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龟鳖养殖黄喉拟水龟(石金钱龟)“白眼病”防治初探

黄喉拟水龟(石金钱龟)“白眼病”防治初探

发布时间:2015-06-11 00:10:59编辑:水产百科归类:龟鳖养殖
      黄喉拟水龟 简称黄喉水龟 ,俗名石龟、香龟、黄龟、石金钱 龟等,属水栖龟类,具 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我区乃至全国有名的龟类养殖品种。黄喉拟水龟的养殖具有占地少、食性杂、产量高、收益大、技术容易掌握等优点,深受养殖者和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在广西、广东等地蓬勃 发展。但是,疾病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 “ 白眼病” (暂定名)是主要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2002年 -2003年,该病在广西南宁市发生,一些养殖户一时找不到病因和治疗方法,导致损失严重。笔者经现场调查和诊断,采用抗菌素类药物链霉素、罗红霉素等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有效地控制了病情,患龟得以治愈。本文就该病的防治作初步探讨。 
       一 、 白眼病的发生与诊治 
     (一)白眼病的发生与危害 
     1 发病情况 
      2002年9月初 ,白眼病开始在广西南宁市发生,至1月止,笔者上门诊治6户,养殖数量共1000多只。2003 年8月下旬至11月,诊治17户 ,数量共5000多只。据调查 ,南宁市2002年约有1/4的养殖户发生该病,2003年发病户超过1/3 。2年经笔者诊治23户,其中,初次养龟户20户,从事过黄喉拟水龟养殖的3户。他们多数在室内养殖,少数在楼顶、阳台养殖。龟苗放养在托盆、水缸或小水池中,平时投喂小鱼、小虾、黄粉虫、肉糜或配合饲料等。发病群体中,个体最小的重约10g,最大约80g,多数于放养后的第1个月内发病 。 
     2 发病症状 
     开始时1只或少量几只龟独居一处,不合群,单独爬上岸边或角落处,整池龟的摄食量逐渐或突然减少。几天后,患龟逐渐增多,不久波及全池。病龟眼部发炎充血,眼睛肿大,眼角膜和鼻黏膜糜烂,多数病龟眼睛有白点或异样物,有的眼角处有小红点,眼球外表被白色分泌物盖住,因而得名“白眼病”。这时,病龟精神不振 、反应呆滞 ,对食物不感兴趣,怕光、行动缓慢 ,不时用 前肢抓挠眼部。同时 ,伴有呼吸困难,不时头向上仰或张大嘴巴,似咳嗽状 ,有时吐出气泡 ;有的气管有痨音 ,不时吐 出粘稠痰液 ;有的嘴巴被豆腐渣状的东西堵塞。病情严重者很快死亡,也有的因呼吸不畅而死亡。随着病情的发展 ,部分病龟身体变轻,难以下沉,只能伏于岸边,少数浮于水面或爬到别的龟体上。有的眼睛凹陷,严重时1侧仍至2侧失明,即所谓的“盲眼”。受疾病的困扰,患龟长期不摄食,最后全身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2 流行与危害 
     该病发生在每年的初春、秋天低温季节,温度26℃ 以下、18 ℃ 以上。水温不高不低时,尤其昼夜温差变化大的时间里发病较多,9-11月是该病的流行盛期。主要危害150g以下的龟苗,特别是100g 以下的稚龟、幼龟 ,尤以50g以下的稚龟发病较多且病情较严重,死亡率最高;成龟患病较少,病情较轻,死亡率也较低。调查得知,无养殖经验的初次养龟户养殖的龟苗发病率较高,达70%以上,而从事过龟类养殖、掌握一定技术的养殖户则发病较少,病情也较轻。从种苗的来源上看,自繁自养者发病少,外购、特别是经过长途运输的龟苗 ,发病率较高。该病传染性强 ,发病后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感染率超过60%,有的达到90%以上,死亡率轻者在30%左右,重者超过60%,是当前发病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从调查中发现,有不少养殖户初次养龟 ,由于不懂技术,操作、管理不当,很快发病,发病后往往束手无策,不懂处理,一般只简单地把症状明显的病龟隔离并浸泡一些清凉解毒草药 ,消极地进行治疗,无效后干脆放弃治疗,任其自生自灭。由于找不到病因,处理措施不当,以至损失惨重。
     (二)疾病诊断
     1 .初诊:该病通过问诊 、肉眼观察,解剖观察等综合分析进行初步诊断。   
     (1) 问诊:详细了解养殖户的放养时间、种苗来源,放养时的消毒措施;投喂情况, 控温、换水等日常管理措施 ;发病的经过、进展及已经采取的处理措施等。  
     (2)肉眼观察:现场仔细观察,患龟多数具备白眼病的基本症状,有的只出现病症之一,属发病初始阶段,症状较轻,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白眼病的基本症状。   
