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黄鳝养殖生态法养殖黄鳝技术

生态法养殖黄鳝技术

发布时间:2015-06-26 07:24编辑:水产百科归类:黄鳝养殖

  生态法养殖黄鳝不但能较好解决水质控制和饵料供应的问题,而且成本低,方法简便,效益高。
  一、鳝池建造。选择长年流水的地方建水泥池,池的面积为 30~50平方米,池壁高0.8~1米,在对角处设进、出水口,安装好防逃设施。
  二、堆好土畦。在池中堆若干条宽 1~1.5米、高20~25厘米的土畦(选用含丰富有机质的壤土),用于繁殖蚯蚓和让黄鳝钻洞。

  三、培养蚯蚓。土畦堆好后,使水沟中的水保持在 5~10厘米深。每平方米土畦投放大平二号蚯蚓
2.5~3公斤,并在畦面铺 4~5厘米厚经过发酵的牲畜粪,作为蚯蚓的饵料。以后每隔3~4天将上层牲畜粪铲去,重新铺一层,如此反复,经 14天左右,蚯蚓大量繁殖,即可投放鳝种。培养蚯蚓可为黄鳝提供春、夏、秋季的大部分饵料。
  四、放养密度。每平方米鳝池放养规格为每公斤50尾的鳝种 3~4公斤,成活率可达90%以一,出池时每尾重可达 100克以上。
  五、混养田螺。鳝种下池第 4天,每平方米鳝池投放 10公斤田螺。另外,还要在水面养些水浮莲或浮萍。养田螺主要为了解决早春黄鳝的饲料问题;水浮莲、浮萍能进行光合作用,增加鳝池水体溶氧量,改善水质。
  六、饲养管理。⑴补饲和控饲。饵料明显不足时,需补充饲料,可补喂螺、蚌肉及混合饲料。饵料过剩时,要及时将饵料打捞出池。⑵养好田螺。田螺摄食土壤中的微生物、硅藻类及鱼类残饵,黄鳝长大后可吞食较大的田螺,因此,应根据饵料情况补充种螺。
⑶水深控制。水深保持在 10厘米左右,并一直要有微流

水。同时做好防逃、防病、防敌害等日常管理工作。
  以黄鳝的栖息地都是富氧区,它对水的需要量只是潮润(不含饮用)。对氧气的需要量则仅次于陆生动物。黄鳝能以水中富氧域自下而上也有在潮润的水草丛、洞穴中生息。如果用"平水"、"深水"办法养殖黄鳝,其麻烦是不少的。
    6月,从医学的角度讲,是易中暑的季节,许多种病菌由于气温与气压的影响,致病率较低。有人说"过了 6月关,黄鳝变金砖",把管理的重点放在了"6月",其实复杂病害的多发季节是秋天。秋天,昼夜温差大,水生生物和病菌孽生率频繁,真菌、细菌活动能力加强,裂生快。秋季的防治病害管理是难于夏季的。更没道理的是:"将剥皮蟾蜍在鳝池拖拉能治"腐皮病"之说。蟾蜍分泌蟾酥可溶入池中的,达不到防治鳝病的作用。
  市场上已有好几本书介绍黄鳝饲料的含盐量应在 1.5%--3%之说是人谬误,有位医学专家告诉笔者:"目前尚未发现水生(除海生生物)、陆生动物体内的含钠量超过 0.89%的。鳝体消毒用3%食盐水,虽对水霉菌有迅速的杀灭作用,但对体表组织的损伤是不可忽视的。如果黄鳝在消毒液中呛摄,则患有毛线虫的黄鳝大多会出现肠道病毛细线虫穿孔而死亡。

  废弃的坑凼是不能做鳝池的。一般来说,坑凼地势低洼,进水容易,排水难,春夏易渍,冬季易淤。坑凼阴湿时间长,病菌多,发病率高,即使作为"作坊式"生产,也不宜提倡"利用废弃坑凼改做养鳝池"。侵害黄鳝的病菌很多,黄鳝的疾病防治除药物外,自然抑控的利用是目前养鳝业最主要的鳝病防治措施。有的书中介绍,用 0.07%浓度的硫酸铜溶液 5毫升/升治疗鳝腐皮病。我们计算一下,那就是1.4克的 20毫升/升即为 0.28毫升/升,依此浓度施药量微乎其微,即使用"剧毒灭扫利农药",也是不会药伤黄鳝的。
  国内养殖黄鳝的技术应属"初级阶段",传统认识的传播,要慎重,从研究出发,调整养殖方法。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黄鳝蚯蚓田螺是不平方
江苏连云港市:海上田园 紫菜丰收 鱼肝胆综合症是怎么发生的,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