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黄鳝养殖黄鳝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B)

黄鳝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B)

发布时间:2015-04-19 12:24:59编辑:水产百科归类:黄鳝养殖
报道黄鳝养殖是指捕捉天然鳝苗或人工繁殖的鳝苗,投放在专门的池中进行养殖。由于黄鳝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市场售价节节攀升。加上天然资源越来越少,养殖黄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捷径。全国性的黄鳝养殖热逐步升温。
    目前黄鳝养殖仍存在一定的风险,苗种、病害、饲料仍是阻碍黄鳝大规模发展的三大因素。黄鳝人工繁殖虽然已经成功,但由于黄鳝存在性逆转现象,雌雄很难区分,加上雌鳝怀卵量不大(200一600粒/尾);孵化方式又很独特,很难进行规模化生产,也就得不到成批量的苗种。
    黄鳝体滑善逃,特别是缺乏饲料、雷雨天或水质恶化时,都易引起大量逃逸。逃逸时,头向上沿水浅处迅速游动,或整个身体窜出,若周围有砖墙或水泥块时,能用尾向上钩住然后跃出,若池堤有洞或排水道、排水孔没拦严,则黄鳝更易逃逸;严重时,饲养的黄鳝可逃得1尾不剩,往往成为养殖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养殖黄鳝时,自始至终要十分重视防逃工作。此外,饲料的准备工作也很重要,应根据饲料量来确定养殖量。
    总之,黄鳝养殖受市场价格的驱动,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养殖技术还不够成熟,养殖者需慎重从事。

    一、鳝种的来源
    鳝种的来源是养殖黄鳝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目前鳝种有下列几种来源。
    (一)直接从野外捕捉 每年4~10月可在稻田和浅水沟渠中用鳝笼捕捉,特别是闷热天气或雷雨后出来活动的黄鳝更多,晚间多于白天。可于傍晚9一10时,将鳝笼放在黄鳝活动处,当黄鳝出来觅食时,误入鳝笼,因鳝笼编有倒刺,进去后就难以出来。黎明时将鳝笼收回,将个体大的出售,小的用作鳝种。这种方法捕得的鳝种,体健无伤,饲养成活率高。另一种方法是晚上点灯照明,沿田埂渠沟边巡视,发现出来觅食的鳝鱼,用捕鳝夹捕捉或徒手捕捉(中指和无名指配合)。捕捉时尽可能不损伤作鳝种的个体。捕得的鳝种如不能立即放养,可先放在盛有少量水的容器中暂养,每天换水1次,天热时每天换水2~3次。
    (二)市句采购 在市场上采购鳝种,要选择健壮无伤的黄鳝。用钩钓来的黄鳝,咽喉部有内伤或体表有损伤,易生水霉病;有的不吃食,成活率低,均不能用作鳝种。体色发白无光泽、瘦弱的黄鳝也不能用作鳝种。一般可将鳝种分为三种:第一种体色黄并杂有大斑点,这种鳝种长得快;第二种体色青黄,这种鳝种生长一般;第三种体色灰,斑点细密,则生长不快。三种鳝种应分开饲养。每千克鳝种生产成鳝的增肉倍数是:第一种为1:5~6;第二种为1:3~4;第三种为1:1~2。鳝种的大小最好是每千克为30~50尾,规格太小,成活率低,当年还不能上市;规格太大,增肉倍数低,单位净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低。
