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养殖技术浅议池塘藻菌平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浅议池塘藻菌平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发布时间:2016-06-04 00:04:39编辑:水产百科归类:养殖技术

池塘里的“藻菌平衡”是一项动态指标,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自然界中藻菌之间既有共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先前大家都在议论究竟是“藻”在池塘养殖中的贡献更大还是“菌”在养殖过程中的意义更为显著,藻菌平衡一说打破了这种争论。合适即为最好,但这里有个前提条件很多人都忽视了,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先天性因素,和斗地主是一个道理,你的所有技巧和能力是要围绕着你手中的牌展开的。技术再高,一手烂牌也是没招。水产养殖业所提出的藻菌平衡一定不是泛指“蓝藻”和“弧菌”在池塘中的平衡,忽略了环境因素,(气候变化、水域污染、施肥习惯、土壤肥力等)即便是再美好的设想也都是“空中楼阁”。

王牌对王牌:

池塘里的藻菌平衡不会像五金商店里的天平那样精准精确,实际上在我们生活中也少有绝对平衡的事物存在,如对待性别不同的子女(所指教育习惯和需求满足)或亲疏不一的朋友。讲平衡是没错的,但如果一味追求绝对意义上的平衡只会把自己拖入痛苦的深渊。池塘里的藻相和菌相有好有坏,人们的工作就是将好的提升上来,坏的打压下去,但这并不意味着好的要“只手遮天”,坏的要“赶尽杀绝”。就对池塘菌藻的侧重而言,养殖前期池塘有机物较少培水相对困难,人们千篇一律的注重对藻类的培养。养殖到中后期因池塘有机物积累更易滋生有害病菌,意识到需要补充有益菌参与同有害菌去竞争。不过这种说法看似是有了侧重,其实又忽视了平衡。池塘病菌的滋生并不是某一天积累的结果,和小孩儿发水痘道理是一样的。对于藻菌的增殖周期而言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机物多与少只有相对意义上的而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水产养殖业尚未发展到固定某月某日执行具体某项某事的状态。如果大家认为养殖前期大量投菌会抑制池塘藻类的繁殖,可以随着养殖周期的推移而有规律的向池塘补充有益菌。涉及到“生物占位”的话题很繁琐,但如果大家都能将水产养殖的成败视为是不断“找漏洞”的结果而不是单一“看成果”的过程,成功率可能会更高一些吧?一些朋友有自己发酵菌的习惯,这种行为不可置否。但是有些朋友辛辛苦苦培养出一些杂菌后,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又不舍得扔,这种想法不太能理解。实际上类似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比如说海鲜有了异味不舍得扔,吃完后拉肚子,如果说这是享受美味所需要付出的代价那好歹也是件“痛并快乐着”的事情,吃着发馊的食物坏着肚子不就是遭罪+1吗?所以说,对于一些养殖朋友而言,不要因小失大。如果菌类培养失败,可以重新培养,切勿“投毒”。


一物降一物:

最初听到“低产养藻,高产养菌”的说法时只是感觉有道理,并不知道为什么。可随着年龄增长和从业时间的积累,还是不知道为什么?知行合一,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任何报告前面如果不加以“可行性”三个字,它的最终归宿是图书馆。实际上和水质指标一样,它只是个“现象”,并非是问题的“源头”。藻菌关系也是如此,藻类只是池塘“发言人”之一,幕后另有其“菌”。国外有报道称:“赤潮和水华的突然消亡可能与溶藻细菌的感染有关。”当池塘中有害藻数量多的时候,有益藻数量少是现象,有益菌数量少是根本。大家都知道处理有害藻类的方法,要么杀要么控,“控”一般指的是微生物控制,也就是要利用藻菌之间的竞争关系。可为什么不多利用它们之间的互惠关系呢?营养竞争自然不会只针对坏的藻类,也针对好的藻类,在通常情况下有害藻对营养盐的需求更大,有益菌类控制营养盐的“制高点”有害藻的损耗势必就大,有害藻减少后有益藻自然就能得到更多的营养和繁殖空间。另外藻菌的营养竞争关系是相互的,当有一天“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时池塘藻菌之间也就实现稳定和平衡了。

结语:

如何开始,如何结束。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养殖品种不同养殖习惯,我们应该尊重所有地区养殖老板们的辛勤付出,也祝愿大家能得到丰厚的回报。一个良好的水源环境和地质条件相当于斗地主中摸了个“王”,养殖过程中自然有“底气”。但随着海洋,河流污染的日益加重,老养殖区土壤肥力的枯竭退化,微生态制剂所需分担的责任越来越大。合理且有规律的利用微生态制剂,没有广告,很有必要。

 


来源:东港拜耳水产养殖服务部  
作者:小灰灰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池塘养殖平衡关系如果
澎湖的新鲜渔获4小时可供应台北鱼市 浅谈影响池塘水体稳定性的“金三角”:虫、藻、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