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养殖新闻FAO罗非鱼湖病毒病防控技术国际培训班在广州举行

FAO罗非鱼湖病毒病防控技术国际培训班在广州举行

发布时间:2018-10-23 01:21编辑:水产百科归类:养殖新闻
  报道,6月18日—24日,FAO罗非鱼湖病毒病防控技术国际培训班在广州举行。本次培训班由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主办,中山大学和中国-东盟海水养殖技术联合研究与推广中心承办。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党委书记张锋出席了结业仪式并讲话。


  罗非鱼湖病毒病是一种具有极强传染性的水生动物新发疫病,养殖和野生罗非鱼都可能感染,患病死亡率为20%-90%。其病原是RNA病毒,由10个独特的基因片段组成,直径55-100nm,是正粘病毒科的一种新型病毒。
  罗非鱼患上该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患病鱼食欲不振,游动缓慢;皮肤损伤和溃疡;组织学病变主要发生在脑、眼和肝脏,表现为脑水肿,脑膜出血;眼部病变明显,初期晶状体混浊,后期晶状体破裂;肝脏、肾脏出血,脾脏肿大等。
  罗非鱼湖病毒在24-33℃均可以生长,最适温度25℃,所以5-10月份均可能导致发病。病毒的检测,可以运用罗非鱼湖病毒快速试剂盒RT-PCR、实时定量PCR、原位杂交和病理切片观察等方法。但如果是新发疫病的首次确诊,不能仅凭分子生物学诊断结果,还要结合细胞培养、组织病理学等方法,并符合科氏法则(Koch's postulates)验证。


  截至目前,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已经确认了罗非鱼湖病毒阳性,并且报告数量还在增加。但仍有许多国家对罗非鱼湖病毒病带来的威胁,缺乏足够的警惕性。当缺乏合适的生物安全措施时,染病活体罗非鱼的流通,很容易导致罗非鱼湖病毒病的进一步扩散,对各国的罗非鱼养殖产业造成更大的损害。


  培训班上,代表们交流了各国罗非鱼养殖情况和生物学特性;分析了罗非鱼湖病毒病的病理学、流行病学特点;探讨了罗非鱼湖病毒检测的多种方法,并在实验室进行了解剖、取样、检测等实际操作训练;讨论了罗非鱼湖病毒病的监测、应急预案和防控技术路线等。
  此次培训班,为提高各罗非鱼主要养殖国对罗非鱼湖病毒病的认识水平和防范意识,加强国际间合作与交流,强化各国技术人员对罗非鱼湖病毒病的诊断能力、防控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有效防控罗非鱼湖病毒病,保障各国罗非鱼养殖产业的正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来自东南亚六国、巴西、秘鲁等罗非鱼主要养殖国,我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国内罗非鱼主要养殖省(自治区)的相关专家、学者30余人参加了培训班。


  链接:罗非鱼是世界第二大重要养殖鱼类(仅次于鲤科鱼类),养殖范围遍布全球,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食物保障,养殖范围遍布全球,同时也给各养殖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有效增加了各养殖国的收入。我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也是第一大罗非鱼生产国,年产量约180万吨。我国重视罗非鱼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但随着跨国流通的频繁,养殖密度和养殖强度的不断增加,罗非鱼病害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日益明显。
  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2015年世界罗非鱼养殖和捕捞产量达到640万吨,价值约98亿美元,全球贸易额达到18亿美元,其中亚洲各国在全球罗非鱼供应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15年罗非鱼养殖产量约为560万吨, 当年十大罗非鱼生产国为:中国(180万吨),印度尼西亚(110万吨),埃及(87.5万吨),孟加拉国(324万吨),越南(283万吨),菲律宾261万吨),巴西(219千吨),泰国(177千吨),哥伦比亚(61千吨)和乌干达(57千吨)。
  【关键字】: FAO 罗非鱼湖病毒病防控技术国际培训班   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病毒养殖培训班主要
湖北宜昌市水产局召开2016年水产品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竞争性立项专家评审会 今年4月份冰岛渔船渔获量同比增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