    (三)半人工繁殖的苗种培育 每年年底,从人工养成的黄鳝中,选择体格健壮、尾重100~200克、体色黄而有光泽的个体,集中在富含有机质壤土的池中越冬,待翌年春季自然产卵繁殖。当池中水温15℃以上时,要加强对这批鳝鱼投饲饲养。在繁殖期要密切注意产出的卵和孵化的鳝苗,发现卵可取出单独孵化,发现苗也要及时捞出按不同规格分池放养,以防大吃小、相互残食。培育池内可先用鸡粪等有机肥培育出浮游动物,然后将鳝苗放入,让鳝苗靠吃浮游动物生长。如浮游动物不足,可辅助投喂一些煮熟的蛋黄浆。幼鳝一经开食,即逐渐分散活动。收集幼鳝,可在黄鳝生活水域中预先用马粪、牛粪、猪粪拌和泥土,在水中做成块状分布的肥水区,肥水区可长出许多丝蛆蚓,开食后的幼鳝会自动钻入这些肥水觅食,此时可用小抄网捕捉,放入幼鳝培育池中培育。在培育池中幼鳝长至3一5厘米时;即可投喂切得很细碎的蚯蚓、小杂鱼和蚌肉等。人工培育的鳝种,在培育成鳝时一般不用驯饲,吃食生长都较野生鳝种为好。
    若采集自然产的黄鳝卵,则应在有黄鳝出没的水稻田的深水区采集,收集时间一般在雷雨后的傍晚或凌晨,在长江中下游为5~9月,黄鳝产卵前,雌鳝先吐泡沫堆巢,俗称做沫黄鳝。见到泡沫,意味着雌鳝即将产卵,一旦卵产出,即可捞取,移到专门培育池中孵化。
    (四)全人工繁殖的苗种培育 即将由人工繁殖的鳝苗加以人工培育。
    鳝苗培育池宜选用小型水泥池,池深30~40厘米,上沿要高出地面20厘米以上,以防雨水漫池造成逃苗。水池应设进、排水口;并用塑料网布罩住。水池面积一般不超过10平方米。池底加土5厘米左右。每平方米加牛粪或猪粪0.5一1千克,水深10~20厘米,最好引殖丝蚯蚓入池,池面放养根须丰富的水葫芦。出膜后5一7天的鳝苗即可入池培育,每平方米放鳝苗100~200尾。开口饲料最好用丝蚯蚓,也可喂浮游动物,或用碎鱼肉等动物性饲料。黄鳝有自相残食习性,放养时切忌大小混养。平时注意水质管理,经常加注新水。经1个月饲养,幼鳝一般可长至8厘米左右。到年底每平方米可出幼鳝100尾左右;每尾体长可达15厘米。体重3克左右;这时即可转入成鳝池饲养。
    二、养殖方式
    人工养殖黄鳝的方式很多,主要有水泥地和土池养鳝、稻田养鳝、网箱无土养鳝、无土流水养鳝和其他养殖方式等,以下将逐一介绍。
    (-)水泥池和土池养鳝
    1.鳝池的建造 应选择向阳、通风、水源方便的地方建池。大小视养殖规模而定,池形可与美化环境结合起来,方形、圆形、椭圆形均可,池深一般1米。池底最好是水泥底,如系土池,则需沿地周向下挖50厘米深,用水泥砖砌成,以防鳝鱼打洞逃逸。池壁用水泥和砖砌成,内壁要光滑,池壁要高出地面30厘米以上,防止雨水直接流入池内。进水口用竹管或塑料管做成。排水口设在泥层线下,以能将水全部排出为宜。进、排水口均用金属网做好防逃装置。将聚乙烯编织布用尼龙线接牢,平铺在鳝池内,大小根据鳝池大小而定。池四周围箱高l一l.2米,用桩支撑防鳝逃跑。围箱内池底铺上30一40厘米厚含有机质较多的壤土,土层软硬适中,使黄鳝能打洞而洞口又不会闭塞为宜。同时栽种慈菇,保持水深20一25厘米。
    2.鳝种的投放 必须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鳝种。投放鳝种前7~10天,每平方米水面用生石灰200克清池消毒,以杀灭有害病菌。投放密度要适宜,过多会导致发病甚至死亡,过少产量低,效益不显著。一般每平方米投放体长10~15厘米的鳝种120~150条(重3—4千克)。最好在旺季收购鳝种投放池中,在淡季或春节前后上市,经济效益更佳。为防止黄鳝互相残杀和便于管理,要按鳝种大小分级分池投放。
    3.饲养管理
