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虾类养殖日本对虾养成技术

日本对虾养成技术

发布时间:2015-11-12 01:01:47编辑:水产百科归类:虾类养殖
   养成条件

根据日本对虾的生态特点,养殖场应选在沙质或沙泥质底质。如为粘土底质,则须经清污并要铺上10-15cm沙层后方可放养。要求海水比重要高且稳定,无河流注入的地方。

虾塘面积10-20亩左右为宜,以便于管理。池子结构与整池同日本对虾相似。

养殖工艺流程

虾苗中间培育放养养成管理(饵料、水质、防病)收获上市

放养前准备

饵料

仔虾培育期的饵料以鲜贝肉、小杂鱼肉为最佳,将上肉、鱼肉磨碎、经洗涤后投入池中,日投饵量在仔虾重量的200-300%。

对虾的食性非常广,因此可作为对虾的饵料也相当多,如贝类、甲壳类各种鲜杂鱼、冷冻鱼、干杂鱼、鱼粉以植物性饲料如花生饼、豆饼、面筋麸皮、米糠等。此外海洋酵母、啤酒酵母、各种血粉、卤虫卤粉和人工配合饵料等均可作为对虾饵料。

目前由于对虾病毒性病害频生,且流传广,传播时间长,对虾饵料的要求有所提高,多采用人工配合饵料。

病害防治

对虾养殖在全国治海,由于养殖历史长,养殖规模大。因而养殖病害也相当多,特别是九三年对虾病毒性流行病的持续发生,其传播之快死亡率之高,几乎使对虾养殖频临绝迹。下面仅能就日本对虾养殖病害作综述并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病。

1)病害类型:

①日本对虾杆状病毒病、传染性皮下造血组织坏死病,几乎肠孤病毒状病毒。

②细菌性虾病,红肢病(红腿病)、烂眼病、烂鳃病、褐斑病(甲壳溃肠病)、气单胞菌病、丝状细菌病、白黑斑病。

③真菌性虾病:白斑病。

④原虫病:微孢子虫病、固着类纤毛虫病,拟阿脑虫病、吸管虫病。

⑤非寄生性虾病:肌肉坏死病、痉挛病、软壳病、黑鳃病。

2)几种主要病例:

①日本对虾杆状病毒病(PCBV病)

病源:日本对虾杆状病毒。

病状:病虾首先停止吃食,行动迟缓,弹跳无力,漫游于水面或伏于池边水底不动,很快死亡。

流行情况:此病发生在日本对虾、糠虾期幼体到成虾,93年月月中旬在福建首先发生,很快蔓延到全国,一般虾池发病2-3天,最多不足一周时间可全池虾死亡。

防治:所有对虾的病毒病至今都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以预防为主。

②红腿病(红肢病)

病原:主要为副溶器孤菌和鳗孤菌,还有溶藻孤菌。

病状:主要症状是附肢变红色,特别是游泳足最明显;头胸中的鳃区是浅黄色。病虾一般在池边缓慢游动,有的则在水中旋转活动或上下垂直游动,停止吃食,不久就死亡。

流行情况:红腿病流行在全国沿海各养虾地区,主要发生在日本对虾,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以上,是对虾养成期除杆状病毒病以外危害最大的一种病。

治疗:A、氟哌酸0.05%或呋喃唑酮0.1-0.15或氯霉素0.1%或土霉素0.2%混入饲料中,制成药饵,连续投喂5天。B、大蒜按饲料重量的1-2%,去皮捣烂、加入少量清水搅匀,拌入配合饲料中,待药液完全被吸入以后,即可投喂,连续3-5天。C、在口服上述药物同时,可用漂粉精0.3-0.5ppm或三氯异氰尿酸0.2ppm或漂白粉1-2ppm全池拨洒,效果更好。

③固着类纤毛虫病

病原:缘毛目纤毛虫的固着亚目中的许多种类。

病状:病虾游动缓慢,摄食能力降低,生长发育停止,不能脱皮,就更促进了固着类纤毛虫的附着和增殖,结果会引起对虾大批死亡。

流行情况:对虾养成期的主要病原是聚缩虫,故又称聚缩虫病,多发生在有机质多的池水中。

防治:1)发生聚缩虫病一般采用大量换水的办法解决。

2)可用茶粕全池泼洒,使池水成10-15ppm的浓度。

来源自网 对虾频道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对虾日本主要养殖病毒
稻田养鱼三大矛盾的解法 梭鱼养殖技术(2)的繁殖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