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虾类养殖一个月卖了一万余元,小小龙虾托起脱贫梦

一个月卖了一万余元,小小龙虾托起脱贫梦

发布时间:2016-07-07 07:58:15编辑:水产百科归类:虾类养殖

2014年、2015年,宣俭福养殖小龙虾几乎没挣一分钱,但他没有放弃。

今年5月份,宣俭福靠卖小龙虾赚了1万余元,“龙虾还能再卖一个月,再赚一万多元不成问题!”
凭着自己一股不怕苦、不怕输的干劲,在发展养殖、靠产业脱贫的道路上,宣俭福靠一双勤劳的双手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脱贫致富梦。
在昭关镇大宣村,像宣俭福一样靠自己的双手脱贫的贫困户还有不少。“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智力扶贫、健康脱贫、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力争让66户贫困户在今年甩掉‘穷帽子’。”大宣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贺家龙说道。
一个月卖了一万余元小小龙虾托起脱贫梦
“今天40多斤小龙虾卖了500元!”6月7日9时许,刚从全椒县古河镇回到家的宣俭福高兴地对记者说道。
因为贫困,大哥做了上门女婿,87岁的母亲去年开始卧床,48岁的宣俭福看上去比同龄人苍老许多。“母亲需要人照顾,我也不能出门打工,在家守着几亩薄田一年到头挣不了几个钱!”宣俭福介绍说,家里四处渗水的房子至今仍未维修,脱贫的念想在他脑海里挥之不去。
不会干就学,害怕就不去干,只能越来越贫困。只有甩开膀子好好干,才有机会脱贫。
说干就干,2014年,宣俭福和村里签了承包水塘的协议,养起了小龙虾,10亩水塘成了他脱贫的希望。
“咱也没技术,养殖小龙虾全靠自己摸索。”2014年、2015年,除去虾苗、饲料成本以及每年一千元的租金,宣俭福养殖小龙虾几乎没有挣到一分钱,“当时很失望,幸好没轻易放弃。”
“前两年,我把质量好的小龙虾都留了下来繁殖虾苗,所以,今年的小龙虾质量非常不错,也比较好卖。”摸索了两年,宣俭福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来养殖龙虾。宣俭福告诉记者,现如今,靠养殖龙虾脱贫,他信心十足。
自从小龙虾开始上市,宣俭福一直守在塘边,“已经在塘边住了一个多月,没人看着可不行,除了给母亲做饭、喂饭,我就在这边守着。”
“苦,当然苦,可是脱贫不能怕苦。”宣俭福告诉记者,每天下午他沿塘边下地笼,第二天凌晨三点起床收,几十个地笼全部收完要两个多小时。收完小龙虾后,宣俭福骑着电瓶车载着小龙虾到全椒县古河镇卖,“天气好,单程40多分钟,虽然多跑一些路但每斤能多卖一到两元,辛苦一些也值了。”“今年5月份小龙虾开始上市,平均每天能收三四十斤小龙虾,到目前为止,已经卖了一万余元。”宣俭福告诉记者,“龙虾还能再卖一个月,再赚一万多元不成问题!”
“现在好了,一切步入正轨。协议快到期了,我准备再续签几年,然后把水塘修整、挖深,把中间的塘埂加宽,好好干!”宣俭福信心满满地说道,家里的房子马上也要动工维修了。
勤劳苦干摘“穷帽”脱贫路上还需帮一把
相比于宣俭福,今年49岁的管大营脱贫之路走得更为艰难一些。2000年,外出打工挣钱的管大营没想到他会是如此的命运多舛。
2000年,管大营外出打工,不小心摔伤了腿,不能再从事重体力劳动。当时带管大营外出打工的小工头给管大营写了3万元的欠条,让人没想到的是,小工头第二年因病去世,3万元欠条不了了之。
不能再外出打工,管大营回到了父母身边。但天有不测风云,2003年,管大营父亲去世,2007年,管大营母亲去世。
“那几年,太痛苦了!可以说已经绝望了。”至今单身的管大营说,生活还要继续,他把土地全部流转了出去,每年有四千多元的收入,2015年,他还承包了8亩水面养草鱼。
“投放了7000元的鱼苗,但是因为缺少饲料,鱼长得非常慢,至今还没卖一分钱,而且还欠着八九千元的外债。”管大营告诉记者,因为没钱,每天一担青草加一些米糠,就是鱼的饲料。没钱买饲料喂鱼,管大营的养殖脱贫之路还存在泡汤的危险。
今年5月份有次下大雨,因为害怕水漫过塘埂,鱼趁机跑掉,管大营围着水塘扎了一圈钢丝网。“我一个人扎了三个多小时,刚扎完没多久,水就漫了上来,漫出塘埂有四五十厘米深。”管大营说,幸亏扎得及时,要不然损失不敢想象,“天气预报说,今年雨量较多,就害怕这些钢丝网到时候顶不住。”
管大营把这个顾虑告诉了他的结对帮扶对象,帮扶干部表示帮管大营联系低价购买彩钢瓦。“购买彩钢瓦的成本要一万多元,远远超出了我的承受能力。”管大营告诉记者,这是他目前最为头疼的问题,因为害怕也不敢贷款,怕万一还不上给原本就一贫如洗的生活雪上加霜。
“承包了鱼塘,脱贫致富有了希望。”管大营说,目前他需要人帮一把,自己承受不了任何损失。
“我们会把管大营遇到的问题反映上去,争取尽快帮他解决眼前的困难。”了解情况后,贺家龙对记者说道。
让贫困户更有“获得感”
记者在含山县昭关镇大宣村脱贫工作指南上看到,大宣村根据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筛选,确定了各级单位“干部包户”对象。谁帮扶谁,怎样脱贫,路径表上一目了然。朱孝忠属于社会兜底脱贫的扶贫对象,他今年也完成了一个心愿——住了十多年的危房,今年重建了即将入住。
“以前的房子,漏风、漏雨、漏土。”站在即将完工的新房前,69岁的朱孝忠乐开了花。被邻居称为“三漏”的危房没了,取而代之的是60多平方米崭新的瓦房,朱孝忠没想到,这么大年纪还能住上新房。
朱孝忠建新房花费了3万多元,得益于昭关镇实施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精准扶贫计划,朱孝忠获得了2万元的补贴。“以前睡觉蒙着被子还需要再戴一顶帽子,今后真正实现了吃得饱穿得暖睡得香了。”朱孝忠说道。
“老伴走得早,抱养的女儿在深圳打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新房盖好了也让她回家看看。”朱孝忠乐呵呵地说道。
“脱贫要看效果,不能只停留在数字上。”大宣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贺家龙说,大宣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1户172人,目前未脱贫66户122人。大宣村没资源、没企业、没商场、没水面,脱贫之路走得非常艰难。通过扶贫举措,目前,贫困户吃穿不愁,住房、教育、医疗都有保障,但是怎样让贫困户更有“获得感”是我们接下来需要考虑的问题。要让他们有更多的“获得感”,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的变化,看到幸福的希望。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脱贫大营小龙今年贫困
上海水产大学依靠科技源头把关生态养殖 虾苗去哪了?小方法简单规避掉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