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龟鳖养殖甲鱼发病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技术

甲鱼发病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技术

发布时间:2015-04-19 11:51:17编辑:水产百科归类:龟鳖养殖

一、甲鱼发病的主要原因:

1、人为因素:生产过程中操作不当,可造成鳖体机械损伤而感染各种病菌;放养密度过高,以导致甲鱼相互争斗致伤而感染疾病;忽视鳖病的预防工作,为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人为因素是甲鱼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2、环境因素:环境的污染或水质及底质的恶化,不但会影响甲鱼的正常新陈代谢,而且还会引起鳖体内有害物质的分解及某些病原体的滋长。

3、微生物因素:大多数甲鱼疾病均由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感染而引起的。

4、营养因素:投喂饲料变质不新鲜和营养不全或营养成分缺乏造成疾病。

二、甲鱼疾病的预防措施:

1、把好苗种质量关:坚持自繁自育,杜绝疫病传染源。选购鳖苗时,应选择种质纯真、体质健壮、个体活跃、体型较大和无伤无病的第一、第二类鳖苗,尽量不进未经海关动检部门的境外鳖苗。

2、合理放养:根据养殖经验,一般稚鳖的放养密度控制在20~40只/平方米,幼鳖的放养密度不要超过15只/平方米,成鳖的养殖密度以2~3只/平方米,鱼鳖或虾鳖混养时,鳖种的放养数量掌握在300~500只/亩。

3、把好饲料质量关:饲料应选择信誉和质量过硬厂家生产的全价配合饲料。首先保证饲料新鲜不变质,颗粒大小适宜。其次是控制调整好投饲量。每天的投饲量主要根据鳖的摄食情况和水质、温度而定。

4、水质调控:(1)甲鱼池水体要求微碱性,ph值要求在7.5~8.0,盐度要求在1.5%以下,温度要保持相对稳定。(2)透明度以30~35厘米为宜,水色以黄褐色为佳。(3)溶氧甲鱼虽然要求不高,但尽量能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4)水质调节和底质改良:应用微生物制剂培养水质能提高水体的稳定性和自净能力。一般可用EM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来降低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的含量,有效分解底层有机质和其它有害物质。(5)排污与换水:定期排污是控制水质的有效手段。换水是调节水质最直接的方法,但频繁换水一方面费用太高,另一方面换水容易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因此,换水应根据水体情况决定换水量的多少。

5、实行鱼、虾、鳖、贝、藻、萍等混养,保持水体生物多样性。多品种混养是生物防病的有效手段,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预防方法。它可以克服化学药物或抗生素长期和大量使用而产生的耐药性,又可避免因其造成的副作用和环境污染,促进各种生物共生共长。现介绍几种较好的混养模式供参考:(1)鳖虾混养:冬季在鳖池内套养6~8公斤/亩虾种或抱卵虾;(2)鱼鳖混养:在常规鱼养殖池中,于6月上旬将温室培育的幼鳖每亩放50~100只;(3)鳖鱼混养:在养鳖池中放养一部分当年育成的5厘米以上的鳜鱼种10~20尾,或其它鱼种如黄颡鱼、湘云鲫等,每亩投放100~150尾。同时在春季也可在鳖池内放养150~200公斤/亩的螺蛳。

6、注重甲鱼疾病的预防。根据甲鱼生长阶段发病特点与日常观察是做好预防工作的关键。平时每隔20~25天要消毒一次,消毒药物有生石灰、碘制剂、二氯异氰尿酸钠、EM菌等安全环保药物,交替消毒。同时定期在饲料中交替添加1‰~2‰的维生素C、氟苯尼考、病毒净、EM原露等,以增强甲鱼自身的免疫力。尤其是在气候、水温等环境因子变化明显或突变时,如温室甲鱼转入外塘养殖时、梅雨和台风暴雨季节及高温天气等,应及时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水质的调控,防止甲鱼应激反应增强,以致内分泌失调而导致发病。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甲鱼水质疾病放养要求
四月份海参养殖户应该做好的那些事 鱼类营养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