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龟鳖养殖中医药学典籍中龟的药理药性

中医药学典籍中龟的药理药性

发布时间:2015-09-15 00:11:52编辑:水产百科归类:龟鳖养殖

古代中医药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曰:“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这就是现代医学“防重于治的原则”。当我们的祖先认识到龟鳖长寿千秋而不衰,优胜劣汰而不灭,逐步发现龟鳖在防治疾病方面的良药保健功效,在初步了解中医药理论知识基础上, 本节重点介绍中医药学典籍中龟鳖的药理药性,把中华龟鳖文化延伸和融合到中华医学与养生文化领域。
本节介绍龟鳖药理药性主要引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记载,同时兼收其他名家见解。包括“药物名称”、“质量鉴别”、“禁忌集解”、“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与“炮制用法”等项。部分药方、药膳配伍及注意事项将在下节专题报告。
 
一、乌龟的药理药性
(一)龟 甲
  1.【药物名称】龟甲,[其它名称]龟板、败龟版、龟壳、龟下甲、神屋、败将、漏天机、坎版、[皮名]龟筒。
始载于《临证指南医案》、《本草纲目》。为龟科动物乌龟(Chincmys  revesii )的甲壳(腹甲)熬成的固体胶块。活龟杀死剔去筋肉,取其腹甲,洗净晒干,称为“血板”;煮死后取出的腹甲,称为“烫板”。以砂炒炮制用,或醋炙用(编者注:用巴西龟等外来龟甲及其他动物胶体代替,均属非法假冒产品)。
  2.【质量鉴别】[陶弘景曰]此用水中神龟,长一尺二寸者为善。甲可供卜、壳可入药;亦入仙方当以生龟灸取。[韩保升曰]湖州、江州、交州者(编者注:现均属长江流域湖南、湖北、江西、江苏、浙江与安徽等省)骨白而厚其色分明入药最佳。[苏颂曰]龟产于江湖间,入药须用神龟,神龟板四方透明如琥珀色者最佳。其头方脚短壳圆板白者为“阳”龟;头尖脚长壳长板黄者为“阴龟”。[李时珍曰]古时取龟用在秋,现在为春。采龟聚至百十只,生锯取甲入药,而食其肉。[质量鉴别]近长方椭圆扁块形,两侧肋板呈翼状。一般长约10~20厘米,宽约5~8厘米,厚约5~8厘米;大者更良。外呈黄褐色至棕色,略带微绿,上面有紫褐色略放射状纹之“油头”,对光视之,透明,洁净如琥珀。腹甲由12块、肋板各4 块骨板,对称锯齿状嵌合而成。质坚硬,气微腥、微咸,以松脆,透明者为佳。
  3.【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微咸,微寒。归肝、肾、心经。[李时珍曰]龟鹿皆灵而有寿,龟首常藏向腹,能通任脉,故取其甲以补心、补肾、补血,皆以养阴也。而鹿鼻向尾通督脉,故取其角,以补精、补气,皆以补阳也。
  4.【禁忌集解】[别录曰]“龟甲生南海池泽及海水中,采无时勿令中湿,湿即有毒”。《神农本经会通》曰:“入药用生脱者勿令中湿,湿即有毒”;又曰:龟甲“恶沙参、蜚廉,畏狗胆”。《本草真诠》曰:龟甲“畏狗胆,恶沙参,味咸甘、气平、有毒”。另有云:龟甲“属金有水,阴中阳也,无毒”。《本草约言》、《药性论》等亦称无毒。然《本草类考》载:龟板“性禀阴寒,善消阳气。凡阳虚假热及脾胃命门虚寒等证皆切忌之,勿混用。若误用久之则必致败脾妨食之患。还有典籍记载:脾胃虚寒或外感邪气未解者忌服。因本品能软坚去瘀治难产,故孕妇慎用。
