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养殖新闻安徽黄山市山泉流水养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发布!

安徽黄山市山泉流水养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发布!

发布时间:2021-06-10 08:19编辑:水产百科归类:养殖新闻

日前,安徽黄山市政府办公室印发《黄山市山泉流水养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详情如下↓↓

黄山市山泉流水养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立足我市山泉流水养鱼产业生产和消费潜力优势,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区域开发、绿色发展,推动全市山泉流水养鱼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按照“有品牌、有市场、有组织、有标准、有效益、有环保”的要求,推进黄山市山泉流水养鱼产业“五大工程”建设,到2022年,山泉流水养鱼(改造)塘口达11000口,面积达24万平方米,实现山泉流水养鱼产量3000吨,综合产值8亿元。

(二)具体目标

到2022年,新增泉水鱼塘口2000口,其中恢复改造传统养殖区老旧塘口600口,建立市级示范基地30个,其中黄山特色养殖品种基地20个,培育全市鱼苗鱼种(良种)场10家,草鱼等鱼种供应能力达600吨,石斑鱼、倒刺鲃人工繁殖能力突破1亿尾/年,全市鱼种本地化比例达80%。
坚持品牌建设,完善黄山泉水鱼质量追溯体系,提高规模基地质量追溯覆盖面。制定养殖标准10个、养殖规程8个,打造20个精品渔业休闲农庄(渔庄)。加强产业扶贫支持力度,帮助2000户农户发展山泉流水养鱼,带动4500人稳定增收。开展泉水鱼古迹、遗址普查,抢救性保护古旧塘口100处。打造特色渔业节庆活动,促进“渔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三、重点任务
以“五大工程”为抓手,推进山泉流水养鱼产业绿色融合高质量发展。

(一)基地建设提升工程

1.加大基地建设力度。发挥市级示范基地的产业带动和技术引领作用。加大基地建设,每年新建市级示范基地10个。到2022年,新增泉水鱼塘口2000口,其中恢复改造传统养殖区老旧塘口600口,实现山泉流水养鱼产量3000吨。鼓励整村推动,避免同质化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支持企业使用传统材料和工艺修建规模化现代山泉流水养鱼产业基地。
2.坚持绿色生态养殖。引导农民采取“庭前屋后”分散生态养殖,鼓励开展“鱼-果”等立体循环种养模式。通过实地体验、渔家乐消费等方式延长产业链,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坚持创新理念,鼓励渔业设施建设,开展智慧渔业养殖,到2022年,发展石斑鱼、倒刺鲃、特色龟类等特色养殖品种基地20个,实现产量达500吨。
3.提高山泉流水养鱼苗种供应能力建设。到2022年,培育全市鱼苗鱼种(良种)场10家,草鱼等鱼种供应能力达600吨,大规格泉水鱼鱼种(0.5kg)400万尾以上。加大光唇鱼、倒刺鲃等土著鱼类人繁技术攻关扶持力度,保证优质替代品种的供应,石斑鱼、倒刺鲃人工繁殖能力突破1亿尾/年;开展山区稻田鱼种养殖试点,对区域泉水鱼苗种供应基地按供种量实行奖补,全市鱼种本地化比例达80%。

(二)品牌与营销工程

1.完成山泉流水养鱼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实行“三统一”养殖(统一养殖规程、统一使用投入品、统一产品质量),保证足够的养殖时段,确保产品质量。完善泉水养殖操作规程并标准化,到2022年,建立各品种养殖标准10个,养殖规程8个。规范泉水鱼投入品管理,建立泉水鱼养殖生产过程可追溯体系。
2.加快黄山泉水鱼营销和质量追溯平台一体化建设。完善黄山泉水鱼质量追溯平台建设内容,逐步溯源到规模养殖基地50个以上。建设5个直销窗口和城市体验门店,利用物联网技术、电商和微商平台,开展线下、线上销售。实现山泉流水养鱼产品销售、生产环节全程管控,以及供应链全程质量信息的跟踪和追溯。到2022年,完成年销售泉水鱼1200吨,产值达1.5亿元。
3.加快“黄山泉水鱼”地理标识产品申报。制定泉水鱼公共品牌授权使用管理办法,鼓励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使用地理标识,共同打响“黄山泉水鱼”品牌,提高“黄山泉水鱼”市场占有率和美誉度。
4.加快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进度。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基础,开展山泉流水养鱼核心区的古旧鱼池普查,完成全市古旧渔塘的登记造册,收集充实生产方式、民风民俗、传统节日、文化信仰相关研究资料,做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准备。

