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养殖技术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5-04-21 16:36:19编辑:水产百科归类:养殖技术
  一、中草药防治鱼病的优势
  1.具有个体和群体防治的双效功用。
  既能促进水产动物的群体防治,又可促进其个体生长发育。中草药可以完善饲料的营养性,提高饲料转化率, 如麦芽有消食健胃作用,含有淀粉酶,B族维生素、脂肪及卵磷脂等,与饲料混合,可助消化,预防鱼类胃肠病病,补充营养,促进生长发育。
  2.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中草药的优势除天然性、 无毒副残留外,还有许多功能优势。表现在双相调节作用、激素样作用、维生素样作用、适应原样作用、 不致使产生抗药性作用。现在对中草药在渔业上的应用研究, 已发展到增强免疫功能、抗应激、抗维生物、驱虫、杀虫、保健助消化、催情增强繁殖力、 改进水产品质量和风味等。
  3.具有安神镇静、健胃促消化、理气活血、养精补益、驱虫保健等药理作用。
  中草药本身含有一定量的营养物质,如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等,因而中草药防治鱼病是原药材的药用与营养价值的有机结合。而且其资源广泛、易种易收、使用简便、成本低廉、效果持久、无毒副残留或毒副残留低。这些都是化学药品所无法此拟的。

  二、中草药防治鱼病的主要原理
  1.补益药的基本作用
  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补虚药功能扶正固本。扶正者,即扶助鱼类机体之正气,即所谓“正气存内,种不可干”。补虚药增强鱼体免疫能力,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改善免疫机能。这类药物都不同程度地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加白细胞的数量、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和B细胞功能、促进诱生干扰素;另一方面提高应激能力。当机体处于不利环境下,或受到有害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子侵扰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力和耐受力。
  在细胞和亚细胞水平上的作用。补虚方、药通过在细胞和亚细胞水平上的作用,影响着动物体内许多基本的生理、生化过程。一是促进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代谢或更新速率,二是调节氧化自由基在鱼体内的代谢平衡。
  调节内分泌系统的作用。补益药对内分泌功能具有调节作用,部分药物或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功能,或具有性激素样或促性腺激素样作用。
  2.活血化瘀药的基本作用
  血瘀证是与血液循环障碍有关的病理过程,临床表现以炎症、变性、萎缩、坏死、病理性仓块、血管异常等为主。其基本药理作用是改善策血流动力学、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抗血检形成、改善循环。临床上常用此类药物治疗红脖子病、肠炎、穿孔病、腐皮病等。
  3.清热解毒药的基本作用
  清热解毒类中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此类药具有抑菌、抗病毒、抗寄生虫、消炎、止痛、解热、调节免疫等作用。
  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大多数清热解毒药具有一定程度的体内或体外抗菌作用,G+ 球菌感染为单纯火热之邪,治以清热泻火解毒;G-杆菌感染多为湿热之邪需清热祛湿解毒。据许多学者的抑菌试验表明,发现70个(中药加抗菌素)有协同作用组合,如肠炎,黄连素与甲氧苄氨嘧啶伍用,此四环素与痢特灵伍用的治愈率高。就内毒素而言,是G-细菌细胞壁外膜的构成成分,对机体的毒性用主要有发热、低白细胞症、高白细胞血症等。有些清热解毒药具有抗细菌毒素作用,能使细菌毒素直接灭活,或对抗毒素致病理损害。许多临床研究证明中药对水产动物病毒病有良效。此外,黄连、黄柏、黄芩、紫花地丁等对皮肤真菌有效;苦参、马鞭草、白头翁等对原虫、线虫有较好的驱杀作用。
  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清热解毒药治则广泛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客观上有使炎症消退的效果。清热解毒类中药不仅仅是通过病原微生物的直接杀灭作用,更主要的是通过调节或调动机体的免疫功能,在多方面和环节上广泛地影响感染性疾病的病理过程,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一是退热作用明显;二是具有明显的感染性抗炎作用,三是促进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

  三、中草药对鱼病防治的免疫作用
  水产动物具有相对完善的免疫功能,它是在神经系统调节下,通过完整的免疫系统来实验体现的。鱼体内含有行使体液免疫的B淋巴细胞和专司细胞免疫的T淋巴细胞。B细胞经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产生抗体,即免疫球蛋白IgG、IgM、IgD、IgE和IgA。鱼体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为免疫防御功能、自身稳定功能和免疫监视功能。鱼用中草药是通过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而达到治疗目的。其中有些中药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如扶正固本类中药;有些中药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如某些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药;还有些中等对免疫功能呈双重影响,即免疫调节作用。

