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养殖技术水产养殖池塘水质识别与调控方法

水产养殖池塘水质识别与调控方法

发布时间:2016-03-04 04:08:10编辑:水产百科归类:养殖技术

  作者:金湖县渔业科技入户 黄鹤军
 
  一、水质识别

  1.水色识别。优良水色主要有2种:一种是黄绿色或鲜绿色。呈现这样颜色的水体中以绿藻为主。绿藻可以大量吸收氮肥,可起到净化稳定水质的作用,是养殖者所期望的水色;另一种是黄褐色或褐绿色。呈现这样颜色的水体中含有硅藻门、绿藻门。硅藻是许多水生动物及其幼体的优质饵料,这样的水色是水产养殖中的上好水色。不良水色主要有3种:一种是翠绿色。当水体的颜色呈翠绿色时,池水的透明度降低,水体中含有大量的蓝藻,是池水老化的标志;二种是红棕色。池水在阳光照射下呈红棕色,水体中含有大量甲藻门的藻类,是池水变坏的标志;三种是黑绿色。在天气较热时,池塘的下风处常浮有一层绿膜,这说明水体中裸藻门的藻类较多,此类藻是鱼类不易消化的藻类。

  2.酸碱度识别。养殖鱼类喜欢生长在ph值为7.5-8.5的偏碱性池水中。PH值升高说明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水中溶解氧增多;PH值下降是水质变坏、溶解氧降低的表现。  

  3.透明度识别。鱼池水体适宜的透明度在30㎝左右。若小于20㎝,则表明池水过肥;若大于40㎝,则表明池水过瘦。养殖鱼类因生活习性和食性不同,对透明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青、草、鳊鱼适应于瘦水,而鲢、鳙、罗非鱼则适应于肥水。

  4.油膜识别。一般肥水池塘下风处常有暗绿色或烟灰色油膜,粘性发泡,日变化为上午少,下午多。只有少量油膜时,应属理想水质;但过多的油膜就会影响水中的气体和水上气体的交换,应通过加注新鲜水来解决。

  5.味道识别。如果池水中浮游生物过多,未能被养殖鱼类所利用,则会衰老死亡,在池塘的下风处可闻到腥味或臭味,此时应注意防范池水缺氧和水质变坏。

  6.水华识别。微生物是水华的诱导因素,它可以促进水华产生。养殖池水有一定水华的属于肥水,对鲢、鳙、罗非鱼的生长有利,但因溶氧低,引发藻类死亡,造成池水转浑发臭,极易导致浮头或泛塘。

  二、水质调控

  1.物理调控。一是定期加换新水。每隔7-10d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20cm;每隔15-20d换水1次,每次换水20%-30%。二是机械增氧。晴天中午开机增氧2-3,阴天次日凌晨3:00开机至日出,阴雨连绵半夜开机一直持续到日出,浮头提前开机,傍晚、雨天白天不开机。三是合理施肥。4-6月份每隔7-10d投施1次有机肥,7-10月份每隔10-15d投施1次生物肥,施肥量视水质肥瘦灵活掌握。

  2.化学调控。一是泼洒生石灰。每10-15d使用1次生石灰,用量为10-15㎏∕667㎡,方法是加水化浆后全池泼洒,调节池水呈弱碱性。二是使用增氧剂。向池塘里投施过氧化钙(增氧灵、粒粒氧等)等增氧剂,使其在水中分解或与水发生反应时生成大量氧气,从而达到增加溶氧,改良水质的作用。

  3.生物调控。定期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底质改良剂等,分解池水中和底泥里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维护池塘养殖环境的稳定,可增强鱼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池水水质识别水体养殖
滁州鲫生物学特性及其苗种培育技术 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视察中洋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