    (1)饲料的投喂 野生(即自然环境中)鳝种,由于不适应人工饲养的环境,一般不肯吃人工投喂的饲料,必须经过一段驯饲过程,否则会导致养殖失败。驯饲的方法是:鳝种放养3~4天内先不投饲,然后将池水排干,加入新水,待黄鳝处于饥饿状态,即可在晚上进行引食。将黄鳝爱吃的蚯蚓、螺蚌肉、蛙肉等切碎;分成几小堆,放入池内食台上。第一次投饲量为黄鳝总重量的1%一2%,第二天可增加到2%一3%。待黄鳝吃食正常后,可在饲料中掺入其他来源比较丰富的人工饲料,如蚕蛹、蝇蛆、煮熟的动物内脏和血粉、鱼粉、豆饼、菜籽饼、麸皮、米糠、瓜皮等。第一次可取代引食饲料量的l/5,以后每天增加1/5的量,5无后就可完全投喂人工饲料;驯饲即成功。有条件的最好将上述饲料按一定比例合理搭配,使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达35%一40%,然后粉碎、拌匀,制成颗粒饲料投喂。由于黄鳝习惯在晚上吃食,因此驯饲多在晚进行;但是晚上投饲操作不便,驯饲成功后;每天投饲时间可向后推迟2小时,逐渐延迟到早上8~9时,下午2~3时各投饲1次。投饲后2小时还吃不完的,要将残剩食物捞出,以免污染水质,同时下次减少投饲量;不到1小时就已吃完的,下次投饲量则需要适当增加。水温在26~28℃,是黄鳝旺食旺长的好时机,要适当增加投饲量,水温高于30℃、低于15℃要适当减少投饲量。为弥补动物性饲料的不足,可在池上挂1盏5一8瓦的黑光灯,灯距水面5厘米,引虫落水,供黄鳝吞食。
    (2)保持适当水深  黄鳝池水深一般保持20厘米左右,经常换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高温季节可适当加深,但要注意清除杂物。在池中种植少量水生植物,如水浮莲、茭白等,既可净化水质,又可使黄鳝有隐蔽栖息的地方,有利于黄鳝的生长。
    (3)加强管理、勤观察 每当天气由晴转雨或由雨转晴且闷热时,可见黄鳝出穴,竖直身体前部,将头伸出水面,这是水体缺氧之故。凡在这种天气的前夕,都要灌注新水。鳝种入池20天内,如发现离穴独游,鱼体局部发白,这是黄鳝受伤引起水霉病,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治疗。雨天应注意溢水口是否畅通,拦鱼栅是否牢固,防止黄鳝外逃。
    (4)防治鱼病 黄鳝一般很少有病,但在饲养早期,如黄鳝体表受伤,易患水霉病。采捕鳝种不能使用铁夹、钓钩。治疗轻度水霉病,可用5%碘酒涂抹患部或3%~5%食盐水浸泡3~4分钟,效果较好。
    (二)稻田养鳝 利用稻田养黄鳝,具有成本低、管理容易、既增产稻谷又增产鱼等优点,一般稻田养黄缮每公顷可产1500千克左右,是农民致富增收的有效措施之一。
    1.稻田的选择与维修 只要不干涸、不泛滥的田块均可利用,面积不超过667平方米为宜,水深保持10厘米左右即可。四周田埂最好用砖或条石砌成,高40厘米,宽30厘米。墙顶出檐5厘米,以防黄鳝尾巴钩墙或钻洞逃跑。还可以用70厘米X40厘米的水泥板护田埂;与地面成90°角;下端埋入田底以下10厘米左右,上面加压砖、石、土等。如果是粗放、粗养,只要加高加宽田埂注意防逃即可。田中央挖一个4平方米左右水凼,深0.5米。沿田埂四周开挖围沟,由中要挖井字形鱼溜,一般宽30厘米,深30厘米,所有沟与凼必须相通,开沟挖凼在插秧前后均可。如在插秧后,可把秧苗移栽到沟边、凼边,这样就不会减少秧苗的株数。注排水口要安好坚固的拦鱼设备,以防逃逸。
    2.饲料的培育 黄鳝是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主要捕食蚯蚓、蝌蚪、小鱼虾、幼蛙、蝇蛆、昆虫,也摄食有机碎屑和大型浮游生物,还可摄食人工投喂的螺蚌类。因此,黄鳝饲养者可以就地收集和培养活饵料,具体方法如下:
    (1)用30~ 40瓦黑光灯或日光灯引昆虫喂鱼。灯管两侧装配有宽0.2米玻璃各1块,一端距水面2厘米,另一端仰空45°角,虫蛾扑向黑光灯时,碰撞在玻璃上触昏后落水。
    (2)用几个大盆,盛装人粪、熟猪血等,置于稻田中,会有苍蝇产卵,蛆长大会爬出落入水中。
    (3)在野外沟的内采集水蚯蚓种源,于有注排水条件地方齐挖浅水凼,池底要有腐殖泥,保持水深几厘米,定期撤布经发酵过的有机肥;水蚯蚓会大量繁殖。
