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养殖技术如何做好春夏之交鱼病的防治?

如何做好春夏之交鱼病的防治?

发布时间:2016-06-25 00:32:21编辑:水产百科归类:养殖技术
       春夏之交,是鱼病的高发期,此期的鱼病防治做得好,全年的养殖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应十分重视。

一、春夏之交发生鱼病的原因

1.气温不稳定性。春夏之交,气温上下起伏大,早晚温差大,虽然水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但因春季水浅,水温变化幅度还是比较大的。

2.有毒物质。冬季气温低,淤泥中的腐殖质经分解产生的氨、硫化氢等有毒气体聚集在池底。春夏之交,气温上升,池底的有毒气体突破生物膜外溢,改变水的理化因子,造成环境恶化。

3.各种微生物大量繁衍。随着气温上升,各种有害寄生虫、细菌打破休眠,大量繁殖,侵袭鱼体,造成鱼生病。

4.鱼类抵抗力低。经过一个冬季,鱼类为维持必要的基础代谢,消耗了体内大量蛋白质,造成鱼类抵抗力下降,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易发生鱼病。

5.机械操作多。冬天的成鱼捕捞及冬春季的放养,因拉网操作,造成鱼体受伤,给病害有可乘之机。

二、春夏之交发生的主要鱼病及防治措施

1.“水华”   春末夏初,气温上升,各种藻类大量繁殖,特别是水浅且肥的塘口、且连续几天晴天在中午易发生水华,傍晚气温急剧下降,造成水中藻类大量死亡,产生大量毒素,败坏水质,造成鱼类中毒。发现此情况,应大量补水,降低水的肥度,增加水的深度来缓冲水的温差,以遏制水华发生。

2.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主要是锚头鳋病、鱼鲺病、车轮虫病。此类寄生虫病,可用敌百虫等杀虫药物进行防治。针对锚头鳋,杀虫药物须间隔5~7天连用2次。如套养特种水产,可选择对特种水产品影响不大的药物。

3.真菌性、细菌性鱼病   真菌性、细菌性鱼病主要是肤霉病、淡水鱼类暴发性鱼病、打印病。

水霉病:主要是由于放养的鱼种消毒不严或多次拉网捕捞造成鱼体受伤而引起,防治办法主要为:一是做好鱼种的消毒,用3%~5%的盐水浸浴5分钟左右(视鱼的承受能力而定)进行体外消毒;二是做好池塘的水质调控和药物泼洒,可用溴氯海因、强氯精等进行防治。

细菌性暴发性鱼病:病因较复杂,但多因养殖水域环境恶化引起,防治办法:一是外用药物,如二溴海因、溴氯海因等药物进行全池泼洒杀菌消毒,净化水质,连用2次;二是内服诺氟沙星等内服药,按每100千克饲料加300克,拌饲投喂连用3天。在治疗期间,不要大量注水或捕捞,以免刺激鱼体,引起应激反应加重病情。

打印病:主要由点状气单胞杆菌引起,防治措施主要是保持水质良好避免鱼体受伤,发现病情,用强氯精、二溴海因等药物全池泼洒。如是亲鱼,可在病灶处涂抹四环素软膏,病情严重时可注射金霉素,注射剂量为每千克体重用药5毫克。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大量主要造成药物气温
菲媒:涉嫌偷渔的中国渔船支付900万比索罚款 养殖成本降低了鱼价再差也能有钱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