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养殖技术水产养殖户如何正确选择渔药

水产养殖户如何正确选择渔药

发布时间:2016-03-19 08:29编辑:水产百科归类:养殖技术

张文革 山东省滨城区水产局 256617

王廷旺 利津县陈庄镇政府

在无公害水产养殖中,正确选择鱼药是确保水产品质量和提高养殖效益的基本措施之一。笔者现把正确选用渔药的基本依据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一、依据渔药的抗菌谱

从患病水产养殖体内分离出病原体,进行革兰氏染色和鉴定其种类后,根据不同药物的抗菌谱,就可以大体上明确何种抗菌药治疗该种疾病,方法是从药物的抗菌谱中选择出对该种病原体比较敏感的几种抗菌药物。

二、感受性的测定

如果所选用的抗生素对某种致病菌没有抑制作用,使用后也就不会有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即使某种抗生素能抑制某种致病菌,同类致病菌的不同种类也会有较大的感受性差异。因此,为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筛选病原体敏感的抗生素作为水产养殖动物的治疗药物非常必要。目前已发现从养殖现场分离出的有些水产养殖动物的致病菌对某些抗生素的敏感性下降,说明病原菌已对这些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

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通常采用最小抑制浓度(MIC)表示。即每升培养液中的抗菌药物以毫克表示,做成倍比稀释系列,接种在培养基中的病原菌完全被抑制的最低浓度即为最小抑制浓度。

三、抗生素的作用方式

所使用的各种抗生素药物都是对细菌的细胞产生作用,而对水产养殖动物和人体细胞不会产生危害,这是因为药物具有选择性毒性。在选择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水产养殖动物疾病时,首先要了解这种药物的作用机理,其次要了解药物对病原菌是起抑制作用还是杀灭作用,这对确定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给药方式都非常重要。

药物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和杀灭作用机理有所不同。起抑制性作用的药物不会减少病原菌的数量,只有当药物在水产养殖体内的以有效的的浓度保持一定时间时,抑制病原菌的增殖,最终要靠养殖动物机体的免疫防御机能的作用使疾病痊愈;而具有杀菌作用的药物则是通过直接杀灭水生养殖动物体内的致病菌而直接产生治疗效果。

由于药物作用机理的不同,在使用具有抑菌作用的药物时,就必须使药物在水产养殖动物机体内保持一定的浓度和一定时间,需要准确计算初次用药剂量和再次用药的维持量;而使用杀菌药物时,则不必考虑药物在水产养殖动物体内的维持时间。一般将磺胺类和抗生素类药物定为抑菌性药物,当大剂量使用时也会显示杀菌效果。药物的杀菌作用和抑菌作用只是剂量上的差异,没有本质区别。

四、第一次选用药物和第二次选用药物

在水生动物养殖过程中,由于多次和长时间使用同一种药物,会导致病原菌耐药性增强,最终导致用药剂量越来越大,用药效果越来越差的情形。如果通过敏感性试验,在疾病治疗初期就选用病原菌最敏感的药物,就有可能随着病原菌的耐药性增强而无法获得有效地治疗药物。因此,在选用药物时就要根据不同药物的特性,决定不同药物的使用顺序。一般将磺胺类和抗生素类药物等较容易引进病原菌产生R耐药性因子的药物作为第一选用药物,而将对已经产生R因子的耐药性也有杀灭作用的合成抗菌药物,如噁喹酸等作为第二次选用药物,只有在第一次选用药物失去疗效时使用。在决定用药顺序时,最好是将磺胺类药物作为第一次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作为第二次使用,将各种化学合成的药剂作为第三次使用药物。

虽然病原菌对噁喹酸等第二次选用药物不会产生R耐药引子,但却能很快获得对这些药的短期耐药性。因此,在实际防治水产养殖动物疾病时,要严格控制这些药物的用药次数。当第二次选用药物失去效果时,还必须从第一次选用药物中筛选出有效的药物,因为病原菌对药物的耐药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药物使用病原动物选用
鱼类温室养殖注意事项 鲟鱼常见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