    (4)用有机肥料、木屑、炉渣与肥土拌匀,压紧成35厘米高的土堆,然后放良种蚯蚓大平2号或本地蚯蚓1000条/米2。蚯蚓培养起来后,把它们推向四周,再在空白地上堆放新料,蚯蚓凭它敏感的嗅觉会爬到新饲料堆中去。如此反复进行,保持温度15~30℃、湿度30%一40%就能获得大量蚯蚓喂鳝鱼。
    3.放养和管理
    (1)放养鱼种 一是饲养当年鱼,二是饲养1龄鱼种。一般在插秧后即可放入,要求体质健壮,体表光滑,游动活泼,大小一致(因黄鳝饥饿时有大鳝吃小鳝的习性)。选择品种以金黄色或棕红色为佳,青色者生产性能较差。放养规格当年苗10克左右,1龄鱼种50克左右。放养密度当年苗每平方米4尾,到年底平均可达50克,667平方米产50千克左右;1龄鱼种每平方米放2尾,平均可达150克,  667平方米产100千克左右。
    (2)水质管理 保持稻田水深10~15厘米,防止干枯和溢水;掌握水面低于田埂30厘米。如发现黄鳝把头伸出水面呼吸,证明水中缺氧应及时换水,以防大量死亡。防病治病是注意防止擦脱黄鳝表面的黏液。入池时用3%~4%食盐水浸洗3~5分钟,以杀灭水霉菌和体表寄生虫。定期用每立方米田水1克漂白粉浓度遍洒;定期用痢特灵每50千克鳝鱼用2克拌饵投喂,可有效防治肠炎病等。
    4.起捕与越冬 入冬不久黄鳝大多数潜伏洞穴和水草中。首先应清除水草,然后加大水位引黄鳝出洞,再放干田水捕捉之。带水起捕用竹蔑编织而成的黄鳝笼,内放蛆蚓等饲料,傍晚放笼,第二天清早便有收获。带水越冬是将黄鳝放入专门的越冬池,加深水位至0.5米左右,池面加盖稻草等以保持水温。干池越冬是池底有软泥,黄鳝钻入土中30一40厘米处,土层保持一定湿度,在上面加盖一层稻草,注意防止猫鼠等的危害,经常观察情况以保证黄鳝安全越冬。
    (三)网箱无土养鳝 网箱无土养殖黄鳝与利用常规的水泥地、小土池等饲养方法相比,具有设备投资少,劳动强度轻,易管理操作,起捕灵活简便,黄鳝生长快,产量高等特点;国内许多养殖者通过多年的试养认为黄鳝网箱无土养殖可行。其具体方法如下:
    1. 网箱的制作与放置
    (1)网箱的制作 材料选用聚乙烯(PP)网片,网目36目,网箱上下纲绳直径为0.2毫米,将网片拼接成长方形网箱,规格为3米X2米xl米,在网箱口上方一周出6厘米宽的檐成“┌”型。
    (2)网箱的放置 网箱的四角用竹筒或木桩固定,网箱衣沉水50厘米,黄鳝有喜荫避光的习性,避免太阳光的曝晒,将网箱放置有避雨的地方,或在网箱上方搭“凉棚”,种植丝瓜、葡萄等藤类植物,既为黄鳝创造了良好的纳凉环境,又能兼收瓜果,增加收入。待网箱固定好后,在网箱中投放水浮莲,投放量为能覆盖网箱面积9/10为宜;放水浮莲的作用是让黄鳝栖息在水浮莲根系和水浮莲下部分,同时还可避荫纳凉,净化水质。
    2.苗种放养 投放数量按规格大小而定,一般尾重50克左右,每平方米放种160尾;尾重25克左右,每平方米放种250尾;尾重15克左右,每平方米放种450~500尾。
    3. 投饵 黄鳝的生长好坏与投饵有很大的关系,黄鳝虽然适应性很强,但在饲养期间鳝鱼适应了某种环境和吃顺了某种饵料后,要想改变其习性就很困难了。
    投饵要坚持四定,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饵料要新鲜,品种要多样,交叉投喂,多样化即可补充因饲料单一而造成各种营养成分不平衡,又能避免偏食,相应地拓宽了饵料的来源。
    黄鳝驯化,在投饵时每次先将水击响对黄鳝进行条件反射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后,每次在投饵时只要将水击响,2一3分钟大部分黄鳝即可游向饵料台,一般每天喂2次,上午9时,下午4时,投喂量按每50千克黄鳝喂3千克饵料。