     (3)解剖观察:解剖发现,病龟咽喉红肿,黏液增多,有的嘴巴内有红点,肺部有气泡及小血点。  
     2 病因分析 
     根据经验判断,养殖池温度不稳定,温差变化大,温度时高时低、冷热不均引起呼吸道感染,导致了该病的发生。此外,缺乏技术,操作不规范、运输过程中装运不当,引起受伤或着凉,进而感染细菌引发炎症,是该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因此,初步认为,呼吸道感染、受伤感染是导致 白眼病发生的内因,眼部病症是该病的外部表现,细菌是该病的致病病原体。
     但是,由于受条件、时间的限制,未能作病理研究和药敏试验,该病的诊断仅依靠肉眼观察、凭经验进行判断,未能做出确切诊断。
     (3)防治措施 
     黄喉拟水龟白眼病具有传染性,稚龟,幼龟养殖阶段面积小、密度大,很容易感染全池。同时,该病的病期较长,初始发生时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不易发现,及至发现时已在群体中严重蔓延开了,多数个体病情已进入潜伏期。因此,该病的防治应全池进行,具体措施有:
     1 控温:利用加温、保温设施把温度控制在28℃ ~30℃,保持水温恒定,防止时冷时热。  
     2 投喂:按“四定”的原则进行,多种饵料交替投喂,保证营养平衡;同时,每500g饵料中添加2~5g多种维生素,适量补充维生素A、C。对病情严重、个体瘦弱、长期不摄食的病龟,采取“灌服”的办 
法喂食,2-3天灌1次。
     3 水质管理:每天换水2-3次,保持水质良好。换水前要先预温,保证换入新水的温度等于或略高于原来0.5℃左右。
     4 药物治疗:每立方水体用硫酸链霉素或水溶性罗红霉素1000—2000万IU全池浸浴,连续3-5天。同时,对具有眼部病症的病龟,用抗菌素类眼药水滴眼,或用抗菌素类眼膏涂抹眼部,每天2次,连用5-7天。
     二、结果 
     经过治疗,患龟病情逐渐好转,各种症状逐渐消失,摄食恢复,活动趋于正常,群体摄食量 明显增 加,除极少数病情严重的外,均获得治愈,并且在原养殖群体中未见有类似新的病例发生。经过养殖跟踪,普遍反映愈后良好,生长、发育正常。
     三、分析与讨论 
     1 关于病因:黄喉拟水龟生命力强,对环境的适应性广,一般情况下很少生病只有在不掌握养殖技术的情况下进行养殖操作不规范,日常管理工作跟不上,忽略防病工作,才导致该病的发生。客观上说,苗种质量、运输 、养殖技术等问题是该病发生的根源。不慎购买到感染了病菌的龟苗,放养时已处在疾病的潜伏期 ;运输时装运不当引起受伤感染病菌;养殖技术不过关,日常管理不当,操作不规范等,均可引起白眼病的发生。因此,严格按照《黄喉拟水龟养殖技术规范》地方标准的要求进行规范化养殖生产,是防止该病发生的有力保障。
     2 关于疾病的诊断:该病的防治方法是在养殖生产过程中采用的,由于养殖的龟苗数量较多,时间短、病情急 ,疾病防治及时与否,影响到经济损失的程度。因此,该病的诊断受到一些实际条件的限制,仅依靠肉眼观察、凭经验进行判断,疾病的详细诊断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完善。
     3 关于治疗药物:硫酸链霉素和水溶性罗红霉素是用来治疗细菌性疾病的广谱,高效药物,药力强,无刺激气味,适宜于一些特种水产动物疾病 的治疗,具有使用方便、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点,对人体无不良影响,生产上常用来治疗龟、鳖细菌性疾病。根据白眼病的病情,参照治疗龟、鳖类其它疾病的用法 ,结合经验,尝试用来治疗白眼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为该病的治疗开辟途径。
     4 关于预防方法:根据病情、病因分析,该病可以预防。在生产中,该病要以防为主,主要措施有:一是加强养殖池消毒,预防病菌侵入 ;二是放养时严格消毒,防止病菌蔓延;三是搞好投喂 ,保证生长良好,增强抗病能力 ;四是加强水质管理,特别要保持水温稳定,防止温差过大;五是小心操作,防止龟体受伤,避免病菌感染。
     5 关于治疗方法 :该病具有传染性,潜伏期长 ,开始时症状不明显 ,不易发现,发病时病情已经蔓延,因此,该病要全池,同步治疗。同时,考虑到病龟的个体较小,治疗以浸泡 的方式进行。此方法操作简易,药量可塑性大,药效迅速,避免投喂法给药难、药效迟缓以及注射法操作工序繁琐、个体应激反应大的缺点。目前,在水产养殖上,浸泡法已被广泛地应用。
     6 本防治方法、所用药物,经实践验。证安全有效,为该病的治疗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养殖治疗病情发生发病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十六种疾病 水产养殖贴士:中草药在鱼病防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