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养殖技术三角帆蚌细菌病的防治技术

三角帆蚌细菌病的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2015-05-24 01:23:19编辑:水产百科归类:养殖技术

    三角帆蚌细菌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河弧菌生物变种Ⅳ等细菌感染引起的三角帆蚌疾病。
    (一)病原

    经许多研究者研究(钱旭初等,1984;陈锦富等,1990)确定病原体为嗜水气单胞菌。详见第五章中的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
    徐伯亥等(1993)报道,此病的病原菌是河弧菌生物变种Ⅳ及耐盐气单胞菌。

    (二)流行情况

    传染源是带菌的蚌和被病原菌污染的水源,以及操作工具等。传播途径尚未完全查明,人工感染只在肠区注射及喷在人工损伤的斧足、外套膜上才发病,高浓度菌液浸浴不能引起健康蚌发病致死。易感动物为三角帆蚌,以2-4龄蚌最易受感染发病。自1985年以来,在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江西等地均有流行;4月中旬至10月均能发病,尤以6-8月为发病高峰期。病情发展迅速,流行季节长,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死亡率一般在65%-90%,有的育珠场的三角帆蚌甚至全部死亡。当水环境恶化,蚌养殖过密,缺少适口饲料,蚌的体质下降,插珠后蚌体受伤及溶菌,抗菌活力和血细胞吞噬力显著降低,排卵后蚌体虚弱等情况下。都极易引起此病的暴发。

    (三)症状
    
    疾病早期,病蚌没有明显症状。接着病蚌有大量黏液排出体外,出水管喷水无力,排粪减少,两壳微开,呼吸缓慢,斧足有时残缺或糜烂,腹缘停止生长。疾病严重时,病蚌体重急剧下降;闭壳肌失去功能,两壳张开;胃中无食,晶杆体萎缩或消失;斧足外伸;用手触及病蚌腹缘,只有微弱的闭壳反应;随即松弛,不久即死亡。

    (四)诊断

    (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2)确诊需从病蚌的肝脏分离病原菌,进行鉴定后才可作出。

    (五)预防措施

    (1)彻底清塘
    (2)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优良水质,投喂“养殖保”及“多福可乐”等益生菌,提高蚌体抵抗力。
    (3)不到疫区购进三角帆蚌。
    (4)选择健壮的蚌作为插珠蚌,插片时要严格无菌操作,用营养液滴小片,提高小片活力,插片后每千克蚌注射治鳖灵Ⅱ号3毫升,并投喂上述益生菌和过滤豆浆。
    (5)在发病季节,定期在池内遍洒生石灰。
    (6)在发病季节,在吊养蚌的桁绳上,每隔10串蚌处吊挂鱼泰8号20克、或吊挂蚌毒灵5克进行预防。

    (六)治疗方法

    (1)全池遍洒水产保护神,每立方米水体放药0.1毫升。
    (2)在吊养蚌的椼绳上,每隔10串蚌处吊挂鱼泰8号20克或蚌毒灵5克,每隔3天换1次药,连换药2-3次。
    (3)疾病治好后应投喂过滤豆浆加益生菌,并继续做好预防工作。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发病三角流行病原进行
黄颡鱼人工繁殖及养殖中的小技巧 清蒸鲑鱼的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