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淡水养殖鱼病综合防治技术要领

鱼病综合防治技术要领

发布时间:2016-02-06 08:30:57编辑:水产百科归类:淡水养殖
   1 严格清塘消毒利用冬季干塘捕鱼之机,抓好池塘清整消毒,清除淤泥加固池埂改造鱼池,并充分曝晒和干冻,加速有机物矿化分解。同时使用药物消毒,杀灭致病菌和寄生虫卵。鱼种放养前10-15天,每667M2水深1m或10cm,分别用生石灰150kg或75kg带水消毒。

2 进行鱼体消毒在鱼种放养时实行严格消毒,使鱼种不带有病菌或寄生虫入塘。可用30-50g/L的食盐水,或8g/m3硫酸铜,或15g/m3高锰酸钾,或20-30g/L的食盐+1g/m3敌百虫+8g/m3硫酸铜混合液,或20g/m3呋喃唑酮,浸泡鱼体,具体浸泡时间视水温高低药物浓度鱼种体质而定。放养草鱼种最好进行草鱼三病灭活疫苗腹腔注射或浸泡免疫。

3 把握发病规律鱼病的发生具有一定规律,春季以细菌性鱼病为主,夏季以寄生虫病为主,秋季以暴发性鱼病为主,冬春季又以细菌性鱼病为主。根据鱼病发生季节和病原微生物情况,适时采取抑菌药杀虫药交替使用。进行食场饲料工具泼洒预防,做到有病早防无病早治。

4 正确诊断病因鱼类发病,可通过肉眼显微镜进行诊断,根据典型症状查找病原,并正确选用药物治疗。如遇细菌性或寄生虫性混合型疾病,可交替使用灭菌杀虫药物兼治。

5 改进施药方法①内服外用结合,内服与外用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内服药物对体内疾病有较好疗效,外用药物可治疗皮肤病寄生虫病等。对细菌性病适宜于内服外用相结合,对寄生虫病适宜于外用药物。②中西配合使用,中草药结合化学药品或农药能提高疗效,起到互补作用。如防治草鱼细菌性烂鳃肠炎赤皮三病,每50kg鱼可用大黄苏打片8g呋喃西林4g磺胺脒8g碾碎拌饲料投喂,连喂3d;同时结合使用1g/m3漂白粉遍洒,连用2d,具有很好的疗效。

6 注意配伍禁忌药物配合使用,能增加药效,提高治疗效果,但配伍不当,将产生物理或化学反应,降低药效或失效,甚至产生副作用。常见药物配伍禁忌:如使用生石灰遍洒,再用敌百虫,将产生毒性很强的敌敌畏,致使鱼类中毒;用乐果甲胺磷漂白粉食盐混合剂,不但配制不安全,而且效果不佳;磺胺药物不可与酸性药液或生物碱类药物混合使用;吠哺药物不能与碱性药物混用。

7 慎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如使用不当,在杀灭病原生物的同时,也抑制了有益微生物的生存。由于微生态平衡中有益菌群的破坏,鱼体抵御致病菌的能力减弱。同时,滥用抗菌药物,使病原体对药物的耐药性增强,施药量越来越大,且效果不佳。因此,在治疗鱼病时,应有针对性地使用对致病菌有专一性的抗菌药,而不应盲目采用广谱性的对非致病菌有杀灭能力的抗菌药物,以免伤害鱼体内有益微生物菌群。

8 注重生态防病鱼病的发生和流行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因而生态防病是鱼病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①适时放养鱼种鱼种运输最适水温为8-15,因而鱼种放养以冬季(或春节前后)为宜。此时鱼种操作运输较为方便,机械损伤小,感染鱼病的机率低,可减少鱼病的发生。②实行科学混养 合理混养实际上稀疏了同一水体中易病鱼类的密度,同时,混养时各养殖品种所占据的生态位不同,对减少鱼类疾病具有积极作用。③优化养殖环境鱼类发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的原因,又有环境的因素,因而改善环境条件,是防治鱼病的关键。首先,应改良水质。在养殖过程中,须经常加注新水,以稀释养殖水体中有害代谢物,改善生态环境,增强抗病力。精养池塘宜配备增氧机,随时开机增氧,减少困缺氧泛塘的损失。其二,科学饲养。做到合理施肥,科学投饵。根据水质天气鱼类活动情况施用肥料,低温季节以有机肥为主,高温季节以无机肥为主,保持水质肥活爽嫩;坚持定时定质定位定量的投饵方法,少量多次,使鱼吃饱吃好。第三,降低应激反应。应激反应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都能引起养殖对象的能量泪耗,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药物使用为主寄生虫
四川开展集中增殖放流活动 我国水产品出口4年蝉联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