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养殖技术刺参人工育苗和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刺参人工育苗和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发布时间:2015-06-12 07:15:54编辑:水产百科归类:养殖技术

近年来,随着刺参虾池养殖和浅海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人工育苗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同时,新问题也不断出现,导致刺参育苗与养殖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现将刺参育苗和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关于刺参的人工育苗
    1.亲参的选择与蓄养 应根据当地水温和生产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参种。目前,可供选择的参种有虾池人工培育的刺参,潮间带养殖的刺参,浅海增殖的刺参,以及韩国刺参、俄罗斯参和中国刺参的杂交参。无论选择那种作为亲参,都要求选择个体大且发育成熟而未大量排放的刺参,最好采用不同海区的野生刺参,这样则杂交优势明显。在捕捞亲参进入车间以后,不要急于刺激亲参排放,而需要等到其有少量产卵时再集中刺激。实践证明,过早刺激亲参产卵,虽然也能正常受精发育,但到变态时的变态率和成活率都大大下降。
    2.水质条件 刺参育苗正处于多风多浪季节,海水流动性大,因此,育苗用海水一定要经过严格的沙滤,且在育苗池注水时要用滤水网袋过滤。水质变坏时,育苗池中容易出现夜光藻、桡足类等浮游生物,对刺参幼体的发育有较大的危害,桡足类除了与稚参争夺生活空间以外,还可以捕食体长3mm以下的稚参。
    3.幼体培育 幼体培育的关键在于樽形幼虫期死亡率的高低,往往在几小时之间幼体全部胃萎缩和烂胃,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幼体早期饵料生物的质量,因为刺参对饵料生物的选择性较强,对饵料生物的质量要求严格;二是自然淘汰率高,由于刺参自身的遗传因素,加上人工繁殖多采用阴干和升温等促产技术,造成多数卵子不能充分成熟;三是底栖附着条件是否适宜;四是育苗水温偏高;五是存在敌害生物。因此,提高樽形幼虫成活率的技术措施包括:一是投喂适口、高质量的饵料生物,实践证明,角毛藻和盐藻混合投喂效果最佳,且应坚持少投、勤投的原则,另外,在樽形幼虫后期的附着阶段,应适当减少饵料生物的投喂量,这是因为在此时期幼体的摄食不强烈,应防止过多的饵料生物沉积池底,埋没刚刚附着的幼体或使底层水质恶化而影响幼体附着;二是选择适当的附着基,既可以是森林式的网衣,悬挂在水中,又可以是波纹板,最好采用细线串成一串,平行悬浮在水中;三是改善底栖环境条件,在投放附着基之前,彻底吸底1次;四是适时产卵,以避开高温。随着亲参促熟技术的完善,亲参产卵可以适当提前,进行升温育苗;五是防治敌害生物和细菌的繁殖,在育苗过程中定期使用抗生素而又不能盲目使用,且在高温期要多观察,发现有桡足类应立即用敌百虫杀灭。
    4.稚参管理 目前,普遍存在稚参死亡率偏高的问题,尤其是体长3mm以下的稚参,经常出现萎缩、脱落、溃烂,甚至短时间内几乎全部死亡的现象,即人们常说的“滑板”,它除了与亲参质量和幼体培育有关以外,还与附苗密度、饵料、水温、水质等有关。稚参附着密度过大,活动空间减少,摄食量不够,造成营养不良,生长缓慢,死亡率增加,因此,应控制附苗密度在0.2个/平方厘米~0.5个/平方厘米为宜。育苗时,现在多为附着基上不再附着底栖硅藻,而是直接投喂鼠尾藻磨碎液和新鲜海泥,造成稚参饵料转变过大,摄食量减少,不能满足其营养需求,同此,提倡提前附着底栖硅藻,加强稚参人工配合饲料的研究,另外,投喂光合细菌也是一种有效防治“滑板”的措施,光合细菌可以有效改善育苗池的微生态环境,净化水质,增强稚参抗病能力。
