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养殖技术有机扇贝的养殖管理方法

有机扇贝的养殖管理方法

发布时间:2015-09-30 08:24:13编辑:水产百科归类:养殖技术

1.海湾扇贝人工育苗

1.1亲贝的选择  

  亲贝的质量对育苗成败有很大影响,好的亲贝应具备以下条件: 

  壳高>5厘米,壳厚> 2厘米,表面附着物少。 

  鲜出肉率>30%,性腺指数>8%。  

外套膜无萎缩,外套腔无浮泥,养殖死亡率< 10%,越冬死亡率<30%。 要选择生活在水清、流大、养殖水域无污染、饵料丰富海区的养殖贝作为亲贝。  

1.2亲贝的越冬  

  目前种贝越冬有两种方式:

  一是自然海区越冬,方法是在秋季收获前将选好的种贝简单洗刷,按每层20个左右,重新装笼,选择冬季最低水温不低于4℃的海区,稀养越冬,这样有利于亲贝在越冬时生长、发育。

二是室内越冬,方法是在冬季水温降至4℃以前将亲贝移至室内暂养,每天少量换水,少量投饵,以螺旋藻、酵母等代用饵料为主,5—7天倒池一次。根据生产需要开始升温育苗。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但都不乏成功的先例,育苗场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越冬方式。 

1.3亲贝的促熟  

(1)温度:根据生产需要,一般在2月底至3月初开始升温,从自然海区挑选的种贝,入池后先稳定3—5天后,每天升温1℃,升至12℃时稳定3—4天,然后每天升温0.5℃, 15℃时再稳定3—4天,再逐渐升至18℃—20℃恒温待产,此时性腺变化明显,主要表现在性腺增大,表面黑膜隐褪,雌区变为桔红色,雄区呈乳白色。历时30—35天,积温达到450℃左右,这时产卵通常孵化率较高。要注意的是,海湾扇贝是雌雄同体,在临界温度下,容易流产,如控制不当,而形成大规模流产的话,孵化率就会特别低,种贝的利用率也大打折扣。  

(2)饵料:饵料是海湾扇贝生殖腺发育成熟的物质基础,饵料的种类、质量和数量对亲贝的生殖腺发育有显著影响。小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等硅藻类是亲贝的最适饵料,而扁藻、金藻、小球藻等饵料对亲贝的生殖腺发育效果较差。在亲贝促熟过程中,如单胞藻数量不足,适当投喂一些代用饵料,如大型海藻(鼠尾藻、马尾藻)磨碎液、蛋黄、酵母、可溶性淀粉等对性腺发育是有利的。亲贝的摄食量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加,10℃以前摄食量较少,通常每天4次,每次(2—3)×104 个细胞/毫升,10℃以后可逐渐增至每天12次,15℃以后增至每天24次,如每方水养亲贝150个左右,最大投饵量可以达到,每天(50—70)×104 个细胞/毫升。投饵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增减,判断饵料的多少首先要看水色,如水中残饵超过3×104 个细胞/毫升,水色较浑,说明投饵量过大,其次看扇贝直肠,如直肠膨起,肠内粪便连续,说明饵料适量,如直肠萎缩,肠内粪便呈念珠状,则是投饵量过低的表现。  

1.4获卵与孵化 

(1)获卵:亲贝在18℃—20℃恒温待产,性腺充分成熟后有排放现象,一般情况下先排放精液,如性腺发育较为同步,大约10分钟左右会出现大量排卵的现象,此时应迅速倒池获卵,待池中卵子密度达到30—50个/毫升时,再继续倒池,直至出现大量排精时,停止倒池,该池因精液过多,孵化率通常较低,一般弃去不用。  

(2)孵化:产卵结束后,在孵化池中加2—3ppm抗生素,同时搅池并微量充气,将池面精子泡沫捞出,尽量保证孵化水质,孵化水温要恒定在20℃—22℃之间,在此温度下,胚胎经过24小时发育到D形幼虫时,此时要尽快选优,防止因孵化水质差造成D形幼虫下沉。海湾扇贝孵化率的高低取决于性腺的成熟度,所以,关键是在蓄养过程中,使性腺充分成熟,提高卵子质量。  

1.5幼虫的培育   

(1)水温:幼虫培育水温一般控制在22℃—24℃。室温最好高于水温2℃—3℃。

(2)密度:D形幼虫培养密度以8—15个/毫升,眼点幼虫6—10个/毫升较为适宜。

(3)光照:育苗室内光照一般控制在500—800勒克斯左右。 

(4)饵料:幼虫期间饵料以等鞭金藻为主,后期辅以扁藻、小硅藻。投饵量从1万细胞/毫升逐渐增至10万细胞/毫升。饵料要求新鲜,停肥2天以上,无污染。  

(5)换水、倒池:海湾扇贝幼虫培育过程中,每天换水2次,换水量从V/4/次—V/2/次,幼虫变态后换水量增至2V/天。幼虫培育期间倒池2次,采用拖网法或虹吸法将幼虫滤出,放入另池培养,操作时要避免损伤幼虫,倒池后施2—3ppm抗生素药物。 

