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养殖技术新型混养、轮养等生态养殖模式和技术

新型混养、轮养等生态养殖模式和技术

发布时间:2015-11-10 00:46:59编辑:水产百科归类:养殖技术
混养是指在主养某种品种的同时兼养其它一种或多个品种的混合养殖模式。其原理是通过合理搭配不同生物品种及数量比例,利用虾、蟹、鱼、贝及水生植物等共生原理,调整生态布局,提高池塘自身净化能力。目的是解决水环境和池塘本身的富营养化对生物造成的压力,保持生态平衡和水质稳定,从而降低发病率,为高产稳产奠定基础。同时充分利用已有的养殖设施,提高池塘综合生产力,继而提高总体经济效益。

轮养是指在同一口池塘中,在不同年份进行养殖对象之间的轮流养殖,或在同一口池塘中利用不同养殖品种的养殖时间的差异,进行轮流养殖;在同一口池塘中,1年内多次放养苗种,多次捕捞上市。池塘中第一次某种苗放养后,养殖一定时间,根据其生长情况,达到商品规格后收获,然后再选择某适宜的品种进行第二次放养,养殖一定时间后适时收获。这样轮捕轮放可以1次、2次或多次。如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与青虾轮养等。轮养根据不同品种生长适温范围的差异,利用养殖品种季节位、生态位和市场位,进行不同品种的交替轮养,有利于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饵料物质和防治病害的发生,增强抗自然、市场风险能力。

同一水体中,可同时进行混养和轮养,具体选择何种养殖模式则要根据养殖条件、养殖品种、上市需求等来确定。

【增产增效情况】 通过该技术的实施,能使池塘养殖鱼类、虾、蟹类等的发病率降低10%,减少养殖损失,降低养殖风险。预计养殖综合效益提高30%以上。同时,减轻养殖对水域生态环境的污染。

【技术要点】

⒈ 确定适宜主养品种和配养品种

主养品种它们不仅在放养量(重量)上占较大的比例,而且是投饵施肥和饲养管理的主要对象。配养品种是处于配角地位,它们可以充分利用主养品种的残饵、粪便形成的腐屑以及水中的天然饵料很好地生长。 确定主养品种和配养品种,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市场要求;二是饵肥料来源;三是池塘条件;四是苗种来源。 我省淡水池塘主养品种有淡水鱼、鳖、对虾、蚌、河蟹;海水池塘常见主养品种有:青蟹、三疣梭子蟹、海水鱼、对虾。

2. 几种常见的池塘混养、轮养模式

(1)淡水池塘轮养混养模式

①与甲鱼混养模式。A. 以甲鱼为主生态养殖模式。以两年为一生产周期,6月上旬至7月下旬放养稚鳖1600~1800只,放养甲鱼前移植螺蛳、青虾,每亩放螺蛳50千克、抱卵青虾2~3千克或虾苗2万尾,5月中下旬放养当年夏花,每亩放养白鲢90尾、花鲢60尾。B. 鱼鳖混养模式。以青鲫鱼为主的池塘,亩放鲫鱼275千克、1500尾,主养鱼占80%以上,甲鱼每亩放养100只以内、规格200g左右;嘉善鱼鳖混养,甲鱼放养量相对较高,2~3月亩放养0.4公斤规格300~350只,2月放养老口青鱼种70~80尾、黄颡鱼鱼种400~600尾、花白鲢鱼种200尾,每亩投入螺蛳300公斤作为甲鱼、青鱼饲料。饲养管理中要在池塘四周设置甲鱼食台板,在池中向阳、安静池埂处或池中央搭建晒背台,投喂饲料量以2小时甲鱼吃完为宜。C. 虾鳖混养模式。Ⅰ.以中华鳖为主,南美白对虾为辅的养殖模式,放养密度为中华鳖400~600只/亩,南美白对虾3~4万尾/亩;Ⅱ.中华鳖与南美白对虾并重的养殖模式,放养密度为中华鳖200~250只/亩,南美白对虾4~6万尾/亩;Ⅲ.以南美白对虾为主,中华鳖为辅的养殖模式,放养密度中华鳖50~100只/亩,南美白对虾6~8万尾/亩,使其相互促进,协同生长。

②青虾与河蟹混养模式。亩放一龄扣蟹种600~800只,或当年豆蟹1000~1200只,青虾苗4万尾,一龄花、白鲢80尾。放养的蟹种要求品种纯正,规格整齐,无病害。一龄蟹种放养要避开严冬低温期,放养豆蟹则尽量要早,以提高出池规格。

③吃食性鱼类为主养的养殖模式。A. 以鳜鱼与主养鱼养殖模式。亩放养鳜鱼种1200~1500尾,花白鲢60~80尾,并适当搭养鲤鱼、鲫鱼,让其自然产卵繁殖,作为鳜鱼的饲料鱼。B. 以加州鲈鱼为主养殖模式。亩放养5~7厘米加州鲈鱼种1800~2000尾,搭养花白鲢40~50尾,套养河蟹、黄颡鱼、花鱼骨各300尾左右。C. 以青鱼为主混养模式。亩放养青鱼种150~200尾,花白鲢200尾左右,鲫鱼500尾左右。D. 以翘嘴红鮊为主混养模式。亩放养白鱼种1500尾,花白鲢80~100尾左右,黄颡鱼300尾左右,花骨350尾左右。E. 翘嘴红鮊和黄颡鱼并重为主混养模式。亩放养翘嘴红鲌2500尾、黄颡鱼2000尾、花鱼骨250尾、适当搭养花白鲢或青、草、鳊、鲫鱼等。

