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养殖技术林蛙品种介绍(图)

林蛙品种介绍(图)

发布时间:2015-10-28 02:50编辑:水产百科归类:养殖技术

1972年在马王堆出土的干尸因历经千年未腐而震惊世界,人们也因填满古尸的蛙皮开始了对中国林蛙的关注,今天就让我们去了解一下中国林蛙。
林蛙的经济价值

 


  中国林蛙又名哈士蟆、油蛤螟、红肚田鸡,原产我国东北地区,现已发展到全国20多个省市。是食、药两用的珍贵蛙种。食用被誉为山珍;药用视为宝。其雌性输卵管的干制品称之为“蛤蟆油”,是名贵药材。林蛙肉质细嫩,鲜美可口,含蛋白质丰富,是公认的保健食品。

 

 

 

 

林蛙的的经济价值


  分布在我国的林蛙主要有中国林蛙和黑龙江林蛙两种,另外在华南、西南还分布有日本林蛙的两个亚种。
  林蛙油
  林蛙油又称蛤士蟆油、田鸡油,为雌性林蛙的干燥输卵管,是一种久负盛名的滋补中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A、B、C、E、K等,还含雌二醇等天然性激素以及锡、锌、磷、硫等微量元素。林蛙油性平,味甘,具有滋阴补肾、润肺生津、清神明目、健胃益肝等功效。主治体虚气弱、神经衰弱、肺虚咳嗽、气血不足、精力亏损、肾虚以及妇女产后出血、产后无乳等症。林蛙油经常服用,可增强体力和记忆力,补充人体所需同的18种必需氨基酸,增强对各种疾病的免疫功能。
  林蛙
  性凉味咸,有养肺滋肾之功效,主治虚劳咳嗽。
  林蛙肉
  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长期以来,作为人们宴席上的美味佳肴,被视为上等珍品。在我国特产经济动物出口中,林蛙肉作为名贵出口商品之一,畅销海内外。
  林蛙及其油也是重要的出口换汇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各国,在国际市场有一定地位,享有一定声望,在香港、日本、韩国、东南亚及部分发达国家一直呈供不应求的趋势。

 

 

林蛙的生活习性:


  林蛙能零下20℃到30℃安然无恙,有冬眠习性,第二年四月开始产卵,每对种蛙每年产卵2000至3000粒,以雌雄各半计算,1-2年后可产蛙油3-6个公斤,经济效益可观。
  全人工养殖林蛙,就是模拟野生自然环境条件,人工繁殖充足的饲料(黄粉虫),以黄粉虫为主体饲料喂中国林蛙。四周围栏防鼠、蛇等天敌的危害和逃逸。

 

 

林蛙食物品种来源:


  林蛙蝌蚪怎样喂养?喂什么饲料?早期蝌蚪主要吃包卵的卵膜,稍大后就补充粉状颗粒饲料,如玉米粉,黄豆粉,小麦粉或煮熟的鸡蛋黄,,一万尾只需1—2个,3—5天喂一个。
  成蛙期吃些什么饲料?如在养蛙场(池)内设置几盏灯,夜间开灯后,就可将远处的蚊蝇等昆虫引过来。这几乎就不需人工喂多少饲料,也可人工繁殖蛆虫或黄粉虫喂养。

 

 

林蛙场地设施和建造:


  1、林蛙可采用网箱养殖。水泥网箱、玻璃箱,塑料箱均可。以水泥网箱为例,一般做成一平方米左右,高30-50厘米,上部用尼龙网罩住。箱底部留有排水阀门,然后用尼龙网将水箱上部罩住即成,水泥网箱可以多层放罩,形成立体养殖。
  2、林蛙可以采用人工散养方法,这种方法投资少,见效快,管理也方便,主要注意地址的选择,修健好产卵孵化池,掌握捕捞种蛙和卵团的时间,搞好蝌蚪的培育饲养和蛙期管理以及越冬。

一、林蛙的抱对产卵

 

  第二年春天,(3月底4月初,各地区并不相同),气温升至10℃左右时林蛙即从冬眠中复苏,开始鸣叫。这时要将林蛙从越冬池中取出,按雌雄比例1∶1放置于产卵池中抱对产卵。产卵池水深15-20cm左右密度为30对/米2,产卵池中要设置隐蔽物,池底要求平坦、无污泥。产卵高峰期为凌晨4-5点左右,白天一般不产卵。

 

  二、卵的孵化

 

