蜕皮变态困难,严重时可引起蚤状幼体的大量死亡。患病幼蟹及成蟹的体表有许多绒毛状物,反应迟钝、行动缓慢、呼吸困难,手摸体表和附肢有滑腻感,当池水溶氧低时,常会死亡。此病具病程长、累积死亡率高等特点。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池塘放养密度过大,残饵过多,污染严重,水中的有机质含量偏高,造成养殖池水极度富营养化,致使纤毛虫大量繁殖,特别是每年的7-9月份高温期,大量纤毛虫附生于蟹体上,严重影响了青蟹的正常生长发育。

  病蟹症状:发病初期,体表长有黄绿色及棕色毛状物,活动迟缓,对外来刺激反应迟钝,手摸体表有滑腻感。用显微镜可观察到钟形虫、累枝虫等纤毛虫类原生动物存在。发病中晚期,蟹体周身被厚厚的附着物附着,引起鳃丝受损、呼吸困难,继发感染细菌病,导致食欲减退,甚至不摄食,生长发育停滞,体质虚弱难蜕壳,死亡率约为20%-30%左右。

  防治方法:①保持水质清洁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做好正常换水,调节水质,排水时及时捞除池中残饵,将水位降低,用0.5-1.0ppm的新洁尔灭全池泼洒,施药2.5-3小时后加水;②将5%的新洁尔灭原液稀释为0.67%,浸浴幼体30-40分钟,可杀灭大部分纤毛虫;③用0.7ppm的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④进苗时,把带有寄生虫的病蟹剔除掉,并在养殖过程中经常检查及时捞除病蟹;⑤彻底清塘和定期用药物消毒,杀死池底和水体中的寄生虫及幼体。

  8.藤壶病

  该病是由于在青蟹的鳃部附着鹅颈藤壶引起的,青蟹个体越大,附着越多,影响其正常呼吸,严重时可使青蟹因窒息而死亡。

  目前尚无直接的防治方法,主要是通过加强水质管理,投喂优质饵料,使青蟹加强活动,有一定的预防效果。此外,进苗时把带有寄生虫的病蟹剔除掉,并在养殖过程中经常检查及时捞除病蟹。

  9.白芒病

  白芒病主要是由养殖环境变化引起的疾病,发病期多在水温偏高和雨水较多的季节,原因可能是海水盐度急剧降低,导致青蟹生理机能失调所致。因此,及时调节和改善养殖水质,保持海水适宜和稳定的盐度可加以预防。患病蟹症状是步足基节的肌肉呈乳白色(正常青蟹肌肉呈蔚兰色),在螯足基部和背甲上出现白色斑点,或从步足流出白色粘液,发病后4-5天死亡。

  防治方法:①加大换水量,及时排出低盐度水并更换新鲜海水,改善池塘水质,保持盐度在适宜范围之内;②发病时可用每公斤饵料中加土霉素0.5-1.0克制成药饵投喂,连喂7天,能缓解部分症状。

  10.水肿病

  该病主要是水质急变造成的,特别是暴雨过后,水池盐度太低,导致青蟹生理机能失调,渗透压调节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而引发此病。本病的主要症状为步足基节和腹部呈水肿状。该病在每年5-7月发病较多,这是由于此时雨水过多,致使池水盐度太低。

  防治方法:①保持养殖池水适当的盐度范围(10‰-30‰);②发现青蟹有水肿病症时,应该将病蟹分开饲养,以免传染给其它健康蟹;③暴雨过后及时更换新鲜海水,调节池水盐度,并使盐度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11.蜕壳不遂症

  青蟹蜕壳不遂病是养成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病害,是整个青蟹养成期中危害最严重的病例之一,在养殖的后期严重地影响蟹的养殖成活率。

  该病发生的原因至今尚未完全弄清楚,研究表明,此病主要由水环境突变,病菌感染引发所致。具体来说就是下列因素可以引起该病:缺氧;惊扰、强刺激等;缺乏钙质、甲壳素、蜕壳素等青蟹蜕壳所必须的物质;体质较差或离水时间太长、水温不适等;池水盐度过高,换水量少,久不蜕壳、水体中存在大量弧菌等等。该病主要发生在秋季生长旺盛期,秋季水温在22-25℃时为水体中弧菌等病原菌最适繁殖的条件,而水温下降又会降低青蟹的活力及抗病力,病原菌感染为该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此外,秋季25-28℃水温时正值青蟹集中生殖蜕壳期,一般蜕壳硬化时间较长(2-3天),极易感染病菌。此时,若环境突变、水质、底质不良也易使雌雄体交配受阻而造成大量死亡。

  该病的主要症状为头胸甲后缘与腹部的交界处虽已出现裂口,但不能蜕去旧壳,从而导致蟹的死亡。

  防治方法:①保持良好水质是防病的最基本的措施,经常加注新鲜海水,保持水质新鲜和溶氧充足,养殖过程中应严防外源污染及病菌感染;②在发病前半个月用25ppm生石灰或2ppm漂白粉每隔7天交替消毒,以改善水质,杀灭水体中的病原菌,同时能刺激部分青蟹提前蜕壳,促使蟹与蟹之间的蜕壳期叉开;③蜕壳前2-3天投放生石灰,并在饲料中添加含钙丰富的食物及蜕壳素等蜕壳必须物质;④蜕壳期间严禁加换水,保持水体环境的安静;⑤投喂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使蟹正常蜕壳。

  12.黑斑病

  黑斑病病因目前尚未弄清楚,但研究发现,发病塘常表现一些明显不利于青蟹生长的环境因子,如盐度较低、水色浑、溶氧低等,可能与该病的发生有较大关系,青蟹长时间生长于不良环境与青蟹体质较差也是分不开的。青蟹黑斑病在6-10月均可发生,发病高峰在6-7月。

  该病的主要症状是病蟹背甲底部和螯足基部出现褐色的锈点,后期发展成斑块状。从头年放养的冬蟹至当年放养的蟹苗都可受害,病蟹不能正常蜕壳生长,常造成大批死亡。从海湾中捕到的野生青蟹中也发现了患病个体。

  防治方法:至今,青蟹黑斑病尚缺乏良好的防治方法,但研究得出,导致青蟹黑斑病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水体盐度低。因此,在养殖塘中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加盐卤的方法)提高盐度,平常必须投喂新鲜适口、营养丰富的饵料,使养殖青蟹保持良好的体质,可以达到减少该病发生的目的。
                                          采集:黄倩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养殖防治主要发病水质
四川市民桥上扎堆钓鱼 桥下船只得绕道 美国青蛙养殖模式之成蛙稻田饲养技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