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养殖新闻“老板”回村圆养蛙梦 ——记安徽黄山市歙县小川乡石蛙养殖人李明

“老板”回村圆养蛙梦 ——记安徽黄山市歙县小川乡石蛙养殖人李明

发布时间:2018-05-06 02:46:33编辑:水产百科归类:养殖新闻

    歙县小川乡位于新安江畔,这里的农民世代以农业、渔业为业,近年来,随着新安江生态保护的推进,渔民们纷纷上岸外出务工为生,但临川村的“小老板”李明却回村办起了石蛙养殖场,在当地成为美谈。

  “老板”回村养石蛙

  李明今年45岁,年轻时学习砖匠手艺,先后到过杭州、上海等地闯荡,在工地当过带班工头,独自承包过房屋土建、粉刷工程,做过茶叶生意,开过小店。李明经历了种种外出务工的艰辛,练就了一番本领,却在7年前遭遇工伤事故,做房子时摔伤大腿,落下了残疾,不能再干砖匠的重活。磨难有时也是人生转折的契机,在家养伤拆钢板的一年半时间中,李明反复考虑如何回村创业,最终决下心来养石蛙。

  石蛙学名棘胸蛙,在山林溪沟石缝中野生,数量十分稀少,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难得的珍稀佳肴,被美食家誉为“百蛙之王”。在李明的记忆里,小时候跟随父辈深夜里捕石蛙是一件快乐的事,而石蛙的美味更是让他一辈子都难忘。“选择回村创业养石蛙,就是看准了家乡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李明说,决下心来了就要在家乡的这片山水养育出最好的石蛙。

  用心用情摸索养殖技术

  2013年8月,李明到湖南省学习石蛙养殖技术,回来后把全部的心思、精力扑在了办养殖场和养石蛙上。他每天早上5点天刚亮就要起来清理卫生、清水消毒,一直忙到晚上,接着又给种蛙喂食。“2014年4月25日,头批蝌蚪孵化出来了。”李明把养石蛙的时间过程记得十分清楚,就像记住儿子的生日似的。

  “我对种蛙特别爱惜,受伤磨破皮肉的种蛙都要用棉球擦洗擦药。”对于养石蛙,李明坦言“吃不了苦,没有爱心是养不好的”。他把石蛙当作“孩子”般养护,一年四季使用的消毒药量都经过认真摸索,吃的黄粉虫也是自己繁育的,根据蛙的成长阶段投喂不同大小和数量。李明全天候吃、住都在养殖场,到了夏天,夜里要巡查到凌晨一点,防止鸟、蛇等动物的偷食。

  石蛙人工养殖对环境要求特别高。李明的养殖场座落在河岸的平地上,四周是群山、茶园和竹园。走进养殖场,仿佛来到了一家生态农庄:空地上种植着黄瓜、南瓜、扁豆等蔬菜和桂花、梨树等苗木,水渠中养殖了新安江里的野生鱼,上面覆盖了遮阳网,还安装了水喷头,里面十分清凉、干净。为了保证水质清洁,李明从山溪引入山泉水,设置了三道过滤。“遇到涨水,夜里都要起来把水阀关掉,防止水被污染、水量不正常,影响石蛙养殖”他说。

  立志圆生态蛙梦

  谈到石蛙的销路,李明显得十分自信。“保证质量,以质量求生存,现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他说,石蛙人工养殖一般要2—3年才能成熟,最好的是在2两到4两,2015年已经卖出600多斤,收入8万多。养殖场现在有种蛙100多对,幼蛙16000多只,2年的蛙12000多只,3年的4000多只。今年,他又加大投入,把养殖场从300平方米扩大到600多平方米。

  “物以稀为贵,一开始就定位了原生态养殖石蛙。”他说,虽然已经得到了市场认可,但要养出最健康品质最好的生态石蛙,保证经过长途运输到上海、北京等地都还是又蹦又跳的,打出品牌。目前,他正在着手办理石蛙驯养繁殖许可证,下一步将邀请专家前来指导认证。

  “希望自己顺利养殖成功后,放生一部分到大自然,另外找本地的乡亲合作,免费提供幼蛙和养殖技术,让野生的石蛙得到保护,带动乡亲们通过人工养殖生态石蛙脱贫致富。”李明把养石蛙当作实现创业梦的人生事业选择,在养殖场呵护着石蛙成长。夏夜里,大山里的乡村是寂静的,小洲源河水潺潺流动,石蛙的鸣叫声清脆悦耳……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李明养殖场养殖十分
四川省石棉县多名男女湖上疯狂电鱼 大片鱼浮上水面 全球海域中漂浮的塑料垃圾约5万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