  蛙卵产出后,卵团吸水膨胀,隔2-3小时后,可以捞出放于孵化池中进行孵化,不是同一天产的卵不可放于同一池中孵化。应注意卵团不能捞出太早,否则会影响受精率。孵化池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溶氧充足,池底要干净无污泥,若卵团沾有污泥后会影响孵化率。孵化池水深在20cm左右,白天可适当降低水位,有利于水温上升,缩短孵化时间。卵团孵化后期,蝌蚪已基本成形,这时不能进行移动或运输。如果移动或运输会造成蝌蚪提前出膜,产出畸形蝌蚪,影响蝌蚪成活率。

 

 

  三、蝌蚪的饲养管理

 

  卵团经过5天左右时间的孵化,蝌蚪就会陆续从卵胶膜中出来,这时的蝌蚪以自身的卵黄为营养,不需要喂食。蝌蚪出膜一周后即开始投喂人工饵料,开始以泼洒豆浆、蛋黄浆为好,以后逐渐投喂煮熟的玉米粉、麸皮、青菜、鱼粉、猪肺等饲料。前期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动物性饲料为辅,后期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植物性饲料为辅。植物性饲料有利于蝌蚪个体的生长,动物性饲料有利于蝌蚪的发育变态。蝌蚪的饲养密度前期以1000只/米2为宜,以后随着蝌蚪的长大要根据蝌蚪的大小进行分池,降低密度。分池时同样大小的蝌蚪在同一池中饲养。

 

  前期投喂饵料每天一次,量以池中略有剩余为宜。量不能过多或过少,过多则在水中腐败变质影响水质,过少则蝌蚪不能吃足影响生长发育。后期每天投喂两次,量也以池中略有剩余为好。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要逐渐增加。从开始投喂饵料以后要经常换水,并要定期消毒。

 

  蝌蚪经过30天左右的养殖,就开始长出后肢进入变态期,以后再逐渐长出前肢。鳃开始萎缩,逐渐改用肺呼吸,尾巴逐渐变短直至消失,此时变态成幼蛙,在陆地生活。

 

  四、幼蛙的养殖管理

 

  蝌蚪进入变态期以后,要在尾巴消失之前将变态的蝌蚪转至预先消毒好的幼蛙池的水坑中养殖,让其变态。这时蝌蚪的放养密度为200只/米2。刚变态的幼蛙,靠吸收尾巴的营养来生活,不需要投喂饵料幼蛙的尾巴完全吸收以后,要开始投喂2-3月龄的小黄粉虫或1-2日龄的蝇蛆,并且用灯光引诱天然昆虫为辅助饵料。投喂时间为早晨和傍晚各一次,投喂量以场地中略有剩余为宜。并注意不要投进水坑中。幼蛙进池后,每天要根据场地中土壤的情况及时洒水,场地中既要保持潮湿但又不能有太多的积水。同时洒水的时间也要与投喂饵料的时间相隔2小时左右。阴天、雨天可少洒水或不洒水,晴天多洒水,炎热的夏季每天要洒2-3次水。场地中要定期用漂白粉进行消毒,特别是夏秋炎热的季节更要注意。投喂的饵料要保持清洁,定期加抗菌素拌料投喂,同时饵料也要多样化,不能单一。每天要进行巡池,观察蛙的生长情况,以及是否有敌害、逃逸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林蛙的主要敌害有鸟、鼠、蛇等,以鼠害最为严重。

 

  中国林蛙是我国特有的物种,近年研究表明,林蛙皮不仅具有很强的抗腐功能,而且蛙油具有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的作用,而被国际市场誉为“软黄金”。看这些美味,是否垂涎三尺了呢?如果在几年前吃林蛙宴的确是一个奢侈之举,因为当时它可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而如今一向对生存空间百般挑剔的林蛙,能够从林间湿地落户寻常庭院,并且告别漫长的冬眠生长,还堂皇的走入了正规宴席,当年人们白天冒雨,夜里挑灯,日夜兼战疯狂捕捉林蛙的场景也已不多见,这些不得不说是件新鲜事。

 

  林蛙是生态平衡的维持者,又具有高的经济价值,怎么样才能把保护生态平衡和丰富人们生活兼顾起来呢?1988年时任黑龙江省农恳总局林业站站长的陈剑锋开始着手中国林蛙的研究。

 

  当时有些人不理解,你为什么要去养蛤蟆呢?老百姓叫他们蛤蟆,你咱养蛤蟆呢?这个人是不是精神病?是不是有病,

 

  1993年陈建峰将3000多只野生林蛙作为种蛙放养到自己的蛙圈里,开始在林蛙世界创一翻事业。然而陈建峰还没有感受到林蛙带来的喜悦,就先品尝了痛苦,仅仅一个月,活蹦乱跳的小 林蛙陆续死亡,连原先的老种蛙也全军覆没。

 

  我想第一次的养蛙失败使陈剑锋看到,如何适应林蛙的生活习性才是关键,因此他辞去铁饭碗的工作,来到了武昌老家,就是为了摸透林蛙的生活习性,掌握林蛙的生存环境,连续三年一切心思都扑在了林蛙上。要研究成,不搞生物群观察.

