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健康育苗关键技术

南美白对虾健康育苗关键技术

发布时间:2015-04-24 09:25:57编辑:水产百科归类:淡水养殖

育苗池水质处理
    
       无节幼体入池前,育苗生产用水必须经过严格的净化处理,其净化处理的内容包括:沉淀、过滤、消毒。由于近岸海域海水的有机物含量较高,育苗池进水时最好通过活性碳过滤。育苗用水的消毒一般是用10ppm有效氯消毒海水12小时,再用硫代硫酸钠中和余氯。育苗池进水深度为1米,无节幼体入池前1小时~2小时可施用3ppm~5ppm的EDTA二钠和适量的有益微生物制剂对育苗海水作预处理。无节幼体期间,幼体耗氧和池水的有机物耗氧量不大,充气量可调节到每个气石稍有少量气泡冒出即可。
    
       无节幼体的放养密度
    
       无节幼体不摄食,依靠自身卵黄为营养,所以不需投饵,但要给无节幼体发育变态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水温保持在28℃~30℃,pH8.0~8.6,盐度28‰~35‰。无节幼体阶段,应给育苗水体调节微弱的充气量,有利于幼体在水中的悬浮和提供溶解氧。水温的控制,在春季自然水温较低的情况下,通过热水锅炉进行加温,使育苗水温恒定在28℃~30℃左右较为合适。
    
       合理确定无节幼体放养密度,是对虾育苗生产的重要环节。幼体放养密度会直接影响到育苗生产的饵料投喂和水质调控,幼体放养密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提高虾苗培育的质量和产量。虾苗在溞状幼体和糠虾幼体阶段为滤食性,要求育苗水体中有适当的饵料密度,若幼体放养密度过小,则很难掌握饵料的投喂量。投喂量少,水中饵料密度低,幼体滤食到食物少,不能满足其快速生长的营养需求;若投喂量过大,幼体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所投喂的饵料滤食完,过多残饵容易引起水质的败坏。若幼体放养密度过大,会造成育苗中后期水质难以控制,容易导致水质的恶化,虾苗生长缓慢,体质弱,容易引发各种病害。按有效育苗水体计算,无节幼体的放养密度以15万尾/立方米~20万尾/立方米较为合适。
    
       溞状幼体的培育
    
       无节幼体经过6次蜕皮大约30小时变态为溞状幼体。当育苗池出现个别无节幼体变成溞Ⅰ期幼体时,应立即投喂少量单胞藻,俗称“过料”。过料期间可持续到8个小时,这段时间只给溞状幼体投喂适量藻类,在缺少或没有鲜活藻类的情况下,也可用优质螺旋藻干品替代,并适当投喂少量的人工配合饵料。溞状幼体开始每天喂藻三次,投喂量应根据幼体密度和幼体实际摄食情况而定,以尽量满足其需要但又不过量为宜,人工配合饵料每天喂6次,每4小时喂一次,每次投喂人工配饵料的基数为0.8ppm~1.2ppm,再根据溞状幼体拖粪情况和育苗池水色的浓淡灵活调节人工配合饵料的投喂量。溞状幼体为滤食性,以摄食植物性饵料为主,也摄食颗粒较小的人工配合饵料。溞Ⅱ期幼体开始投喂适当的轮虫,溞Ⅲ期幼体随着个体的长大,游泳能力的增强,对轮虫的捕捉能力增加,摄食量较大,投饵量适应增加。
    
       常用的人工配合饵料有虾片、黑粒、BP及微囊饲料等四大类。目前市面上饵料的品牌甚多,生产厂家亦不一样,从食物营养互补的角度出发,最好同时选购几个不同品牌的饵料,进行混合搭配投喂对虾幼体,其效果会更佳。溞状幼体阶段要求人工饵料的颗粒较小,用200目的筛绢网袋进行搓洗过滤。若发现育苗池水色过淡,可适当增加投喂量;若水色过浓,池水有浑浊的感觉,通常是人工配合饵料投喂过量,水中有过多的残饵,此时应适当减少投喂量。同时每立方水投放10ppm含量为20亿/克利生素和2ppm光合细菌,分解水中的残饵,使池水恢复原来的清爽状态。
    