    (四)无土流水养鳝 黄鳝无土流水饲养法与常规的静水有土养殖法相比,具有生长快、产量高、起捕操作方便等优点,其主要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建池 应选择有常年流水的地方建池,如水位差较大的河水、水库水、电厂发电后排出的冷却水、大工厂排放的机器冷却水等;如有温流水的地方则更好,可以通过调节水温使黄鳝一直在适温条件下生长。黄鳝池最好建在室内,用水泥砖砌,每个池面积2~3平方米,池壁高40厘米左右,并在池的相对位置设直径3~4厘米大的进水孔1个和排水孔2个,进水孔与池底等高,排水孔1个与池底等高,1个高出池底4~5厘米,孔口都应装防逃金属网罩。若干池形成一排,将几排池排列在一起,排与排之间既可以是进水渠,也可以是出水渠,可随意安排。进出水渠宽度依据池的多少而定,一般15~30厘米,设总进水口与总排水口。
    2.放养 池建好后,将总水口塞好,然后灌满池水浸泡5~7天以上,再将水放干,然后将底下一个排水孔塞住,保持每个小池有微流水,水深4~5厘米。鳝种放养前用10毫克/升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0~30分钟或用3%一5%食盐水浸洗3~5分钟进行消毒;防治水霉病和清除鳝种体表的寄生虫,浸洗时间长短依据温度和鳝种耐受力灵活掌握。鳝种消毒后及时放养,每平方米放4~5千克,规格大可少放,规格小可多放。
    3.驯饲 鳝种原本处于野生状态,密度小,活动范围大,因此初放时由于不习惯新环境,一般不肯吃人工投喂的饲料,需要进行驯饲,如果驯饲不好,吃食不集中不旺盛,就可能导致养殖失败。驯饲的方法是:鳝种放养后2~3天不投饲,使其腹中的食料消化、排泄掉成为空腹,这样黄鳝处于饥饿状态,就可以在晚上进行引食;方法见“水泥地和土地养鳝”。
    4. 管理 这种饲养方法,由于水质清新,只要饲料充足,黄鳝不会逃跑。因此,平时只要注意保证水流畅通,防止鼠蛇等危害即可。同时在饲养一段时向后,同一地的黄鳝如果出现大小不匀,要及时将大小黄鳝分开饲养。
    (五)其他养殖方式
    1.流水鳝蚓合养 鳝蚓合养技术,即将蚯蚓和黄鳝养在一起,蛆蚓繁殖长大后直接供鳝鱼取食。现将此法简要概述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建池 选择有常年流水的地方建池。池为水泥池,池面积30平方米、50平方米、80平方米都可以,池壁高80一100厘米,在对角处设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装好防逃设备。
    (2)堆土 在池中堆若干条宽1.5米。厚25厘米的土畦,畦与畦之间距离20厘米,四周与池壁也保持20厘米距离。所堆的土一定要含丰富有机质的壤土,以便于蚯蚓繁殖和黄鳝钻洞、藏身。
    (3)培养蚯蚓 土堆好后,使池中水深保持5~10厘米,然后每平方米土面积放大平2号蚯蚓种2.5~3千克,并在畦面上铺4一5厘米厚的发酵过的牛粪,让蛆蚓繁殖,以后每隔3一4天,将上层被蚯蚓吃过的牛粪刮去,每平方米加铺新的发酵过的牛粪4~5千克。经过14天左右,待蚯蚓大量繁殖后,即可放入鳝种。
    (4)放养 放养密度要看鳝种规格而定,以整个池面积计算,每千克30~40条的,每平方米放4千克;每千克40~50条的,每平方米放3千克。这样从4月养到11月,成活率在90%以上,规格为每千克6~10条。
    (5)管理 鳝种放入后,池中水深保持10厘米左右,并一直保持微流水。以后每3~4天将畦面牛粪到去一层,然后每平方米加4~5千克发酵过的新牛粪,保证蛆蚓不断繁殖;供黄鳝在土中取食,不再投饲别的饲料。
    这种养殖方法由于水质一直良好,而且有优良的活饵料—蛆蚓供黄鳝摄食。因此,黄鳝不易发病,生长快,产量高,经济效益好。一般每平方米可产黄鳝14一15千克。
