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养殖技术海参养殖的十项技术要点介绍

海参养殖的十项技术要点介绍

发布时间:2015-04-22 09:43:29编辑:水产百科归类:养殖技术


刺参(俗称海参),是我国海产八珍之一,山东是我国海参主要原产地,胶东海参以其个大、皮厚、刺多被称为“海参之王”而享誉国内外。山东海参增养殖始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后由于工厂化育苗的突破,增养殖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人们对海参保健作用认识的深入以及养殖技术的突破,养殖生产已由昔日的岸礁海底增养殖、实现了陆上池养,养殖面积由东部沿海向西部推进。目前全处养殖面积已达40多万亩,预计产值可达90亿元,已成为我省优势水产品养殖中第一大产业。

一、池塘环境条件。池塘应选择在避开淡水流入的河口区,无工业污染。池塘大小以10~15亩为宜,其它规格的池塘亦可使用。底质以砂砾底或硬泥底质为佳,对潍北和黄河三角洲来说,虽粉沙土质适宜海参栖息生长,但必须对底质进行硬化处理。利用养虾池养殖海参,要进行池塘改造,并在放苗前排干池水,进行彻底清淤、清池和消毒,以确保池塘良好环境。

二、人工参礁设置。依据海闯的生态习性,必须对原有池塘进行改造和设置参礁。参礁材料多种多样,因地制宜,多以石块、瓦片、水泥框架、旧扇贝笼为主,考虑到我省西部沿海石块缺乏,可用瓦片、网片、水泥管、旧轮胎、塑料膜等器材,原则上要多孔、多层,参礁面积应占池塘面积的40%左右,高度以50~80厘米为宜,以满足高温度夏的要求。

三、苗种质量要求。参苗好坏直接影响海参生长和成活率。要选择不同海域的亲体培育出来的参苗。优质参苗体表干净、无粘液,体态伸展活动自如,不抱团,肉刺完整、尖挺,摄食量大、排便迅速呈条状。购苗时应用PCR等技术进行监测和检疫,确保无病毒参苗和残苗进入养成池。

四、放苗规格密度。按照规范要求,苗种放养规格在30~40头/公斤,放春密度为5~10头/平方米,养殖周期为8~12个月;规格在300~500头/公斤,放养密度为10~15头/平方米,养殖周期为18~24个月。合理的放苗密度应根据养殖方式、技术水平、换水条件和饵料供应等状况来决定。目前海参池养大多数采取轮捕轮放的方式,为保持池内存养量,每年即需要补放苗种,一般春季放苗池塘,在秋季或翌年春季补苗;秋季放苗池塘,在翌年春季或秋季补苗。为充分发挥池塘生产潜力。一般在低密度2000头以下/亩和高密度20000头以上/亩存养量都是不利的,通常以4000~10000头/亩为宜。

五、水质管理。要求水源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池塘水色浅黄绿色或浅棕色,透明度60~80厘米,PH值7.8~8.4,水温0~30℃,最适10~16℃,盐度保持在25‰以上。池内应具有丰富的单胞藻类(尤其是底栖硅藻)、微生物、动植物碎屑及有机质等。水质调控要求:一是低温期可以少换水或不换水;二是夏眠期或水质恶化时应加大换水量;三是防止雨水倾灌,盐度剧降,溃烂病发生。为此雨季要及时排去表层淡水,并加大换水量。

六、饵料投喂。饵料投喂应根据养殖条件、放养密度而定,在低密度情况下,一般通过施肥繁殖底栖饵料生物,以投放参礁上附着的底栖硅藻、有机碎屑等为主。在养殖密度较大和摄食生长旺盛季节需要知量投饵,投喂鼠尾藻、海带、裙带菜等藻类碎屑和人工全价配合颗粒饵料,投喂量一般占海参体重的3%~5%。

七、病害防治。目前海参常见病有摇头、肿嘴、化皮、排脏、溃烂等腐皮综合症及弧菌病等为最严重,应以预防为主。预防方法:一是放苗前必须对参苗进行药浴,可用青、链霉素各30×10-6药液浸浴30分钟;二是在海参快速生长期,每半月用生石灰消毒一次,亩用量50~60-公斤;三是向池中施放光合细菌或 M等有益菌,以净化水质和改善底质;四是投放添加抗生素药饵,添加量不超过0.1%;五是对已养过后池塘要进行彻底清淤消毒,确保参池底质的优良环境。

八、东参西养问题。池塘养参在我省由东部沿海向西部沿海拓展。由于西部特别是黄河三角洲区域地势平缓,泥沙底质、石埠缺乏,水质指标不够稳定等特点,必须加大各项技术措施。一是要注重搞好参池建设、护坡及池底铺设白色聚乙烯编织布等设施,既利于底栖硅藻附着,又防止参礁下沉;二是要配备一定比例蓄水沉淀池,以防夏季汇洪季节盐度偏低等问题;三是加强水质调控,特别是春秋生长旺季应加大换水量和注意冬季保持2米以上较高水位等问题;四是为解决池水透明度偏低,可采取与海湾扇贝、牡蛎、缢蛏等混养;五是推广循环水养殖模式,如莱州湾畔利用地下水资源,与工厂化养鱼配套发展室外池塘养参效果很好;六是提倡中低密度养殖,遵循“先做强、后做大”的发展原则。

九、亲参选择与培育。亲参好坏是育苗居败的关键。要选择海参个体大(体长大于20厘米,体重大于200克)、无伤残、无排脏、性腺饱满、发育成熟的个体,最好选用不同海区的野生参作亲本。运输时要避免挤压,为防止高温,以早、晚运输为佳。运回后进行人工蓄养,一般水温控制在16~18℃,密度15~20头/平方米为宜,每日按亲参体重的3%~5%投喂,饵料以鼠尾藻等碎屑和人工全价配合饵料,以促其性腺发育。

十、保护种质资源。随着海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滞后,粗放经营、病害泛滥及种质退化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由于海参养殖的火爆,大大刺激了海参苗种繁育的粗放性,而亲参来源圈子相对狭小,加上工人放流或浅海投石养殖使其自然海域的亲参难以保持原有的性状,造成海参个体间的血缘关系不断接近,种质状况下降。而近年来广泛采用苗种高密度繁殖技术,在苗种产量大增的同时,苗种质量却逐年下降,加之育苗期间药物滥用现象普遍,为养殖所提供苗种的质量难以保证。为此,一定要加快建立海参原良种场及自然保护区,以保证海参地质资源不受破坏;二是可通过网外引种、国内运海区进种和优良品种杂交等有效途经,解决海参种质退化问题;三是要搞好海参新品种繁育技术的攻关研究,加快海参品种的改良换代,推动海参养殖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海参养殖池塘密度进行
林蛙人工繁殖技术介绍 淡水池塘怎样养殖刀额新对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