       南美白对虾溞状幼体的个体较小,溞Ⅰ期幼体最好用角毛藻或叉鞭金藻,或者用200目的尼龙筛网袋将骨条藻摇碎滤出后再投喂。溞Ⅱ期幼体个体已经长大,可直接投喂骨条藻。同时,南美白对虾溞状幼体阶段对人工配合饵料的摄食强度较小,应严格控制其投饵量。
    
       糠虾幼体的培育
    
       溞状幼体经过3次蜕皮,大约4~5天变态为糠虾幼体。糠虾幼体的食性已开始转变为以动物性饵料为主,与溞Ⅲ期幼体相比,糠虾幼体对单胞藻的摄食量将减少40%~50%。因此,幼体发育到糠虾阶段,单胞藻的投喂量相应减少。糠虾幼体阶段除继续投喂一定数量的单胞藻外,必须投喂蛋白质含量较高的人工配合饵料。轮虫是糠虾幼体的适口饵料生物,营养价值高,糠虾幼体对轮虫的捕捉能力强,食量大。如有条件,糠虾幼体阶段每天投喂适量的轮虫,有利于幼体的快速生长。糠虾Ⅱ期后投喂适当数量的冷冻卤虫幼体,投喂卤虫幼体应少量多餐,切勿过量投喂。
    
       糠虾幼体阶段饵料颗粒的大小以120目~150目之间为宜,所以人工配合饵料要用120目~150目的筛绢网袋搓洗后投喂,投喂量每餐1ppm~2ppm。随着糠虾幼体个体的长大,育苗池每天加水10厘米,增加有效水体空间。既可缓和幼体的生态压力,促进幼体的生长发育,又可稳定水质,改善幼体的生活环境。在一般情况下,糠虾阶段仍不需换水。
    
       糠虾幼体阶段育苗水温维持在29℃~31℃,充气量比溞状幼体阶段略为加大,调至微沸状。在水温适宜、投喂及幼体摄食正常的情况下,糠虾幼体经3天~5天即可发育成仔虾。
    
       仔虾的培育
    
       当幼体发育进入仔虾期后,其动物食性更为明显,应尽量满足其动物性饵料的需要。虾苗进入仔虾阶段后,则从原来的滤食性转变为捕食性。对一些个体较小的单胞藻及轮虫等饵料生物摄食效果较差。此阶段应停止投喂单胞藻,改投卤虫幼体为主,并加投喂一些颗粒较大的人工配合饵料。如虾片、BP、黑粒、车元等一类的人工配合饵料,用80目~100目的筛绢网袋搓洗后投喂。仔虾期每天投喂卤虫幼体4~6次,人工饵料6次,每4小时投喂一次。先投喂人工饵料,半小时后再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的每万尾虾苗的日投喂量,仔虾1期~3期(俗称P1~P3)为20万尾~30万尾。以后每增加一期(日龄)增投卤虫无节幼体15个/毫升。从满足虾苗快速生长的营养需要和增强虾苗体质的角度出发,在仔虾5期(P5)以前,应尽量满足其摄食的需要,维持在投喂后1.5小时刚好吃完的量为宜。P5期后,仔虾的摄食能力和消化能力增强,可适当增大人工配合饵料的投喂量,逐渐减少卤虫幼体的投喂量。投喂卤虫时应注意,卤虫卵必须严格消毒,孵化前用强氯精100ppm浸泡消毒10分钟,投喂前用200ppm甲醛在淡水中消毒10分钟。
    
       仔虾期虾苗摄食量大,生长快,虾苗的耗氧率和水中有机物的耗氧都明显增大,为保持水质的稳定和水中有充足的溶解氧,除充气量要适当调大至沸腾状外,每天可换水10%~15%。在育苗生产中发现,随着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量的增加,育苗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氮含量会迅速升高,要加强水质的观察和测定,维持溶氧量≥4毫克/升,氨氮≤0.6毫克/升;亚硝酸氮≤0.02毫克/升。
    