  四、防治鱼病的几种常用中草药
  1.大黄。
  又名锦纹、黄良,别名将军、生军、马蹄黄等,系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及根状茎入药。本品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其有效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其中以大黄酸、大黄素及芦荟大黄素的抗菌作用最好,有收敛、泻下、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等作用。用于烂鳃病、出血病及白头白嘴病等。使用方法:全池泼洒,常用量为2.5~3.75ppm,临用前,先将池水需用的大黄量,用0.3%的氨水按1∶20比例,在室温浸泡下经12~24小时,取药液均匀洒入水中,可有效防治鱼粘细菌病。
  本品与硫酸铜合用,即大黄1~1.5ppm与0.5ppm浓度的硫酸铜联用,可提高疗效。内服,5~10克/公斤体重鱼,大黄碾成细粉末混入饲料内,每天1次,连用3天,可防治粘细菌病;连用7天,再泼洒硫酸铜(0.7ppm),对草鱼出血病效佳。也可按每公斤鱼重用2.5g大黄、1.5克黄柏、1克黄芩、5克食盐与饵料混匀制成药饵投喂, 每天1次,连服3天。此外,肠炎病、细菌性烂鳃病、白头白嘴病也可用大黄治疗,有一定效果。
  2.大蒜。
  为百合科、葱属植物,以鳞茎入药,具特异的辛辣味和蒜臭,其有效成分为大蒜类。大蒜素具有广谱抑菌止痢、驱虫及健胃作用,常用于防治鱼类肠类病。使用方法:每100公斤鱼用大蒜0.5~1公斤拦入饲料中投喂,6天为一疗程,若加入等量食盐,可提高其作用,用于防治烂腮病、肠炎病;取大蒜晒干加水煎汁,以 10~30ppm浓度浸洗鱼体1小时,可杀死锚头鳋,防治鲤鱼竖鳞病。
  3.地锦草。
  又名奶浆草、血见悉、红茎草,为大戟科一年生草本,折断茎杆后有乳白色奶汁状液体流出。地锦草含黄酮类化合物及没食子酸,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抑菌谱较宽,并有止血和中和毒素的作用。主治鱼类肠炎、烂腮病。使用方法:每100公斤鱼用干地锦草500克(或鲜地锦草2000~2500克)煮汁,连渣拦入饵料中投喂,一日二次,3天为一疗程。 在投药前,用20ppm石灰乳全池泼洒,疗效更佳。
  4.水菖蒲。
  名水敛草、石菖蒲、石蜈蚣、 白菖蒲,系多年生草本。 本品含芳香挥发油1.5~3.0%,油中主要为油辛醇、细辛酸、甲基丁香酚、倍丰萜烯类等,含有非结晶性苦味。可防治肠炎、赤皮、烂腮、水霉病等。使用方法:每亩水深1米,用切碎的菖蒲4~5公斤,用蓖麻叶4~5公斤,裹在10公斤左右的松树叶上,扎成 2~3捆,放置于食场及上风口进水处, 浸没在水中,每天翻动一次,促使其腐烂。每亩水深1米的水体用菖蒲1.3~2.5公斤,加食盐0.5~1公斤,全池遍洒,可治愈水霉病。
  5.苦楝。
  名楝树,为楝科落叶乔木,高15~20米。喜野生于田野、林边等处,本品含川楝树、生物碱、岩藻糖、萘酚等,有杀虫、杀菌作用,用于防治寄生虫性鳃病,以及锚头鳋、中华鳋、毛细线虫、车轮虫、隐鞭虫病等。使用方法:每亩水深1米用马尾松、苦楝树叶、皮或果各10~12.5公斤,切碎熬汁成12~25公斤,全池遍洒,每日一次,连用2~3天。 取苦楝树枝叶30~40公斤,直接在池中堆沤,5~7天后捞出残渣,能有效防治上述各病。
  6.五倍子。
  又名倍子、百药煎、百虫仓等,为漆科植物盐肤本的叶上的干燥虫瘿, 由五倍子的蚜虫寄生而成,含大量鞣酸,能凝固蛋白质,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用于防治白头白嘴病、粘细菌病、气单胞菌病、假单胞菌病、白皮病、赤皮病、疖疮病等。使用方法:先将五倍子捣碎,用开水冲溶,全部溶解后,用池水稀释全池泼洒,常用量为2~4ppm。
  7.乌桕。
  名油子树、白乌桕、木梓树等,为落叶乔木。其果、叶有拔毒消肿和杀菌作用,常用于防治细菌性烂腮病、白头白嘴病等。使用方法:每50公斤鱼,用乌桕叶干粉250克混入饵料中制成药饵投喂,连喂3~6天,可防治鱼烂腮病;也可用干叶粉按4ppm计算药量,兑20倍饱和的石灰水液,浸泡6~12小时后,全池泼洒。
  8.黄芩。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有粘毛黄芩、滇黄芩、川黄芩、丽江黄芩、甘肃黄芩等,含黄芩素、黄芩甙、汉黄芩素、黄芩新素等5种黄酮成分。此外,尚含β-谷甾醇、苯甲酸、黄芩酶等。黄芩有抗炎、镇静、抗菌性病毒的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烂腮、疖疮、打印病、出血性败血症、肠炎病、尾柄病等。使用方法:取黄芩粉碎成细粉,按5%的比例加入饵料中自由投喂,5天为一疗程;或将黄芩切细加水浸泡24小时后,煎煮三次,使水溶液浓度为1%,全池泼洒,一日一次,连用3天。

  五、中草药防治鱼病存在的问题与发展
  中草药防治鱼病的有效性已被生产实践所认定,但是,中草药大都不是以成分含量的测定而被人们认可,而主要是依据多年积累的实用有效性。有效不是一个直观的量化概念,如能量化并订入质量标准中才不难被人们所接受。如果对每种中药进行不同方法提取和全方位评价,然后接药理作用将有效成分归类,则有利于创制出疗效确实的鱼用中药新制剂。此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受地域、炮制方法、采收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且其疗效作用不迅及,对烈性传染性水产动物疾病的治疗作用不明显,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中草药的开发利用。尤其在中草药的剂型研究中, 往往满足于动物试验或临床总结的结果如何,对复杂的中药成分哪些起作用?在哪些环节起作用?药物在鱼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以及药物的理化性质与药效的关系等,则研究不多。
  但是,对于鱼用中草药的开发与应用,首先是进一步发展中药材生产,提高产量和质量,二是加强中草药的药理、药化和临床研究,三是加速中药的新药研究。唯此,才能充分挖掘祖国医学宝库中这一独具的优势,服务于现代渔业的生产与发展。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作用防治中草药免疫
河蟹全年养殖莫忘“保健” 淡水鱼出血病成因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