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养殖新闻《更路簿》凝结海南渔民智慧 保护工作被正式提上日程

《更路簿》凝结海南渔民智慧 保护工作被正式提上日程

发布时间:2016-06-19 00:12:26编辑:水产百科归类:养殖新闻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海南渔民生产作业用的机帆船。范南虹翻拍

  南海循史

  文\海南日报记者 陈蔚林

  南海,数不尽的渔业资源如同一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世世代代海南渔民乘风破浪而来。为了给家人带去富足的生活,他们不顾复杂的礁滩背后潜伏着多少危机,用生命和智慧在素有“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之称的南海海域,开辟了一条只属于中国人的“黄金海道”。

  永兴岛、七连屿、琛航岛……这些岛礁在许多潭门渔民的口中仍然被亲切地唤作“猫驻岛”“七连岛”“三脚岛”。这些代代相传的名字虽然有些土气,却倾注着世代渔民对“祖宗海”的眷眷深情,和航海路线一同清晰地记载在现存仅十余本的《更路簿》上。

  历代《更路簿》凝结 

  海南渔民闯海智慧
 

  据专家考证,至少从元代起,《更路簿》的存在和作用就有了具体可考的历史证据。

  海南大学教授周伟民告诉记者,《更路簿》最早于元代出现,后在明代流传推广,盛行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是中国海南渔民在南海海域作业时使用的航海手册,记录了南海海域的100多处地名和重要的海洋资讯。其中,航行的方向、时间、距离,途中所见岛屿、暗礁,以及相关海域的海流速度、天气变化等重要规律,为后代远航耕海规避了许多风险。


原琼海博物馆馆长陈贻爱收藏了一本抄于民国时期的《更路簿》。海南日报记者宋国强摄

  “渔民们还依据自己生产、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品形象,赋予南海136个岛礁富有特色的俗名,其中东沙群岛1个,西沙群岛38个,南沙群岛97个。”周伟民举例,为了便于分辨,渔民们按照形状把环礁称为“筐”,把安达礁称为“银饼”,把仙宾礁称为“鱼鳞”,把司令礁称为“目镜铲”……诸如此类的命名既有海南特色又富生活情趣。

  周伟民说,《更路簿》之所以能对渔民航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源于它经过实践总结而来的科学性。比如,潭门老船长彭正楷拥有的《更路簿》中,记载了17条西沙捕鱼线路、200多条南沙捕鱼线路、29条从南沙返回海南岛的航线、7个海上交通枢纽和渔业生产中心。这些线路和生产中心,就是海南渔民经过千百年探索,逐步固定下来的“最佳路线”。

  这些内容详实的《更路簿》甚至会告诉你,某片海域在各个月份的天气、海流情况大致如何,各种海产品储备是否丰富,到该处生产生活是否可行等等,可谓细致入微。

  老家在乐东黄流的吴广璋记得,自他懂事以来,就常常看到父亲在出海前、返航后对着一个小册子勾勾画画、修改订正。在那个没有天气预报的年代,还不时有邻居在出海作业前来家中询问:“这几天天气、海流情况怎么样?可以出海打鱼吗?”父亲告诉他,小册子里的内容,是祖辈参考了一本叫做《崖州志》的书籍,借鉴了“其他渔民所写的航海手册”,再根据自己的航海经验不断修改完善而成的,“对天气和海流的判断,误差不过一两天。”

  行走于海南岛东海岸,特别是琼海潭门,文昌东郊、铺前、清澜一带的老渔村里,还不时可闻与《更路簿》相关的生动俚语:“有了《更路簿》,出海赛神仙”“学会《更路簿》,能当海师傅”“家有《更路簿》,能当好船长”……

  世代开发南海的确凿证据 

  “现存的十几本《更路簿》已经能够充分反映,南海渔民的足迹遍布海南岛沿岸、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等等海域,几乎覆盖了整个南海。”周伟民说,从这些线路看,西沙、南沙海域早在明代就已经成为中国渔民的传统渔场,而这些作业痕迹更能作为海南渔民经营和开发南海的确凿证据。

  因为这片海域给他们带来太多收获,也曾给他们留下太多遗憾,海南渔民从骨子里生出了对“祖宗海”的依恋,也由此孕育出了朴素的爱国情怀。潭门老船长苏承芬就曾在接受采访时说,他出海的那些年,每到一处大的岛礁都会找块木板,写上“中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插在岛上。

