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淡水养殖水产养殖水色管理(水产养殖水色管理规范)

水产养殖水色管理(水产养殖水色管理规范)

发布时间:2023-04-21 05:18:05编辑:水产百科归类:淡水养殖

1. 水产养殖水色管理规范

一看水: 水色主要是由水中浮游生物的颜色反映出来。池水要保持“肥”、“活”、“爽”。“肥”就是池中有机物多,水中浮游生物数量多,营养盐类丰富。“活”就是水色经常在变化,表明鱼池物质循环快;“爽”。“爽”就是池水透明度较大、溶氧量高。池水呈草绿色带黄色(浮游动物多),褐绿色带黄色(浮游植物多)表明池水较肥;呈暗绿色、灰兰色或兰绿表明水瘦;呈棕褐色、棕红色表明池水变恶。瘦水多投,肥水少投,恶水不投及时投水、改水。

二看鱼: 即看鱼的浮头及吃食情况,决定施肥。黎明时浮头,日出后即下沉,人到池边鱼下沉,为轻度浮头,若过早浮头,人到池边鱼不下沉,或用石子投入水中鱼下沉后很快上浮,为重度浮头。若浮头严重,说明水质过肥,应停止追肥。

三看天: 根据季节、天气施肥。入夏勤施,盛暑稳施、秋凉重施,晴天多施,阴雨天少施,雷雨前不施。 定位:投饲应在固定位置,设草架或饵饲台,便于观察鱼吃食,清除残渣,为鱼病防治创造条件。

定位:投饲应在固定位置,设草架或饵饲台,便于观察鱼吃食,清除残渣,为鱼病防治创造条件。

定时:正常天气,一般上午9-10时,下午3-4时投饵施肥。但遇天气闷热、雷阵雨应推迟或停止投饲。

定量:投喂饲料应做到适量、均匀,防止过多过少,忽多忽少。

定质:饵料必须新鲜,不投腐败变质发霉的饵料,青草要鲜嫩洗

2. 水产养殖如何管理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是农业部主管

3. 水产养殖规范管理方案

《排放要求》明确了水产养殖尾水排放前的处理要求、淡水养殖尾水排放分级要求、海水养殖尾水排放分级要求、尾水标准值、测定方法等内容,以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海水养殖污染主要来源于清塘排水。《排放要求》提出,水产养殖尾水通过沉淀、过滤、净化等方法处理后(处理方法不得新增污染物),达到该标准规定的排放限值后方可排放;在养殖池和沉淀池的清淤方面,养殖池和沉淀池应定期排干、曝晒、消毒,晒干的底泥外运安全处置,禁止外排。此外,该标准对水产养殖活动中产生的其他固体废物(包括死亡的养殖动物、残饵、排泄物等),提出应妥善处置、严禁随养殖尾水一起排放的要求。

在尾水标准值方面,该标准提出的淡水水产养殖尾水悬浮物指标的标准限值严于农业农村部相应的标准限值;海水养殖尾水悬浮物指标的一级标准限值严于农业农村部的一级标准限值,二级标准限值严于农业农村部的二级标准限值。

4. 水产养殖水正常颜色

水确实是都是无色透明的,水的颜色是由水的光学性质和水中所含的悬浮物质、水的深度、云层的特点及其他因素决定的。

太阳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这七种颜色的光,波长各不相同,从红光到紫光,波长逐渐变短,长波的穿透能力最强,最容易被水分子吸收,短波的穿透能力弱,容易发生反射和散射。

水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的程度也不同。

光波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射人水后,随水深度的增加逐渐被吸收了。一般说来,在水深超过100米的海洋里,这三种波长的光大部分能被水吸收,并且还能提高水的温度。

而波长较短的蓝光和紫光遇到较纯净的水分子时就会发生强烈的散射和反射,于是人们所见到的海洋就呈现一片蔚蓝色或深蓝色了。

近岸的海水因悬浮物质增多,颗粒较大,对绿光吸收较弱,散射较强,所以多呈浅蓝色或绿色。

5. 水产养殖水质要求

水产养殖在国内最多就是鱼类与养猪结合,还有就是渔光结合,就是说利用水里养鱼,水上架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发电模式。教材在国内比较经典的教材有鱼类增养殖学》王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养殖水环境

