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虾类养殖淡水小龙虾养殖成活率低的原因

淡水小龙虾养殖成活率低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5-04-24 09:40:41编辑:水产百科归类:虾类养殖
1、苗种质量差:目前绝大多数养殖户投放的苗种都是从市场上收购的野生虾苗,这些虾苗因长途运输、离水时间长,体能弱,同时因规格不整齐,个体悬殊大,而造成自相残杀现象:同时还有存在有的虾苗是用药物诱捕的或电捕的,均会导致入池后养殖成活率低。

    目前淡水小龙虾种苗只是驯化过的种苗与自然苗之分。人工繁殖苗,因成本过高以及目前自然苗丰富,价廉而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经过驯化后的种苗一般成活率在85%左右,自然苗成活率不高于60%。因此淡水小龙虾苗种宜就地收购就地放养。放养野生虾苗的,应先暂养驯化一段时间后放养。放养的虾苗必须经过严格筛选,挑选青头嫩爪,活动有力,附肢齐全,规格整齐(以3cm左右为宜)的幼虾为养殖对象。同一口塘,必须一次放足,避免分批多次投放。苗种放养前应采用高猛酸钾溶液进行虾体消毒和淋水数次后,缓缓地沿池周围均匀放在浅水区的水草上,让其自然散开,这样可大大提高养殖成活率。

    2、对淡水小龙虾生活习性认识不足,缺少对养殖环境的设置。

    淡水小龙虾从第一年秋天(9-10月份)达到性成熟开始交配、打洞、抱籽,虾苗幼体的生长、发育和越冬过程是附着在母体的腹部,到第二年春天(2-3月份)虾苗达到2-3cm以上时脱离母体,进行独立生活。经过2-3个多月的生长达到性成熟,再次抱卵。因此,淡水小龙虾的最佳放养时间分为春季放养和秋季放养二种,春季放养一般在3-4月份放虾苗,秋季放养选择在9-10月份放养种虾,让其在塘中交配、繁育、越冬待来年抱籽,自育自繁虾苗,解决池塘中的虾苗问题。

    淡水小龙虾对养殖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但并不是像人们所认为小龙虾可以生活在发黑、发臭的水体中,对环境没有要求。生产实际证明,长期生活在臭水沟和水体发黑发臭环境及缺少营养的池塘中的小龙虾体表脏并且发黑、头胸部大,腹部小、壳厚且硬,个体规格小,即通常所称的“钢虾”或“铁壳虾”。其实水质清新是小龙虾养殖高产的关键。没有水草的养殖塘口,溶氧量不足,小龙虾会朝塘边乱爬,生长速度缓慢,而“懒虾”或“老头虾”的比例明显上升。特别是到了养殖中后期,池塘中积累过多的有机物由于缺氧得不到充分的氧化分解产生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造成小龙虾慢性中毒和各种病原体大量滋生,导致小龙虾生病或出现死亡。因而淡水小龙虾养殖的池塘应定期排水1/3和加注新水1/3,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0℃-40℃。同时种植水草最低覆盖总水面的30%。

    3、饵料投喂不到位,管理不善。

    许多养殖户在饲料投喂方面存在饲料营养不全面,大小规格不适口,投饵量不科学和投饵方法当等问题。这些问题均会造成总分小龙虾吃不饱甚至吃不到食,营养不良,脱壳未遂或者相互残杀,从而导致小龙虾养殖成活率低。对于养殖小龙虾的池塘,应加大饵料投喂力度,以防小龙虾相互争斗残杀,减少残虾的比例,提高小龙虾的成活率。在饲料品种选择上,注重荤素合理搭配,养殖前、后期以动物性饲料为主,中期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尽量少投或不投鸡鸭内脏等下脚料,动物性饲料应以新鲜小杂鱼、螺蛳肉为主或小龙虾专用全价配合料,植物性饲料以豆粕、麸皮、小麦、玉米等为主。根据季节、天气和小龙虾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投喂量,正常投饵量占存塘虾体重的3%-5%,以投喂后2-3小时吃完为宜。

    淡水小龙虾的抗力强,不易生病,但在进行小龙虾高密度养殖以后,各种环境因子都容易引起小龙虾发病。因此在养殖小龙虾过程中注意调节水质,保持池水清新,每隔15-20天全池泼洒生石灰水一次,即起到调节水质和防病作用,又可促进小龙虾脱壳生长。在高温季节加深水位到1米以上,便于小龙虾避署纳凉,防止小龙虾因水温过高而过早地达到性成熟,同时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和改善底质,通过生物拮抗的方式抑制病原微生物的产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小龙虾养殖生态环境。认真做好巡塘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把损失降到最低。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小龙养殖淡水饲料成活
对虾养殖中存活率不高的三个原因 谈谈澳洲淡水龙虾的生物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