(三)产业扶贫工程

1.推进产业扶贫的经营机制创新。以“依法、自愿、有偿”为前提,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扶贫资金等形式入股,通过“产业带动、基地引领、互助合作、精准扶贫”的方式,建立“企业大户+、家庭农场+、养殖合作社+扶贫户”为一体的精准扶贫模式,到2022年,帮助2000户农户发展山泉流水养鱼,带动4500人稳定增收。
2.开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渔业资源保护利用。持续在休宁梓坞、歙县三源等贫困村试点。利用河道天然饵料生产力,通过人工管护、天然增殖和增殖放流,保护恢复以山溪型光唇鱼为代表的土著鱼类种群数量,开发渔事体验平台和古法捕捞形式,合理利用鱼类资源,力争增加试点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
3.加快建立泉水鱼风险保障机制。以规模养殖企业和基地为突破口,推动泉水鱼保险试点工作,提高山泉流水养鱼产业对自然灾害和疫病的抵御能力,保障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积极探索“无偿优待”方式,逐步降低养殖户保险成本。

(四)产业融合发展工程

1.加强农业文化遗产核心区保护提升。重点加强对山泉流水养鱼核心区和传统养殖区的古旧渔塘保护提升,做好老旧生产渔塘的恢复和生态建设。挖掘渔文化内涵,发挥区域鱼类资源优势,突出区域文化特色,鼓励农旅结合,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到2022年,实现综合产值8亿元。
2.开发多形式亲水平台和旅游方式。利用黄山市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优势,开展“民间美食烹饪大赛”“徽州风土人情展示”“古法亲水捕鱼农事”“鱼文化节”等系列推介活动,开发生态亲水游、渔事体验休闲游、渔业文化观赏游、鱼类美食品尝游等旅游方式,逐步打造出有浓郁渔文化、有影响力、有地方特色节庆活动。
3.打造精品渔业休闲农庄(渔庄)。积极鼓励各经营主体延长产业链,对开展渔业休闲农庄(渔庄)的农户给予适当扶持。统一制定渔家乐接待规范、餐饮接待标准,开展主题渔家乐星级评定活动,到2022年,打造20个精品渔业休闲农庄(渔庄),促进“渔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五)产业圈境保护工程

1.加强养殖基地的环境整治。对现有规模基地开展以尾水治理为重点的环境整治行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设生态鱼池。鼓励农户开展生态养殖,投放绿色生态鱼饲料。对鱼池集中区域,以湿地生物降解、自然修复为主,水域工程技术(如机械+生物膜等方式)为辅助,确保养殖尾水达标排放。
2.加强对山泉流水养鱼核心区和传统养殖区的保护。对休宁县板桥、汪村、岭南、山斗、龙田、鹤城等地区,开展泉水鱼古迹、遗址普查,完成古迹、遗址的抢救性保护100处。对废弃鱼池,恢复自然风貌;对鱼池等基础设施,实行生态环保修建,做到山水相融人文和谐。
3.开展农渔景观保护工作。以休宁田里、梓坞,祁门桃源等村为试点,开展农渔景观保护,实现主要项目区鱼池渔塘景观化、村落整洁化,对森林景观、溪流景观、塘坝景观、河流景观、农田景观进行综合规划,实现“人与自然共处,村落与鱼池共生、水鱼山林共育”的和谐局面。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县要成立以分管区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各相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分工,压实工作责任。各地要制定细化工作方案,切实抓好重点任务和各项措施的分解落实。要培育典型,抓点示范,加强宣传,发挥试点示范的带动作用,做好年度工作任务的评价总结,确保该项工作高标准开好局、起好步。
(二)多渠道筹措资金。各地要广辟融资渠道,筹措资金,大力发展绿色渔业。要统筹财政支农资金,发挥代偿和风险补偿机制资金使用倍增效应,鼓励并加大有效信贷投入,支持政策性担保机构提供增信服务,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促进产业发展。
(三)强化技术培训。加强水产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充实重点区域一线渔业技术人员。开展渔业绿色健康养殖模式、山泉流水养鱼实用技术、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的攻关和推广。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力度,逐步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生产、能经营的农民;加强基层技术人员培训,建立乡镇技术人员队伍,指导山泉流水养鱼产业发展,确保山泉流水养鱼产品质量。
(四)严格绩效考核。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加强工作指导和过程监督,加大绩效考核评价,把山泉流水养鱼工作列入现代渔业绿色发展考核内容。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养殖流水山泉养鱼泉水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所南美白对虾G4世代家系构建与扩繁通过现场验收 武汉白沙洲市场:优质品种鱼类受欢迎、水产品价格稳中微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