化学

新编

鱼药

手册

水生动物疾病学,

水生

生态学

李爱杰 主编.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这些都很好,

楼允东

主编《

鱼类育种学

》。

6. 水产养殖水色及调节方法

南美白对虾属热带虾种,在适温条件下养殖仅需120天左右即可上市,但水质管理要贯穿养殖全过程,渔谚“养好一池虾,先要管好一池水”就是这个道理。笔者在指导虾农养虾技术时发现,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营造良好而稳定的水质是养虾技术的重点和难点。现将对虾养殖中经常出现的几种异常水质及处理方法浅析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1、水色急剧变化

  水色是池水浮游生物质和量的综合反映。养殖南美白对虾理想的水色应是由绿藻或硅藻所形成的黄绿色或茶褐色。养殖前期,由于浮游动物过多,远远超过虾苗能利用的数量,此阶段浮游动物大量摄食掉水中的浮游单细胞藻类,单细胞藻类减少后,导致造氧功能降低(因虾池水体中供虾呼吸的溶解氧主要由浮游单细胞藻类光合作用产生),水色变浑浊和清白,影响对虫厂的正常生长。

  处理方法:

  ①适当补水和施肥,调节水中藻类组成,使绿藻或硅藻成为优势种群,并形成一定的数量。

  ②如果是纯淡水养殖,还可以施加适量的粗制海盐或海水晶,维持水体微量的盐度,满足南美白对虾生理需要。

  ③施用生石灰和沸石粉,以调节水色,使水的pH值控制在7.5-8.8范围内;水透明度保持在30--40cm。

  2、地衣过度生长

  池底地衣(有些地方称浒苔)的过度生长是对虾放养早期经常遇到的问题,尤其在天气炎热的夏秋季节更为常见。原因是光照强,水温高,加上虾池注水太浅,或者是虾池水质没有培养好,让池底地衣具备了良好的生态条件。地衣过度生长会严重影响对虾的活动和摄食,造成饲料浪费月。地衣与有益藻类争夺水中营养,加大凋节水质的难度。

  处理方法:

  ①在天气炎热的季节放苗,注水务必一次注足,水深在1.2-1.5m,并尽快采取施肥等措施,把池水水质控制好,抑制地农生长。

  ②若地衣已经大量生长,必须采取人力捞除和施肥培水相结合的方法加以控制,人工捞除宜在晴天中午进行,否则容易造成对虾缺氧浮头。

  ③使用粒状的含氯消毒剂,在地农着生区域撒洒,当药物沉降到池底后,慢慢溶解而发挥药效,使地衣的基部枯死烂,约1天后,成团的地衣将浮上水面,用人力将其捞除。

  3、有害物质超标

  虾池水质要求氨态氮0.3--1.9mg/L;亚硝酸盐0.02--0.09mg/L。养殖中后期,由于天气变化的缘故导致藻类非正常死亡,死亡后使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急剧下降,从而引起有害气体上升,有害细菌和条件致病菌滋生,水质严重恶化。如果处理不及时就会导致养殖虾的浮头、病害的发生,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处理方法:

  ①用枯草杆菌或芽孢杆菌等微生态制剂全池泼洒,并结合在饲料中拌入活菌剂及时地分解池内有机物,起到改良底质、净化水质的作用。

  ②使用水质改良剂(如沸石粉、活性碳、陶土等)。这类物质能吸附养殖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缓解水质恶化对对虾造成的危害。

  ③合理补水或换水,最好直接将较差的水排放掉,注入新鲜水入池,并正确使用增氧机。

  4、蓝藻泛滥成灾

  养殖后期,虾池下风处水面上漂浮着一层翠绿色的“水华”,这些“水华”是因饲料投喂量大,排泄物及残存饲料降解转化过程中,使池水有机质含氮量高、水碱性(pH值为8-9.5),导致对虾不易消化的蓝藻大量繁殖,并成为池水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群。当水中溶氧不足而很快导致蓝藻大量死亡,藻体死亡后蛋白质容易分解,产生大量的有毒羟胺、硫化氢,引起严重的“泛池”事故。

  处理方法:

  ①经常加注清水,注意调节好水质,可控制藻类的繁殖;进入高温季节,要控制池水中的氨氮含量,可定期用EM菌、光合细菌等处理池水。

  ②当池塘有蓝藻大量繁殖时,选择晴天中午排放池水(最好在下风口),尽可能降到最低水位,一般可排到池水1/3左右;然后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或灭藻王全池泼洒,但要注意观察,随时能采取加水、增氧等抢救措施,否则不宜使用。

  ③在池塘下风水面用密眼筛绢网捞取蓝藻,也可司局部泼洒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杀火蓝藻。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有毒的虾类图片(有没有毒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