 

  为了追踪林蛙他上山,下水,进湿地,终于弄明白了林蛙的生活环境特点,以及对天气、阳光和温湿度的要求,并根据观察来的情况,为林蛙建造了一个仿野生状态的生活环境。

 

  这个夏季在圈养林蛙时,在饲养圈里上层搞上乔木,没有高大树木用遮阳设施,遮阳网来模拟这个环境,把郁蔽度模拟出来,创造75%以上的郁蔽度,如果湿度小可以用喷雾设施增湿,温度高用冷水降温,在低一点的灌木层,用低一点的遮阳网,3米高和1、5米高的错开,饲养场的建设问题,最关键的是场地下面要模拟出森林林下既有枯枝落叶层,又能解决林蛙代谢物的场地。

 

  人工圈养林蛙成功了,这项国家专利从此改写了教科书上中国林蛙只能野生放养而不能人工圈养的结论,为继续探索人工圈养中国林蛙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林蛙属变温性动物,它的体温是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对生存环境非常挑剔,当自然气温降到12摄氏度以下时它会停止捕食寻找冬眠场所,好逃避不良环境,如果将长期处于野生自然状态下的林蛙突然圈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高密度养殖,其动物的适应能力、生理反映以及生物钟的节律会发生突变,造成代谢紊乱、体液失衡,所以野生林蛙要经过两到三个世代的驯化繁殖,不断改变环境条件来逐步改变它的习性,适应无冬眠养殖。

 

  中国林蛙的无冬眠饲养温室或大棚内的环境要保持在18摄氏度—26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75%--85%之内、荫蔽度在0、65--0、75之间、光照不能过强或过弱、大棚或温室内要设置增温降温设施,还要保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

 

  看到这些特意为中国林蛙建造的别墅,真让人羡慕,但是林蛙的代谢运动会使养殖场内含毒量日益增加,地面空气氧交换能力减弱,严重的环境污染会导致各种疾病发生,在这平均每平米100只高密度状态下的棚式饲养场所,解决林蛙代谢物,防止病害发生,是令许多养殖户倍受折磨的问题。下面就让我们看看陈建锋有什么高招。

 

  原来是在在饲养池内放满水,水上种上水生植物,植物上面设置网罩,才用三层阻垢的办法,林蛙在网上生活,其代谢废物通过网子漏到水中,经分解后供植物根系吸收,植物再释放氧气供动物吸收,实现良性循环,这个高招就是大棚内模拟的森林生态环境,除了采用模拟生态环境外,千万别忘记定期给蛙场药物消毒,净化场所,这样才能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瞧这家伙,多健壮威武。

 

  看到这些场面你能猜到它和养殖林蛙有什么关系吗?其实这是陈建锋研究的中国林蛙绿色生态养殖技术。

 

  林蛙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对食物要求是苛刻,因为它的胃肠内无纤维酶,不吃植物性食物,再加上眼睛极端近视,所以只能吃活的昆虫饵料。面对林蛙出的又一个难题,陈剑锋使用的对策是:

 

  利用鸡和猪的粪便育虫,因为这里有幼虫所需的氨醑,蛙吃完虫排泄后的粪便,再被饲养鸡和猪的植物吸收,您看一年四季的饲料都解决了。蛙还难养吗。

 

  中国林蛙人工圈养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并没有使陈剑锋满足,从1999年开始他就扶持养殖户负责知识培训进行生产指导,将自己的经验与它人分享。

 

  回首当年研究林蛙的初衷是保护这一野生物种免遭灭绝,现在这个目标早已实现,而且人们的菜篮子里又多了一个营养价值高的新品种,并且还为养殖户们又创出了一条制富路,真是一举多得。与中国林蛙打了十几年的交道,目前他们正进行研究开发产品深加工的公关,他未来的目标是使中国林蛙尽快实现产业化,让中国林蛙跳出国门,跳向世界。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蝌蚪中国开始饲料饲养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举办2015年第一期无公害水产品企业内检员(漳州)培训班 安徽宣城:扬子鳄回归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