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养殖新闻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梅林镇尖山村探索“稻蛙共生”立体种养模式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梅林镇尖山村探索“稻蛙共生”立体种养模式

发布时间:2020-11-22 00:27:54编辑:水产百科归类:养殖新闻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笔下的田园趣味景象。如今,这番趣景正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梅林镇尖山村上演。今年3月,邻村村民刘其坤与中科院在这里合作试验“巨型稻+青蛙”立体种养模式,4个月过去,基地里的青蛙和稻禾均长势良好。更让他惊喜的是,青蛙还未上市,就已经被订购一空。

回乡试验“稻蛙共生”
喜获效益“一箭双雕”

刘其坤早年一直在珠海发展,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中科院推广的“巨型稻+青蛙”立体种养新模式,一下子就来了兴趣。“我主动联系了专家,决定先搞试验,成功后再与中科院签订合作协议,推广千亩计划。”刘其坤说,今年3月,他拿出100多万元投资这个试验项目,在尖山村集约了50亩荒地,建立了中科院巨型稻立体种养试验基地。试验过程中,刘其坤主要负责出资金和土地,中科院则负责提供种苗、技术人员及保价收购保障服务。
“养青蛙最重要的是水质要好,水系要流动。经过专家论证考察,这里的条件相当符合。”基地技术人员夏新辉介绍说,基地选址完成后,就要在田里搭建天网和围网,防止青蛙逃跑的同时,还能预防青蛙被鸟类和蛇鼠等天敌侵害,但是每亩的造价大约需要2万元,成本比较高昂。“场地布置好后,就可以投放蛙苗,等到蛙苗长腿阶段便可以插秧。”夏新辉说,这时,稻蛙共生共养的模式就开始建立起来了。

夏日,走进刘其坤的稻蛙种养基地,只见一行行碧绿的巨型水稻间,不少青蛙扑通扑通跳跃着,有的则躲在水稻下方遮阳乘凉,田间蛙鸣声不绝于耳。到了“饭点”,投食人员娴熟地将蛙食撒在稻田的特制垄上,一大群青蛙便迅速从田里跳跃上来,不一会儿,饱食一顿的青蛙便又返回田间。
“蛙稻立体种养模式就是利用了青蛙和稻禾的互利共生关系,同时也保证了稻米和青蛙能达到无公害、原生态标准。”夏新辉说,稻谷种植过程中不施化肥,不用农药,青蛙吃掉稻田的害虫,蛙粪回田,给稻禾提供天然肥料,这样既能向市场提供生态蛙,也能提供绿色稻米,获得“一箭双雕”的效益。

试验基地初步成功
村民喜获就业机会

初次涉农,刘其坤感受到了靠天吃饭难的辛酸。今年的几次龙舟水,刘其坤的基地均遭到洪水的围浸。“赶紧排水、抽水,向围网内大量投放漂浮板块,夜里一听到雨点声就吓醒……”说话间,记者仍能感觉出刘其坤当时的那份着急。“好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基地损失很小,今年是可以预见的丰收,青蛙再过半个多月就可以陆续上市,目前已经有几家批发商争相订购了。”刘其坤话风一转,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今年的长势,青蛙大约能收12万斤,根据目前24元一斤的订购价格,预计今年就能收回所有投资成本。他补充说,等巨型稻谷成熟,加工的稻米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基地创造效益,村民实现就业。“我在基地做长工,每个月有3000元固定收入,生活因此改善了不少。”村民古柳珍说,像她这样的长工在基地里还有5位,临时工还有几十位,村里不少人在这里实现了就业,实现了增收。

“下一步,我还谋划打造一家农家乐,吸引城里人来体验田园风光、吃生态青蛙,带动村里的人气,带动更多村民就业。”刘其坤说,这个试验基地的初步成功,也意味着他与中科院的千亩推广合作事宜已经提上了日程。(出处:梅州日报)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青蛙基地试验今年中科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召开2016年第二次厅安委会成员单位会议 合肥市四县一市均跻身安徽水产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