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养殖技术日本对虾幼体水质控制方法

日本对虾幼体水质控制方法

发布时间:2016-03-16 01:33编辑:水产百科归类:养殖技术

  1.温度

  温度决定幼体的发育速度。育苗时多采取温度上限培苗,以缩短培育时间,提高成活率。温度的控制,高温时采取遮光措施,低温时用加热器升温。温度的日变化量不能超1℃。

  2.盐度

  各期的幼体对盐度的要求见表2-2。幼体培育要求盐度稳度,略偏高。但仔虾后期可适当降低盐度,促进蜕壳。盐度偏低时可用加食盐的办法提高。

  3.溶解氧(DO)

  溶解氧的高低是反映育苗水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溶解氧过低,不仅影响幼体正常代谢,甚至会导致幼体因缺氧窒息而死。溶解氧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要保持池水中较高的溶解氧,除了要保证足够的充气量和换水量以外,确定合理的幼体密度和科学投饵,也是非常重要的。

  4.氨氮

  因为它对幼体有毒害作用,所以在对育苗水环境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引起操作人员的高度重视。氨氮通常是指离子氨氮(NH4+-N)和非离子氨氮(NH3-N)的总称。对幼体起毒害作用的为非离子氨氮。池水中,这两种氨氮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这种转化受池水的温度、盐度、特别是pH值的影响很大。在氨氮浓度不变情况下,当pH值降低,离子氨氮浓度就增大,对幼体的毒害作用就小;当pH值升高,非离子氨氮浓度增大,对幼体的毒害作用也增强。进行换水、大量充氧也是减少氨氮含量的必要措施。此外,活体饲料与人工饲料的搭配投喂,采取少投勤投,保持一定的单细胞藻的密度,以及定期清除培育池底的污物等,也都是降低氨氮浓度的有效措施。

  5.pH值

  pH值的高低不但直接影响幼体的正常代谢,还关系到幼体的成活,而且还影响其他因子的变化。当池水中浮游植物大量繁殖,进行光合作用大量消耗水中的二氧化碳时,pH值就升高。另外,新建水泥池因浸泡时间短和洗刷不彻底,也可能使水池pH值升高。在池水中施加一定量的碳酸氢钠,对降低pH值有一定作用。

  6.重金属离子

  海水组成中含有一定量的金属元素,有的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有的虽非必需,但也并无毒害;但某些金属元素的含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出现毒性。重金属离子浓度偏高时,能使幼体畸形或致死,其毒性以汞、铜、铅、锌、镉最为严重。防治方法是向海水施用2×10-6—10×10-6EDTA二钠,以螯合过多的重金属离子。

  7.光线

  虽然日本对虾幼体对光线不十分敏感,但其受精卵及无节幼体发育宜在弱光条件下培养。蚤状幼体后,如果育苗水的水色较深,可在以外强光(10000-20000勒克斯)下培育,但必须注意藻类的繁殖浓度,以免pH值升高。

  8.水色

  水色可用直观判定,它间接反映育苗的水质。育苗水的水色以褐黄色为佳,水色较深时幼体生活环境安定。好的水色还标志着硅藻类的繁殖良好。但较深的水色说明有机质含量较高,会引起氨氮升高。抗菌素、虾粒、虾片等都会引起水色加深。当前许多育苗场采用不换水或少换水的办法育苗,其育苗水水色深,但很少出现水质恶化现象,可能与大量充气以及水中有大量硝化细菌繁殖有关。

  9.用药

  对虾育苗中科学使用药物,适量、有选择性地使用药物控制水质对提高育苗成活率起到关键性作用,常用的药物及用法用量如下:

  (1)漂白粉1-2毫克/升,或三氯异氰尿酸0.3-0.5毫克/升,全池泼洒;

  (2)全池泼洒土霉素浓度2.5-3毫克/升,每天一次,连续5-7天;

  (3)以磷酸红霉素0.65-1毫克。升药液浸浴。

  (4)甲醛 每次4×10-6,在投放无节幼体前使用。以后隔天或每天投一次。育苗用水用甲醛消毒对预防幼体细菌性疾病效果显著。

  投药会延长幼体的变态发育时间,但能明显提高幼体的成活率。一般的用药原则是尽量前期使用,M2后尽可能不用。一种药物除了为治疗疾病保持药效和疗程外,均应尽量避免连投2次以上或不间断长时间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大剂量的药物对幼体有明显的副作用,要避免使用;某些抗菌素混合投放时会产生拮抗作用降低药效,要避免一起投放;相间投某二种相加会产生拮抗或降效的药物可避免其相互作用,并且采用相间投用药物的方法比连投某种药物效果较好,且不致因长时间使用同种药物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育苗药物离子水色使用
德国畜牧业抗生素的使用不容乐观 养殖池塘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和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