    2.浸秆养鳝 养鳝池中浸秆有两个优点:一是为黄鳝提供较理想的栖息地,并可避免黄鳝之间互相纠缠。二是为黄鳝的各种饵料生物提供自然繁殖的良好场所,解决黄鳝饲养中的部分动物性饲料。试养结果表明:浸秆养鳝;成本低,饲养技术简单,效益高,一般每平方米可获纯利60元以上。具体方法如下:
    选择用砖头、水泥砌成的水深1米、面积20平方米左右的养鳝池(浸秆对底质为土质的更为有利),在池底铺上一层厚15厘米的肥泥,在肥泥土铺一层厚10厘米的禾秆或麦秆等秸秆,上覆几排筒瓦,供作黄鳝栖息的鳝窝,然后注入40厘米深的水,l周后,水中生出许多小虫(这就是良好的黄鳝饵料)即可放养黄鳝,每平方米放养规格为每千克10尾的黄鳝5千克左右,以后饲养管理参照常规养黄鳝的饲养管理,只是投喂饲料的要减半投喂。鳝种放养6个月后,即可捕捞上市。
    三、黄鳝的暂养与运输
    池塘养成的黄鳝,在市场销售或装运出口之前,一般都有一个暂养和运输过程。如果贮运措施不当,会造成黄鳝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90%左右。下面分别介绍黄鳝的暂养和运输方法。
    (一)暂养 暂养黄鳝的容器主要有水缸、木桶、水泥池、其中水缸、木桶既适用于收购站使用,也适于家庭使用。容量为60千克的缸或桶,当气温23~30℃时,可贮存黄鳝30千克,另加清水25千克,并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选用下列一种安全措施。
    1.每隔6一8小时彻底换水1次(48小时后成活率96%)。
    2.在开始时和 24小时后备施放青霉素 30万单位(48小时成活率90%)。
    3. 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每隔3~4小时需用手或小抄网,伸入容器底部朝上搅动一番;使体弱的黄鳝不致长时间压在底部而被闷死。在后一种情况下,如果暂养时间需要延长,则应在48小时内彻底换水1次,并再次投药。
    (二)运输 黄鳝的运输方法应根据数量的多少和交通情况,分别采用白铁皮箱或木桶装运、湿蒲包装运、机帆船装运和尼龙袋充氧装运等。不论哪种装运方法,起运前都必须将病、伤的黄鳝剔出,同时要认真检查一下运输途中的用具是否完备。
    1.白铁皮箱或木桶装运 木桶的优点是,既可作为收购、暂养的容器,又适于车、船运输及装卸、换水等,而且操作管理也比较方便。从收购、运输到销售不需要更换容器,既省时又省力,所以通常用白铁皮箱或木桶装运。白铁皮箱一般用锌白铁皮做成长方形或正方形,规格一般为100厘米X60厘米X30厘米的长方体;或40厘米X40厘米。40厘米正方体。其上部加盖,盖上钻有一定数量的通气孔。桶的规格是圆柱形,用1.2~1.5厘米厚的杉木板制成(忌用松板),高67厘米,桶口直径50厘米,桶底直径46.7厘米,桶外3道箍,附有2个铁耳环,以便于搬动。桶口用同样的杉木板做盖,盖上有若干条通气缝。水温在25℃以下,运程在1天之内;装黄鳝25一30千克,加水20~25千克为宜;当天气比较闷热时,每桶的装置应减至15~20千克。途中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定时换水,经常搅拌。气温较高时,每隔2~3小时就需换1次一水,换的水以清净的活水(如江水、河水)为最好。
    2.蒲包装运 如果黄鳝数量不多,运输途中时间在24小时以内,可采用蒲包装运。蒲包应洗净、浸湿,每包盛装25~30千克,再连包装入箩筐或水果篓中,加上盖,以免黄鳝在装运中被堆积压伤。气温较高的季节,应在筐上放置冰块,以起到降温保湿的作用。在11月中旬前后,用此法装运黄鳝。如果能保持湿润(不用冰块)。3天左右一般不会发生死亡。