《药性通考》曰:“千岁灵龟身上五色具全,额端骨起似角。和身用之最能延龄。按龟乃至阴之品,活用全身死用龟板。用全身加入人参白术之中,则其毒自解,惟死用龟板,取之煎膏必须用灼过者,名曰“败龟板”则毒随火化可用,用自死者煎膏未有不毒者。”(编者注:此亦“有毒说”与李时珍同,但有解毒法。)
  5.【功效主治】滋阴潜阳,降火退蒸、补肾健骨,养血补心,逐瘀轻身,益气资智。[李时珍曰]:龟甲“治疟疾不止,抑结不散,胎产下痢,难产催生,肿毒初起,小儿头疮,月蚀耳疮,口吻生疮,咬伤,臁疮朽臭。”在临床上与熟地、知母、黄柏、狗脊等配伍,用以治疗骨蒸劳热、盗汗、心悸、眩晕、耳鸣和足心发热等症。炙脆的龟甲和焙干的潞党参各等量,研细口服可治肺结核、淋巴结核、肛门结核。据研究对治疗肿瘤也有一定的作用。
   《本草纲目》[震亨曰]:“ 败龟板属金水大有补阴之功。而本草不言惜哉。盖龟乃阴中至阴之物,禀北方之气而生故能补阴、治血、治劳”。“补“筋骨,治劳倦、四肢无力”。[李时珍曰]“ 观龟甲所主治诸病皆属阴虚血弱,自可心解矣。”“其甲以补心、补肾、补血,皆以养阴也。”又曰:龟甲“治腰脚酸痛;补心肾,益大肠;止久痢、久泻;主难产;消痈肿,烧灰敷臁疮。”
《本草约言》载:“此阴中之阳也,专补阴衰,借性气引达诸药。善滋肾损,仗功力,复足真元”。
    《本经》载:“主漏下赤白,破症瘕、痎疟,五痔阴蚀,湿痹四肢重弱,小儿囟门不合。头疮难燥;女子阴疮及惊恚气;心腹痛,不可久立。骨寒、中热、伤寒,或肌体寒热欲死。以作汤,良。久服轻身不饥。益气资智,亦使人能食。”
    《本草类考》载:能治痰痈,破症坚、瘕痎,祛湿痹、伤寒、劳役、骨中寒热,消五痔阴蚀诸疮。(龟)下甲能补阴血,清阴火,续筋骨,退劳热,疗腰脚疼痛。去瘀血、止血痢、漏下、赤白痢、难产。烧灰可敷小儿头疮难燥,女子阴疮、臁疮,亦治脱肛;龟板膏功用亦同龟板,而性味浓厚又属纯阴。能退孤阳阴虚,劳热阴火上炎,吐血、衄血,肺热咳喘,消喝、烦扰热汗惊悸、谵妄狂燥之要药。
《本草衍义补遗》载:“下甲补阴,主阴血不足……治劳倦四肢无力。”
    《本草通玄》载:“龟甲……大有补水制火之功,故能强筋骨,益心智,止咳嗽,截久疟,去瘀血,止新血。大凡滋阴降火之药,多是寒凉损胃,惟龟甲益大肠,止泄泻;使人进食。”  
《本草备要》载:“滋阴益智。治阴血不足,劳热骨蒸,症瘕崩漏,五痔难产,阴虚血弱之证。”
[另有研究] 龟板对慢性肝炎、肝硬变腹水恢复期有滋补强壮作用。败龟板,治骨结核有效。
  6.【炮制用法】龟甲炮制先是取材,后炮制。前已讲述有“血板”与“烫板”之别,“生龟板”与“灸龟板”之分。但取法难易不同,炮制方法不一,药性差异不小。[吴球曰]先贤用败龟板补阴借其气也,今人用钻过及煮过者(编者注:即烫板)性气不存矣。唯灵山诸谷,因风坠自败者最佳;田池自败者次之;人为打坏者又次之”。李时珍则不同意此看法,认为:活龟龟板灸取或灼烧皆有生性神效,相反如吴氏用枯败之板或灼烧才会失效。还认为:以龟甲锯去四边,剔净灰,炮过(注:掺砂火炒)涂酥灸(注:乘热渗油、醋等称“灸”)色黄即可用。亦有用酒灸、醋灸、猪油灸,或烧灰用。《本草真诠》亦曰:龟甲“因其性灵或补心,用宜分阴阳。杀死煮脱者力微;自死肉败者力猛。只取底板,剔除旁物,精制择真酥油或猪油、醇酒荐涂灸至脆黄,研细末作丸。”
 