    5.疾病预防与控制 常见疾病有桡足类的损伤和溃烂病。对于桡足类的防治,主要为加强日常管理,一旦发现应及时施药加以杀灭。溃烂病是细菌感染蔓延所致,发病的症状主要有:摇头、吐肠、肿嘴;刺参体表灰白色,有的呈毛绒状,全身附满气泡;口部触手、胃和体表溃烂,以后溃烂面积逐渐扩大,最后全身解体死亡;解剖发现胃内食物极少。病因分析:一是刺参养殖池底质有机物和杂藻过多,腐烂变质,污染严重,特别是虾池养殖刺参的底质清污不彻底,大量病原生物滞留池底,寄生虫、细菌和病毒等(主要是弧菌、屈挠杆菌)大量繁殖,导致细胞病变。二是换水量小,水质差,有机物污染、油污、无机物污染、重金属及pH值波动较大、水质淡化(盐度降低17‰以下)时也会诱发此病。三是养殖密度过大,粪便排泄多,污染水质。由于刺参摄食无选择性,投喂量较少时,会造成刺参食用过多的有害物质而死亡。预防措施有①改善底质。在投放参苗之前,要对池底进行彻底消毒,可将池水放干,曝晒池底至龟裂状,用推土机将池底污染层10cm~30cm清除,清淤后再对池底翻耕曝晒,最后用40kg/亩~60kg/亩生石灰消毒,经冲刷后再投石养参。放苗后,可以利用光合细菌改善底质,用量为5.0kg/亩~7.5kg/亩。②改善水质,加大换水量,防止污染。应及时清除池内残饵、粪便及其他污物,加大流水量,以保持水质清新。③合理投放参苗,适时适量投喂。规格为60头/kg~100头/kg的苗种控制放苗密度一般为8头/平方米~15头/平方米;规格为600头/kg~1000头/kg的苗种控制放苗密度一般为10头/平方米~30头/平方米;规格为2000头/kg~4000头/kg的苗种控制放苗密度一般为100头/平方米~150头/平方米。在春季3月~4月和秋季10月以后按刺参总重量的3%~5%进行投喂,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即可。④对刺参的疾病以预防为主,对患病刺参的治疗方法可以采用中药控制,即用大青叶、穿心莲、五倍子、石榴皮磨碎成液体,全池泼洒;也可以采用合成药物控制,即潜水员下水收集刺参,用药物连续施用2天~3天,每天2次,以控制病情和阻止病情的蔓延。若刺参出现摇头、吐肠时,应马上倒池,倒池时用100ppm土霉素药浴30分钟,同时更换附着基。当刺参出现肿嘴、溃烂、化皮时,应将刺参剥离下来,用50ppm恩诺沙星药浴30分钟,同时池中用1ppm聚维酮碘消毒海水。
    二、关于刺参的养殖
    刺参养殖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技术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养参池塘的技术要求 虾池一定要进行池底改造和参礁设置,实践证明,投放空心砖不如投放石头、三角砖瓦理想,这是因为空心砖1年后大部分被泥沙埋没,起不到附着基的作用。潮间带养殖,池壁的高度非常重要,池壁过高、换水量小、水温高时,海菜、饵料生物腐烂,造成池底局部缺氧,导致刺参腐烂死亡;池壁过低,夏季有大风浪时,将参苗冲出池外,造成经济损失,所以,建造参池时一定要留闸门,而且在朝向外海的方向建造一些破浪锥,破浪锥呈圆锥形,中间直径1.0m左右,每隔5.0m设置1个,减小风浪的效果相当明显。
2013,关注,20万水产养殖朋友共同的家园。
    2.参苗的选择 参苗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刺参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最好选用不同海域的亲体培育出的苗种。好的参苗体表干净,无粘液;参体自然伸展,不抱团,且肉刺完整,尖挺;苗种活力强,摄食量大,粪便呈条状。
    3.参苗的投放 要根据参苗的不同规格采用不同的投放方法,一般地,参苗的投放方法有2种:一是直接投放,适合大规格参苗的投放,可将运回的参苗均匀地撒到参礁所在水域;二是网袋投放法,适合体长1cm~2cm左右的小规格参苗的投放,可将参苗装进20目的聚乙烯网袋,每袋40头~60头,袋内装1个小石块,以防止网袋漂浮和移动,微扎半开,均匀地投放在参礁附近,让参苗缓慢爬到人工参礁上,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4.养成期管理 尽管刺参以海底表层的沉积物为食,但在池塘养殖中,由于刺参放养密度大,天然饵料生物缺乏,尤其在春季3月~5月和秋季10月下旬以后,水温低,水中微型动植物较少,水色较清,导致饵料生物严重不足,而这时正是刺参生长的适温期,因此,在此期间要满足刺参生长需要,必须进行人工投喂,投喂方法是用水浸泡饵料10分钟~15分钟,然后均匀泼洒到参礁上,投喂量为池内刺参总重量的3%~5%。
    5.日常管理注意事项 刺参属狭盐性动物,夏季雨水倒灌,池水盐度下降较快,极易造成刺参溃烂,甚至死亡,同此,雨季要及时排掉池塘表层淡水,并加大换水量,保持池水盐度在18‰~39‰。同时,防止池内海菜、海草的腐烂。


2013,关注,20万水产养殖朋友共同的家园。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生物育苗养殖投放水质
网箱养泥鳅的具体方法 重金属对金钱龟的不良影响防治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