(6)充气:幼虫培育期间连续微量充气,有利于幼虫、饵料均匀分布。

(7)幼虫检查:每天定时取样检查幼虫的生长、摄食情况,随时制定调整技术方案。 

1.6采苗。D形幼虫经过10—12天的培养出现眼点,壳长180—220微米,当球状眼点的比例达到30%左右,可投放附着基,或移到另池采苗,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幼虫密度。 

(1)附着基的种类:海湾扇贝幼虫适宜的附着基有红棕绳苗帘和聚乙烯网片。  

(2)附着基的处理:棕绳必须经过严格捶打、烧棕毛、0.05%氢氧化钠浸泡、煮沸、再浸泡等处理过程后方可使用。新聚乙烯网片需用0.05%氢氧化钠浸泡、洗搓干净。聚乙烯网片可多年反复利用,旧聚乙烯网片则无需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泡,洗刷干净后可直接使用。无论哪种附着基投放前都要经过10—20ppm抗生素溶液浸泡2小时以上。  

(3)附着基的投放数量:聚乙烯网片2—3千克/立方米,若用直径0.3厘米的红棕绳苗帘则800—1000米/立方米,直径0.8厘米的红棕绳苗按300—400米/立方米水体投放。 

(4)附着后的管理:  

增加换水量:换水或流水均可,保证每天2个量程。 

增加投饵量:投饵量按金藻为每天10—15万细胞/毫升。 

降温:幼虫变态为稚贝后,开始降温,每天温差不超过2℃ 。

光照:适当增强光照,各方条件逐渐接近自然环境后,当稚贝平均壳高达到450微米以上,选择适当时机出池

2.海湾扇贝中间育成  

中间育成亦称“保苗”,海湾扇贝保苗分海上保苗和虾池保苗两种方法,因海上保苗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保苗率较低,目前多采用虾池过渡,海上暂养销售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2.1池塘选择与消毒。池塘应以沙底质为好,岩礁底次之,泥沙底质差,泥底质最差,保苗虾池在进水之前清除池底污泥和杂草,然后平整池底,压实池沿,用漂白粉30—50ppm或生石灰500ppm带水消毒。污泥少的虾池可以干晒翻耙后,再用海水浸泡冲刷1—2次即可。 

2.2肥水。稚贝入池前7—10天进水0.5米以下,施氮肥3—5ppm、磷0.3—0.5ppm。进苗前2—3天加至最高水位。肥料种类为硝酸钠、硝酸铵和尿素、磷酸二铵等。肥水后透明度60—80厘米,水色呈黄褐、黄绿、绿、淡绿鲜嫩颜色,透明度太大可在晴天早晨追肥2—3次,肥料用量为氮肥1—2ppm、磷肥0.1—0.2ppm。  

2.3筏架设置。浮绠长以20—50米左右为宜,两端以木桩固定,浮力应较密集、均匀设置,采苗袋宜吊挂在30—40厘米的弱光水层中,每串6—8袋,垂挂间距50厘米。   

2.4稚贝出池。确定合适的出池时机,最近 2—3天内没有大风雨及寒流;虾池最低水温在13℃以上而且稳定多日,盐度在35‰以下,其它理化生物指标皆在正常范围内;育苗池已逐步完成了降温增光锻炼,水温20℃以下,与虾池温差2℃以内,盐度差5‰以下;稚贝规格400微米以上。装苗帘的网袋应使用60目的,网袋大小以30×40—40×50厘米为宜,网袋过小效果差,装袋密度以4—6万粒/袋,网袋内须添置一块网片或棕绳,以便将采苗袋撑开,以增大袋内环境,通常采用装袋后干运法,长距离运苗宜选择晚上进行,时间不超过6小时。  

2.5日常管理。从稚贝入池第3天开始,日换水量前期以10%为宜,中后期,以20%左右为宜。换水不仅可以防止水质老化,维持水温相对稳定,而且可以形成水流,促进采苗袋内的水体交换。根据天气情况,在雨天,应尽量提高池塘水位,降低采苗袋,防止表层池水盐度的突变造成稚贝不适应甚至死亡。在分苗的前3天内,应加强池水交换,换水量可在30%以上,使池水环境状况与自然海区水环境状况有所接近,从而提高稚贝下海时的适应能力。提高养殖成海率。  

2.6分苗。保苗经20天后规格达2—3毫米时,可将贝苗从附着基上刷下,向30目袋分苗。方法是搭棚遮光挡风,用毛刷刷苗或摆洗法刷苗,原附着基视剩苗数量2—4片装袋后继续暂养。然后收集贝苗,按容量法计数装入30目袋,密度为1000—2000粒/袋。苗袋绑扎采用2袋/簇,间距20厘米,10—12袋/串。  

2.7海上暂养。重新分装的贝苗3-5天后均匀分布在网袋上,此时由于贝苗个体较大,生长迅速,虾池温度过高,换水量较小贝苗极易脱落,最好将贝苗移至海上暂养,等待销售。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每天附着孵化水温厘米
鮸鱼人工育苗中淀粉卵甲藻病的防治 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增强 4省迎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