  随着《更路簿》的不断完善,海南渔民得以游刃有余地航行在恶浪险滩之中,但他们始终没有忘记要为祖国做点什么:通过不断开辟这条捕捞作业的“黄金海道”,让闻名遐迩的“海上丝绸之路”日渐畅通起来。

  于是,在战天斗浪的海南渔民身后,越来越多中国商船频繁地携带大批丝绸、黄金,沿着他们走过的航路,穿越南海行至越南、泰国、缅甸、印度等国进行贸易;也有越来越多东南亚国家商船携带他们的特色商品,经由这些航线为古老的东方大国注入新鲜血液。

  随着科技的发展,卫星导航和定位系统日益完善,南海渔民已经不再依赖《更路簿》出海谋生,自然的丢失和损坏必不可少。但除此之外,周伟民还在与渔民的深入交流中寻到《更路簿》失传的许多其他原因。

  他举例,这些被时代淘汰的航海工具书,在新耕海人手上已经没有了实用价值。在还没有意识到其价值的年代,人们甚至用毛边纸制成的它来引火。只有老船长还肯把它们留在身边,每每怀念耕海岁月就翻开看看聊以自慰。

  “渐渐的,船长们老了,离开了人世。儿孙们为了安慰父亲的灵魂,就把藤枕等贴身的物品焚烧或者一同埋葬,《更路簿》也是其中重要的部分。”周伟民说,这并不是个案,大部分《更路簿》就是这样,永远地带走了南海的秘密。

  保护工作被正式提上日程 

  自1989年起,周伟民、唐玲玲伉俪,就开始了对《更路簿》的研究。

  在充分的调查过程中,他们惊讶而痛心地发现,自元代开始出现,估计可达万本之多的《更路簿》,现存于世的竟不过十余本,且大多处于并不科学的保存环境当中。

  “《更路簿》已经存亡攸关,抢救《更路簿》时不我待!”周伟民透露,这些年,许多其他省区市高校来琼寻访《更路簿》及其传承人,都大多收获无几。学术界为此奔走呼号,他与夫人更是为了亲眼见到一本明代《更路簿》,不惜以耄耋之躯三赴广东。

  “一部《更路簿》,一张更路图,胜过万千文字,诉说着海南渔民耕海的历史。我们说,自古以来,南海诸岛是中国的,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领土的一部分。《更路簿》就是一个铁证、活生生的证据。我们从《更路簿》中可以推导出中国在南海历史性的捕鱼权、航行权和所有权,同时也是中国在南海主权的法理的证据和历史的证据。”海南大学法学院特聘院长、原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高之国认为。”

  令人欣慰的是,《更路簿》的保护工作已经被正式提上日程。

  继《更路簿》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后,人们对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今年年初,海南大学法学院启动“南海‘更路簿’抢救性发掘、整理和研究”项目,并邀请法学院特聘院长、原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高之国担任组长,对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发掘、整理和研究。

  在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将《更路簿》纳入国家重大专项课题”的建议一石激起千层浪,当场得到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罗保铭的支持,也引发了代表、委员们的广泛热议。参与报道会议的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也当即决定出资百万设立《更路簿》保护基金。

  三沙市委书记、市长肖杰透露,《更路簿》将成为三沙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在筹建博物馆时会把《更路簿》作为重点搜集和保护对象。目前,三沙市与国家文物局合作建设海下考古中心,未来将对《更路簿》进行多媒体制作处理,并以三维立体化的方式加以展示和呈现,让更多人可以深刻感受到古代先民的航海历史。

  5月21日,记者从海南大学副校长、法学院院长王崇敏处了解到,当前,“南海‘更路簿’抢救性发掘、整理和研究”项目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项目组成员以田野调查的方式,对数十位《更路簿》传承人及研究者进行了采访,并对现存于世的《更路簿》进行了广泛收集和资料采集,初有成效。

  千百年沧海桑田,这些原本已经沉向历史深海的“南海天书”,竟又在航海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重回人们的视野,甚至凸显出比最初作为航海工具书更为重要的价值。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渔民南海海南这些航海
2015年越南虾对日本的出口额同比增长21.4% 浙江瑞安市海洋与渔业局开展端午节休闲渔船安全生产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