    3.机帆船装运 如果黄鳝数量较大,运输途中时间在24小时以内,又有水路通航时,可直接用机帆船船舱装运。黄鳝和水的比例为l:l,即1千克黄鳝1千克水。这种装运方法,不但运费低,而且成活率高,可达95%以上。但是要注意,凡是运过柴油、汽油、桐油或当年上过桐油的船,都不能装运黄鳝。凡运过石灰、食盐、辣椒、化肥、农药等有毒或刺激性较强的物质的船;未经彻底清洗,也不可装运黄鳝。另外,每隔一定时间需赤脚下舱将船底部的黄鳝翻上来(应事先剪去脚趾甲,避免擦伤黄鳝)。水质不好时,需排出舱内一部分水,并添加新水。
    4. 尼龙袋充氧装运 每袋装7~8千克,加水淹没鳝体,充氧后紧扎袋口运输。一般多因黄鳝数量少,才采用此法进行空运。
    (三)暂养运输中的死亡原因及对策 黄鳝在暂养、运输过程中;发生大批死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l.“发烧”缺氧,使黄鳝窒息 所谓“发烧”,是指盛装黄鳝的容器内水温显著升高,如果不及时换水;水质进一步恶化,直至呈暗绿色,并有强烈的腥臭味,这标志着水中严重缺氧,大批黄鳝会因窒息而死。但是这时体质比较健壮的黄鳝,往往能挤到表层,奋力竖身昂头,直接呼吸空气,因而不会发生死亡。缺乏经验的人常被这种表层惨象所蒙蔽;实际上表层以下的黄鳝已经相互纠缠成团,急待抢救或已经大量死亡。产生“发烧”的原因,是因为黄鳝体表富含黏液,容器内鱼的密度又大,如果不及时换水,黏液越积越多,在被细菌的分解过程中,能很快地将水中的溶解氧消耗掉,并产生热量,从而使水温显著升高。所以在贮运时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抑制细菌增殖,并及时换水,可以提高成活率。
    2.黄鳝受伤引起死亡 用钩捕获的黄鳝,往往会使头部受伤;用破损的蔑篓或其他粗糙锋利的容器盛装;会使体表创伤;集中盛放时相互用嘴咬,一般是尾部被咬伤。据统计,这些受伤的黄鳝,在4天的贮存对比中;以头部受伤的成活率最低,只存活5%;体表受伤成活率为17.5%。而在同样条件下,无伤黄鳝的成活率为97.5%。受伤黄鳝,往往受强者的挤压而沉没于容器的底部。所以在暂养和运输时,要将病、伤的黄鳝剔出;容器要尽量光滑,无破损;密度要适量。
    3.水温升高造成死亡 水温的上升能引起黄鳝本身耗氧量的剧增。比如水温在8.5一10℃时,黄鳝平均耗氧量每小时每千克为38.74毫克;在黄鳝最适水温的23一25℃时,耗氧量跃增到每小时每千克为326.34毫克;水温上升至30~34℃时;耗氧量剧增到每小时每千克为697.54毫克,这样高的耗氧量,自然极易引起水中缺氧而死鱼。所以贮运黄鳝最好是春、秋季节,水温在25℃以下;并要定时换水。经常搅拌,保持最适温度。
    四、黄鳝常见病的防治
    1.水霉病
    〔症状〕此病系因黄鳝受到机械损伤或相互咬伤及致害生物侵袭致伤,伤口被水霉菌感染所致。初期症状不明显,几天后患处长出长毛状菌丝,且肌肉糜烂,离穴独游,食欲不振,最终消瘦死亡。此外,鳝苗孵化过程中也易受水霉菌感染而患病。
    [防治方法〕
    (l)用生石灰消毒,可预防此病。
    (2)操作过程中要避免碰伤黄鳝。
    (3)发病期间可用5%碘酒或1%孔雀石绿软膏擦抹患处。也可用食盐水浸洗5分钟。
    (4)可用0.04%的食盐水和0.04%的苏打水全池泼洒,效果明显。
    2.赤皮病
    〔症状]此病多为捕捞或运输造成外伤;细菌侵入皮肤而引起。其症状为体表局部出血发炎,鳞皮脱落尤以腹部和两侧最明显,呈块状,春末夏初为发病高峰。
    [防治方法〕
    (1)用漂白粉兑水全池泼洒均匀,使池水呈1毫克/升。
    (2)2.5%一10%食盐水洗擦患部或把患病黄鳝放入2.5%食盐水浸洗15~20分钟。
    3.细菌性肠炎
