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养殖技术罗氏沼虾褐壳现象的发生与预防

罗氏沼虾褐壳现象的发生与预防

发布时间:2015-11-28 00:48:50编辑:水产百科归类:养殖技术

  罗氏沼虾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深受养殖户和消费者的欢迎。目前,日照市东港区

  罗氏沼虾养殖面积已达666.7公顷,年创产值3000多万元。但从去年开始,部分虾池发生

  褐壳现象,有的全部变成黑壳,严重影响虾的外观,导致价格降低,经济效益下滑。

  发生过程 养殖前期没有发生褐壳现象,到7月下旬,部分罗氏沼虾开始变成褐壳。褐

  壳发生初期仅表现在虾的头胸部附肢和游泳足,褐色慢慢由附肢蔓延到腹面的甲壳,然后再

  向身体两侧的甲壳蔓延,最后仅剩躯干的背部很少一部分没变色,严重的整个甲壳都变成褐

  色或黑色。罗氏沼虾蜕壳后,体色变为正常,但5——7天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新壳的钙化,

  又出现褐壳现象。

  发生原因 (1)根据调查发现,褐壳发生以前都出现过养殖池水透明度较大幅度的变化,

  透明度一般在50——70厘米之间变动,个别池子的透明度达到80厘米以上。(2)养殖池中藻

  相变化剧烈。发生褐壳的养殖池藻相变化剧烈,都是由以绿藻类为主,褐藻、硅藻为辅的藻

  相,变为以单一的蓝藻类为主的藻相。白天阳光强时,水色一般为蓝绿色,蓝藻在水中分布

  于中、上层,水的透明度达到40——50厘米,下午5时以后水色变为淡白色。透明度在60

  ——80厘米,蓝藻逐渐凝聚成团,最后下沉到水底。这种现象多发生在立秋后,特别是大量

  换水后极易发生。

  由于条件所限,我们不能确定虾壳上褐色或黑色物质的成分,镜检也未发现病原体,根

  据实际情况和发生过程来分析,这种褐(黑)色物质应为蓝藻类的胶质鞘或胶被,黏附在罗氏

  沼虾甲壳上形成褐壳,特别是当罗氏沼虾甲壳钙化后更易黏附。

  防治措施 (1)做好放养前的虾池清污、消毒工作。特别是经过多年养殖的虾池,池底

  老化,有害物质增多,必须彻底清除池底淤泥,沉积物较厚的地方,清除后应翻耕暴晒,反

  复冲洗。消毒药物选用生石灰,将池内注水10-——20厘米深,每立方米水体用量为1——2

  千克,用铁锨均匀撒入池中。用生石灰消毒可杀死病原微生物,而且可改善池塘底质,使池

  水呈弱碱性,促进单细胞藻类繁殖。(2)始终保持池中藻相和透明度的稳定。藻类应以绿藻、

  硅藻、金藻为主,水色以淡绿色、黄绿色或黄褐色为主,透明度始终保持在30——40厘米。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不要大排大灌,避免造成藻类下沉,破坏藻相稳定。养殖前期以添水为主,

  中后期可进行适当换水,日换水量控制在5——10厘米。每半月施用1次生石灰,每1/15

  公顷用量10——20千克,以稳定藻相,促进罗氏沼虾蜕壳。经常施用光合细菌,可以有效地

  防止池底老化,培养有益微生物,抑制病原微生物。藻相不良或透明度过大时,可及时向池

  内引入其他养殖池中藻相较好的藻液。注意补充单胞藻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盐,适量施肥,氮、

  磷比例为5:1。

  如果到了养殖后期发生褐壳病,一般难以控制,应选择适当时机出池销售,即当虾大批

  蜕壳后5天左右,甲壳刚刚钙化而褐色附着物少时出池。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养殖透明度发生厘米
鱼病防治技术要点 由水粘引起南美白对虾偷死排塘现象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