       虾苗室外标粗
    
       室外标粗是健康育苗的重要措施。虾苗室外标粗就是将在室内青苗池培育到仔虾8期~10期(P8~Pl0)的虾苗在出售给农民放养之前,移至室外露天标粗池继续培育5天~8天,在室外特定的环境下,让虾苗顺利完成其食性的转变,逐渐适应室外养殖生态环境,增强虾苗的体质和对大池养殖环境的适应能力。经室外标粗的虾苗,养成效果好,生长快,成活率高,很受虾农的欢迎。当自然海区的水温回升到25℃,即可进行虾苗的室外标粗培育。标粗池为水泥池,蓄水深度1米~1.2米,底部按1粒/平方米~2粒/平方米设置充气石,标粗放养密度5万尾/立方米~6万尾/立方米。在虾苗标粗放养前,应施以适量经消毒处理的无机肥料或鱼糜浆,以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营造良好的水色。虾苗标粗的初始阶段,仍投喂适量的卤虫无节幼体,兼喂少量的鱼糜浆和虾苗标粗料,以后逐日增大鱼糜浆和虾苗标粗料的投喂比例,减少投喂或停喂卤虫无节幼体,让虾苗逐渐适应食物和养殖环境的改变。经标粗培育的虾苗,其颜色翠绿,身体粗壮,活力较强。
    
       水质调控与科学投喂
    
       在虾苗培育生产中,水质与营养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虾苗的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同时又需要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两者必须同时兼顾。所以,处理好营养与水质的关系是整个育苗生产的重点和难点。
    
       科学投喂,就是要勤于观察,分析虾苗摄食和生长状况,根据虾苗的摄食和水质变化情况,及时调整人工饵料和生物饵料的投喂量,既让虾苗吃得饱又不会过量,以保持水质的相对稳定。一般来说,投喂恰当、虾苗生长正常的育苗池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各个发育阶段的虾苗活力好,颜色透明,变态准时,规格整齐,胃肠部充塞度好,池水虽呈棕褐色,但透明度较大且不浑浊,池水表面不会出现堆积不散的泡沫。
    
       在虾苗不同的发育阶段,选择适口性强的生物饵料与人工饵料搭配投喂虾苗,是有效处理好育苗过程中营养与水质关系的重要技术措施。既可保证饵料的适口性和营养合理性,并能有效解决水质恶化的问题。如在溞状幼体和糠虾幼体阶段投喂适量的轮虫,既可改善幼体的营养条件,轮虫又可滤食水体中的残饵、细菌及虾苗的代谢产物。对促进虾苗生长,改善水质,预防病害发生和提高育苗成活率均有很好的作用。
    
       对虾育苗的病害预防
    
       对虾育苗的病害预防应采用综合预防的技术措施,一是切断病原传播途径,防止病原微生物带入育苗水体。要求育苗生产所用的海水经过严格的消毒、沉淀和过滤;无节幼体入池前要用5ppm的聚维酮碘浸泡消毒10秒钟;卤虫卵孵化前要经过严格的消毒或去壳处理;二是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并严格控制好人工饵料的投喂量,避免因过量投喂而引起水质的败坏,维持稳定的水质。三是在育苗过程,添加一些营养添加剂,如复合维生素、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免疫多糖及大蒜素等,以增强幼体自身的非特异免疫力。
    
       药物可防病治病,同时对虾苗的生长发育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副作用,部分毒性较大的药物对虾苗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严重的会影响日后养成阶段的生长速度。如氯霉素、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绝不能使用之外,其他药物也应尽量少用。有的人因害怕育苗过程出现病害,每天不间断预先将不同的抗生素药物投入育苗水体中,即所谓“防病”,其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由于药物副作用的累加,虾苗反而摄食差,生长缓慢,体质下降。另一方面,这种做法容易使致病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一旦虾苗发生病害,再使用同样剂量的药物往往难以奏效,要加大用药剂量,虾苗又承受不了。
    
       总之,育苗过程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用药和盲目用药。勤于检查和观察虾苗的生长活动情况,一旦发现病情,及时用显微镜对异常的幼体进行检查,作出准确的诊断,然后对症下药,并按规定的剂量和疗程选用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药物。  方春海

点击了解最新水产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育苗阶段人工水质生长
印尼水产品进口量大增 我国水产业发展或迎来增速期 龙虾养殖常见误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