(二)龟 肉
  1.【药物名称】 始载于《名医别录》、《本草纲目》。为龟科动物乌龟(Chinemys reevesii)的肉。参见本章第四节与第四章。
  2.【性味归经】甘、酸、温,无毒。入肝经、肾经、大肠经。
  3.【功效主治】滋阴养血  治肾阴不足,骨蒸劳热,吐血衄血,久嗽咯血,久疟血痢,肠风年久痔漏,热气湿痹、筋骨疼痛及久瘫不愈。
《名医别录》[陶弘景曰]“作羹臛大补,而多神灵不可轻杀。”
    《本草纲目》[李时珍曰]:“治筋骨疼痛,及一二十年寒嗽。止泻血、血痢。”
《唐本草》[蘓恭曰]:“酿酒治大风缓急,四肢拘挛。或久瘫缓不收皆瘥。”
    《食疗本草》[孟诜曰]:“煮食除温瘴气、湿痹、风痹,身肿踒折。”   
    《医林纂要》载:“治骨蒸劳热,吐血,衄血,肠风血痔,阴虚血热之症。”
《四川中药志》载:“治女子干病,老人尿多及流血不止。”
   4.【禁忌集解】 [孙思邈曰]“六甲日十二月俱不可食损人神。不可合猪肉、菰米、苋食,害人。”(编者注:可能经验之说,参考之。)
 
(三)龟 血
   1.【药物名称】始载于《药性论》、《本草纲目》。为龟科动物乌龟(Chinemys reevesii)的血。
   2.【性味归经】咸、寒,无毒。入肝经、肾经。
   3.【功效主治】养血固脱  治肝肾阴虚,阴血不足。治气血不足、脱肛。
   《药性论》[甄权曰]:“涂脱肛。”
   《本草纲目》[李时珍曰]:“治打扑伤损,和酒饮之。仍捣生龟肉涂之。”
   《本草约言》[薛已曰]:夫龟禀北方阴气而生,为阴中至阴之物。故能大补阴,而治阴血不足。是以下焦滋补丸药,多用为君。惟自败者血肉渗尽,性气全具非持补足真元。抑且引达诸药。
    另据研究:龟血可以治疗脱肛、跌打损伤,若与白糖冲酒服用可治气管炎、干咳和哮喘等。
 
(四)龟 胶
  1.【药物名称】“龟胶”为乌龟龟甲煎熬而成;可分为“龟板胶”(即龟甲腹部底板煎熬而成)与“龟甲胶”(即龟甲背部龟壳煎熬而成);也有不分开加工的。
  2.【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禁忌集解】 龟胶性味、功效与龟甲(生龟板或灸龟板)同,然滋阴之力更强,兼有补血止血之效。用于阴虚血亏,崩漏、吐血、衄血。用量3~10克,烊化冲服。若与鹿角胶同用,则阴阳并补,功效更佳。
   《本草正宗》载:“龟版膏,功用亦同龟版,而性味浓厚,尤属纯阴,能退孤阳。阴虚劳热,阴火上炎,吐血,衄血,肺热咳喘,消渴,烦扰,热汗、惊悸、谵妄、狂躁之要药。然性禀阴寒,善消阳气,凡阳虚假热,及脾胃命门虚寒等证皆切忌之,毋混用也,若误用,久之则必致败脾妨食之患。”
    《本草求真》载:“龟胶,经版煎就,气味益阴,故《本草》载;以版炙酥煅用,气味尚淡,故补阴分之阴,用版不如用胶,然必审属阳旺,于阴果属亏损,凡属微温不敢杂投,得此,阳得随阴化,而阳不敢独旺。否则阴虚仍以熟地为要,服之阴既得滋,而阳仍得随阴而不绝也。是以古人滋阴,多以地黄为率,而龟版,龟胶,止以劳热骨蒸为用,其意实基此矣。使不分辨明晰,仅以此属至阴,任意妄投,其不损阳败中者鲜矣。”
    《医林纂要》载:“滋补养肺。”
《浙江中药手册》载:“滋养止血。”
  3.【炮制质量】龟胶炮制工艺分为杀煮取甲(板)、漂泡剔腐、煎熬掺物、浓缩挂旗、冷却划块、阴干包装、防潮防热贮存等十余道工序。不仅需要专用设备,更需丰富实际经验,才能达到良药良效的高质量(参见第四章第三节)。其鉴别感官标准是:龟胶块整齐光洁;褐色略微绿,上面有花黄色略似猪鬃样纹理,俗称“油头”。胶质有透明感,如同琥珀。以质坚、松脆、透光者为优。
 
(五)龟胆汁
  1.【药物名称】始载于《本草纲目》为龟科动物乌龟的胆汁。
  2.【性味归经】苦、寒,无毒。入肝、胆二经。
  3.【功效主治】明目通络  治目肿目暗,视物不清;治经脉闭阻,月经不来。取汁点眼,亦可取少量内服。据《本草纲目》载:“主治痘后目肿,经月不开,取点之,良。”
龟胆汁,主治痘后目肿,月经不开等。现代医学研究:对肉瘤有抑制作用。
 