④不同虾之间轮养模式。A. 南美白对虾与青虾轮养。每年的5月中下旬亩放6~8万尾规格为0.7厘米/尾的南美白对虾,8月下旬起捕结束后,放养体长为2~3厘米的青虾幼虾,亩放15千克。B. 罗氏沼虾与青虾轮养。5月中上旬每亩放养早繁大规格罗氏沼虾(2.0~2.5厘米)1.0~1.2万尾,青虾苗可在7月上中旬用一口小塘自然繁殖,并培育到2厘米以上,待罗氏沼虾起捕后,放入养殖池塘,每亩投放密度约2万尾。

⑤青虾塘套养泥鳅模式。6月份青虾塘干塘消毒,7月份放养,青虾每亩放1厘米左右的虾苗5~6万尾,泥鳅每亩放养3~5厘米鳅苗1万尾,以青虾养殖方式进行管理。采用地笼轮捕方式,捕大留小,逐步上市。

⑥鱼蚌混养模式。A. 以育珠蚌为主适当配养鱼类。一般放养草鱼、鳊、鲫等草食性、杂食性鱼类为主,适当配养鳙。每100平方米吊养育珠蚌120~220只,放养鱼种36~45尾,其中0.2~0.5千克草鱼12~15尾;10~15厘米团头鲂15~17尾;20克左右鲫5~8尾;15厘米以上鳙3~5尾。B. 以养鱼为主适当吊养育珠蚌。鱼类的放养应以草食性鱼为主,配养其他鱼类。每100平方米吊养育珠蚌80只左右,放养鱼种105~135尾;草鱼25~40尾,其中0.3~0.5千克大草鱼8~12尾,20~30克小草鱼17~28尾;团头鲂25~40尾,其中0.1千克的团头鲂8~12尾,10g的团头鲂17~28尾;10~20克的鲫8~9尾;50~80克鳊8~9尾;鲢放养数根据育珠蚌的多少适当放养,一般放养14厘米长的鲢15~30尾;14厘米长的细鳞斜颌鲴12~17尾。

(2)海水池塘混养轮养模式

①海水池塘虾蟹混养模式。A. 三疣梭子蟹与脊尾白虾混养模式。以蟹为主模式,5月中下旬放养蟹苗,每亩放养1500~3000只/千克的蟹苗2000~2500只,脊尾白虾6月中下旬每亩投放0.25千克的抱卵虾;以脊尾白虾为主模式,则脊尾白虾亲虾每亩放养量增加到0.6公斤。B. 青蟹为主养搭养白对虾。一般每亩放养蟹苗600~1200只,放养规格为体长2.5~3厘米的白对虾苗(规格不宜太小)0.3万~0.6万尾。C. 三疣梭子蟹为主混养日本对虾。7月份在梭子蟹养殖塘亩套养日本对虾8000~10000尾,到10月份起捕上市。通过混养,实现梭子蟹亩产50千克,日本对虾亩产25千克,亩产值12000元,亩收益6000元。套养日本对虾后每亩增加效益在2500元以上,增效相当显著。

②虾蟹鱼贝混养轮养模式。一般以对虾、青蟹或梭子蟹为主养品种,混养杂食性的鱼类,如鲻、梭鱼、黑鲷、大弹涂鱼等,底部滩面混养滤食性的贝类,如缢蛏、泥蚶、花蛤、扇贝、青蛤、文蛤等。具体放养时间、数量、规格因养殖模式、上市规格和时间来决定,并要求掌握好多次轮放轮捕、捕大留小,配套中间培育、多级养殖,长年低密度虾蟹养殖与“人工生态系”结合等3个原则,且养殖对虾、青蟹选择低盐度池塘或有淡水水源的泥沙质池塘为好,主养梭子蟹则要求盐度相对高些池塘。贝类养殖区面积约占池塘面积的20%~30%,与蟹类混养还需用围网隔开。一般清明前放养缢蛏等贝类,亩放养蛏苗50~80千克(1500~4000粒/千克)、泥蚶150~250千克(600~1000粒/千克)、青蛤50~80千克(2000~4000粒/千克);虾苗则在4月份放养,1~2万尾/亩,可以分2~3次挤放;秋冬季自然纳入脊尾白虾苗种,至春节前后起捕;梭子蟹苗于5月至6月放养,亩放3000~5000只,至9月轮捕部分雄蟹后养至春节前后起捕;青蟹以秋苗(8~10月)为主季放养,至翌年春夏捕大留小,并适当挤放,年亩放苗1000~2000只。为适应轮放、低密度生态养殖要求,最好在塘内隔一小塘,面积占10%~15%,作为虾、蟹苗中间培育池,以放养大规格苗种。

③海水池塘锯缘青蟹双茬养殖模式。夏季放养一批幼蟹,养至秋季起捕;再在秋季放养一批幼蟹,经越冬养殖到翌年春夏季起捕。夏苗5~6月放养,一般亩放养量为1000~1500只;秋苗9~10月放养、亩放养1500~2000只。青蟹双茬养殖池塘,最好在池中间围拦一小区,用于培育蟹苗,至大规格后再放入大塘养殖,以提高成活率。

【适宜区域】 全省沿海池塘、淡水池塘养殖地区。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放养养殖模式池塘为主
浙江宁波象山县对三家育苗厂进行抽样检测 盛夏怎样养殖对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