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养殖技术鳜鱼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

鳜鱼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

发布时间:2016-03-19 08:50:11编辑:水产百科归类:养殖技术

  我国的鳜鱼池塘人工养殖试验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8年就有不少地区来捕天然鱼苗进行试养,试验显示鳜鱼可以在小水体里养殖。70年代江苏、 浙江、湖北等省在鳜鱼的人工繁殖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使人工养殖得到了推广和发展,至80年代末,已基本上完善了从人工繁殖、苗种培育至商品鱼饲养的全 人工养殖工艺技术。90年代以来,池塘养鳜迅速发展,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活鳜出口创汇前景看好。目前,广东的鳜鱼池塘单养技术居国内领先地位,单产可达 6000~15000千克/公顷,江苏的鳜鱼单产接近7500千克/公顷,且呈上升趋势。

  池塘水体较小,易于人为控制,便于采取综合的技术措施进行高密度养殖,因而单位面积的鳜产量可大大提高,且池塘养鳜还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收益大、生产稳定的特点,加之近年鳜鱼人工饲料的进一步实用化与大规模应用推广,鳜鱼养殖将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发展。

  我国池塘养鳜的生产过程除人工繁殖鳜鱼苗外,分两个阶段:即苗种培育。鱼种经数月至1年养成商品食用鱼。

  一、池塘条件

  鳜养殖池塘要求的条件比常规鱼饲养池要高,主要要求是水源水质好、面积和水深适宜、淤泥较少等,良好的养鳜池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水源和水质池塘水源充足;水源的水质良好;溶氧量较高,无污染,不含有毒物质,注排水要方便。

  面积和水深 单养鳜鱼池面积不宜过大,小池塘养鳜效果较好,这样有利于提高饵料鱼的密度,增加鳜捕食机会,减少其体能消耗,提高鳜生长速度。面积一般为0.5~0.7 公顷,水深以1.5~2.5米为好;具体视饵料鱼品种确定,以廉价鲢、鳙鱼种为饵料鱼时,宜选浅塘;因为鲢、鳙鱼均为上层鱼类;特别是鲢鱼游动十分迅速,塘浅一点利于归鳜鱼捕食;以底栖鱼类作为饵料鱼时,池塘可深一些,池塘坡比为1:1.5一2.5,塘底向排水口处要有一定的倾斜度、便于干塘捉鱼,塘内最好培植少量水草,有利于鳜栖息和捕食。

  形状和周围环境 池塘形状应整齐有规则,最好呈东西向的长方形,这样既便于饲养管理,又能接受较长时间的日照,且注水时较易造成全池水的流转,当池鱼浮头时;解救有利。

  池塘周围不宜有高大树木和种植高秆作物,以免阻挡阳光照射和风力吹动,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气流对水面的作用,从而影响池塘溶氧量的提高。

  池塘底质的改良 养鳜池塘要求淤泥较少、淤泥深度在20厘米以下。由于除新开池塘外。其他池塘经过一定时期的养鱼后,因死亡的生物体、鱼的粪便、残剩饵料等不断积累,加上泥沙混合,池底逐渐会积存一定厚度的淤泥,对鳜鱼养殖弊多利少,因此每年冬季或鱼种放养前必须予他清除过多的淤泥,并让池底日晒和冰冻,改良底质,最好用生石灰清塘,一方面杀灭潜藏和繁生于淤泥中的鱼类寄生虫和致病菌,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池水的碱度和硬度,增加缓冲能力。

  机电配套 随着鳜鱼养殖技术不断完善和成熟,根据高密度集约化饲养鳜鱼的要求进行规模人工配合饲料养既必须根据生产水平和规模相应配套好增氧设备和饲料加工设备及其他机电设备,既有利于生产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推进鳜养殖向工业化、产业化生产发展。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池塘养殖人工提高淤泥
入冬时节巧管鱼 山东威海13家休闲渔业企业获得市级财政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