(六)龟 溺
   1.【药物名称】始载于《本草纲目》为龟科动物乌龟的尿。
   2.【取尿方法】 [时珍曰]:“今人惟以猪鬃或松叶剌其鼻,即尿出,可简捷取之”。
  3.【功效主治】《本草纲目》载:[藏器曰]:“滴耳治聋”。[时珍曰]:“点舌下,治大人中风,舌瘖,小儿惊风不语。摩胸背,治龟胸、龟背。”又曰:“龟尿走窍,透骨,故能治瘖聋及龟背,染髭发也。”[孙真人曰]:以龟尿摩其胸背久,治小儿龟背。[寿域曰]:用龟尿点少许于舌下,治中风不语神妙.[谈野翁曰]:以龟尿调水蛭细末,日日捻之自黑。末忌粗。
 
二、其它龟类的药理药性:
(一)秦龟 别称山龟,,载于《本草纲目》。
  1.龟甲 为龟科动物山龟的龟甲。以酥油或酒灸黄用。
性味苦寒,无毒。主治除湿痹气、身重、四肢关节不灵动[别录]。治顽风冷痹、关节气壅、妇人赤白带下、破积症[孟诜]。补心、治鼠瘘[时珍]。
   2.龟头 阴干灸,研服;主治令人长远,入山不迷[孟诜、弘景曰]。
(二)蠵龟 别称蟕蠵,载于《本草纲目》。
1.龟筒(龟壳连龟板):性味甘、咸、平,无毒。主治血疾及中刀箭毒,煎汁饮。解药毒、蛊毒[时珍]。
   2.龟肉:性味甘平无毒。主治去风热,利肠胃[时珍]。
   3.龟血:性味咸平微毒。治疗俚人毒箭伤[弘景]。治中刀箭闷绝,剌饮便安。
(三)瑇瑁 即玳瑁,载于《本草纲目》。
  1.玳瑁甲 入药用生者,性味全也。经汤火即不堪用。解岭南百药毒。破症结,消痈毒,止惊痫[日华]疗心风,解烦热,行气血,利大小肠。功与肉同[士良]磨汁服,解蛊毒生;佩之辟蛊毒[蘓颂]。解豆毒,镇心神急惊客忤,伤寒热结狂言。解毒清热之功同犀角。治迎风流泪[时珍]。
  2.   玳瑁肉 性味甘平无毒(编者按:此说有别,出现过食玳瑁肉中毒现象;参见第二章第九节)。主治诸风毒,逐血热;去风膈、风热;行气血,镇心神;利大小肠。通妇人经脉[士良]
  3.   玳瑁血:解诸药毒;剌血饮之[开宝]。
(四)绿毛龟 别名绿衣使者。载于《本草纲目》,入药用龟酥灸黄;龟肉晒干。也有甲、肉、头与颈连用。性味甘平无毒。通任脉,助阳道。补阴血,益精气,治痿弱[时珍]缚置额端,能禁邪疟。收藏书笥可辟蠧虫[嘉谟]。
(五)疟龟 载于《本草纲目》。性味无毒。主治老疟发作无时名疵疟。俚人呼为妖疟。用此烧灰顿服二钱当微头弥佳,或发作时煮汤坐于其中[藏器]。
(六)鹗龟 别名旋龟。载于《本草纲目》。性味无毒。主治妇人难产,临月佩之;临时烧末酒服[藏器]。
(七)摄龟 俗称呷蛇龟等,载于《本草纲目》。
  1.龟肉:性味甘寒,有毒。[诜曰]“此物呷蛇,肉不可食,壳亦不可用”。但可外用。肉生研涂,主治扑损筋脉伤[士良];生捣治蛇伤以其食蛇也[弘景]。
  2.龟尾:佩之辟蛇,蛇咬则刮末敷之便愈[抱扑子]。
  3.龟甲:主治人咬疮溃烂;烧灰敷之[时珍]。
(八)贲龟 亦称三足龟。龟肉食之,辟时疾,消肿[山海经]。

Tags:中医药学 典籍 药理 药性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主治本草纲目本草无毒
养殖户巧存塘中有机蟹具体措施 冬春大水面放养河蟹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