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养殖技术刺参增养殖技术

刺参增养殖技术

发布时间:2015-04-18 17:12:14编辑:水产百科归类:养殖技术

  一、刺参养殖技术

  1.刺参种苗的中间育成

  为提供放流与养成用的大规格参苗,需将体长1厘米的参苗经过海上中间育成使其体长达到3厘米,然后再用于放流或养殖。

  (1)场地的选择以不投饵为条件的刺参中间育成,其场所必须选在有机物和浮泥能够较容易进入并沉积于育成笼内的泥底内湾处。该处必须风浪较小,有机悬浮物较多。所用器材为改良的鲍中间育成笼,金属框架规格为60厘米×60厘米×30厘米,外包网目为1.4毫米的网片,笼内铺设黑色的波纹板。

  (2)放养密度及育成结果中间育成幼参放养的适宜密度每笼应以400头左右为好。经中间育成后的一部分种苗以每笼30头的密度继续进行不投饵养殖,大约经过一年,平均体长可达8.4厘米,最大个体可达13厘米。

  (3)问题与展望不投饵中间育成的主要费用开支是设施费。在高密度放养情况下,刺参生长所受的影响可能来自两方面:刺参相互挤压和饵料不足。应开发多段式波纹板笼以增大附着面积,并进一步探索采用天然杂藻或腌制的等外裙带菜等廉价饵料补充投喂,同时研制适于投喂的高效的人工配合饵料,以加快其生长。

  2.刺参的养殖技术

  (1)养殖场地的条件及设施养殖场要选择在风浪小,不受季节风影响的湾内。养殖场所要方便操作。用于养成的笼为聚氨基甲酸乙脂树脂制的圆形鱼筐(为鳗鱼养殖及活鱼运输用的市售品)。每笼外两侧绑缚8个各重800克的坠石,以增加笼重,保持其在海底的稳定。养成笼采用延绳式,进行垂下养殖。

  (2)养殖结果第一,养殖开始后个体急速生长,以后随着水温的降低生长速度也变慢。第二,个体越大成活率越高,小个体的减耗可能与部分个体从网孔中逃出有关。第三,个体大小比较整齐的笼中,其个体生长差异较小,而未经选别的笼中,个体生长差异较大。第四,从饵料效果看,荒布比石莼的效果好。石莼在低温下虽不易腐败,但易漂浮,有堵塞网眼的可能。第五,近3个月的养殖,体长达到10厘米的个体占25%。

  二、刺参的放流增殖

  1.放流区的选择

  放流区的选择原则是:首先,应选择风浪小,水质清新,潮流通畅,无污染的海区。因为海区如有严重污染或海水比重偏低,在洪水季节又有大量淡水流入的河口区,往往会给增殖的种苗带来致命的威胁,这是必须注意的重要条件。就底质来说,放流区应选择在沙泥底的海区,若海区底含泥大则不利于刺参种苗及成参的生长。增殖区最好还要有分散堆积的石块和岩礁。对幼参而言,选择在有大叶藻或其他大型藻类分布的区域更为有利。种苗放流区的水深一般可在3米~5米,最好不要超过10米。

  此外,为了检验放流结果,放流区可选择在条件适宜,而无刺参资源或刺参资源很少的地区,或原来有资源后因捕捞过度而造成现有资源很少或已无生产价值的区域,这样的区域便于观察和检验放流效果。

  对已选定的放流区必须严格管理,当地渔民及主管部门应积极配合科研部门进行放流试验。

  2.增殖的途径刺参的增殖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移殖种参;二是放流种苗。

  移殖种参宜在适于刺参成体生长的海区进行。原来没有资源或资源已遭到破坏的地区可以移殖种参,但移殖的数量应尽量大些。移殖后要严格管理,使移殖来的种参能在此安家落户并繁殖后代。

  放流种苗,我国目前主要是放流室内人工培育的种苗,特别是随着人工育苗技术的进步,已能为放流提供较大数量的种苗。

  3.放流方法及效果种苗放流时不能在水面泼洒,应将种苗装入事先备好的梯形网箱中。

  网箱架由铁筋焊成(铁筋直径10毫米),梯形,下底长、宽各为60厘米,顶面长、宽各为50厘米,高为30厘米。梯形铁架放入海底稳定性好,不易翻滚,但为安全起见,可在下底两侧各系上一块重石。网箱框架外可罩上纱布或纱窗网(网孔为0.5毫米)。网箱装入种苗后,由潜水员带入海底,放在事先勘察好的场所,然后在网箱底边开口,让幼参自动爬出并向四周分散。用这种方法放流的好处是,幼参可在网箱内稳定后自动爬出,避免因其未恢复附着力或未附着在附着基上而被潮流冲走,也可避免因泼洒放入增殖区而被鱼等动物吞食。

  放流后,要由潜水员定期检查参苗的成活及分散情况,以及是否有敌害侵袭,如有应及时清除。此外,还应定期测定参苗生长,观察其活动及移动范围,并测定其成活率等。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种苗生长个体厘米中间
小网箱养鱼技术 南美白对虾养殖之常用虾药的作用机理和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