    〔症状〕患病黄鳝行动迟缓,体色发黑尤以头部最明显,腹部出现红斑,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脓血流出,肠内无食,局部或全部充血发炎。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清池消毒,每平方米用生有灰20克。
    (2)加强饲养管理,不投喂腐烂变质饲料,及时消除残饵,防止水质恶化。
    (3)发病季节每5千克黄鳝用磺胺噻唑5克或呋喃唑酮1克拌饵投喂,连喂3一5天。
    (4)治疗需采用内服与外用药物相结合,外用药物常用1一2毫克/升漂白粉或10毫克/升生石灰;也可用2~3毫克/升禽用红霉素溶液浸泡黄鳝10~15分钟。
    (5)每50千克鳝用大蒜250克,捣烂溶解,拌饵投喂,连喂3~5天。
      4.烂尾病
    〔症状〕此病由产气单胞菌中的一种细菌引起。病鳝尾部发炎充血;继之肌肉坏死腐烂,以致尾柄或尾部肌肉烂掉,尾椎骨外露。此病在密集养殖池和运输途中容易发生,严重影响黄鳝的生长甚至导致死亡。这种病一旦发生,治疗十分困难。因此,应切实注意以防为主。
    〔防治方法]
    (l)注意黄鳝池的水质与环境卫生,避免细菌大量繁殖,可减少此病的发生及危害。
    (2)用0.24毫克/升呋喃唑酮全池泼洒。
    (3)用0.25单位/毫升的金霉素浸洗消毒患病黄鳝效果良好。
    5. 发烧病
    (症状)黄鳝发烧病主要是由于放养密度过大,黄鳝体表分泌黏液过多,致使水中微生物加速分解。消耗水中溶氧,放出热量,使黄鳝因缺氧而焦躁不安,互相缠绕,造成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
    (1)在池内放养500~1000克泥鳅,以减少鳝鱼缠绕。
    (2)更换新水。
    (3)每立方米水体泼洒0.7克硫酸铜水溶液。
    6.棘头虫病
    〔症状〕患病黄鳝的食欲严重减退或不进食,体色变青发黑,肛门红肿。经解剖后肉眼可见肠内有白色条状蠕虫,能收缩,体长8.4一28毫米,吻部牢固地钻进肠黏膜内,吸取其营养,以致引起肠道充血发炎,阻塞肠管,使部分组织增生或硬化,严重时可造成肠穿孔,引起黄鳝死亡。
    〔防治方法〕
    (l)药物清塘消毒,用0.05毫克/升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可预防此病。
    (2)每50千克黄鳝用40~45克90%晶体敌百虫混于饲料中投喂;连喂6天。
    (3)病鳝内脏要深理土中;切不要乱丢。
    7.毛细线虫病
    [症状〕患病黄鳝时常将头伸出水面,腹部向上。其他症状同棘头虫病。解剖后肉眼可见后肠内有乳白色细小如线的毛细线虫,体长为2~11毫米,其头部钻入肠壁黏膜层,破坏组织,导致肠中其他病菌侵入肠壁,引起发炎溃烂,如大量寄生可引起黄鳝死亡。
    [防治方法〕
    (1)药物清塘,用0.05毫克/升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可预防此病。
    (2)每50千克黄鳝用90%晶体敌百虫5一7.5克拌饲料投喂,连喂6天。
    (3)把兽用敌百虫片(0.5克/片)用水浸泡后碾碎按0.l%的量拌饲料使用,连喂6天。
    (4)用贯众、荆芥、苏梗、苦楝树根皮等中草药合剂,按50千克黄鳝用药总量290克(比例16:5:3.5)加入相当于总药量3倍的水煎至原水量的1/2,倒出药汁再按上述方法加水煎第二次,将2次药汁拌入饲料投喂,连喂6天。
    如黄鳝池内兼患有棘头虫病,此法也可治.



采集:庞迪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黄鳝厘米平方米千克
黄鳝、泥鳅套养效益好 还可减少黄鳝疾病 黄鳝的自然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