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养殖新闻养羊养鱼又养蚕 琼中王成业一家紧跟市场“甩穷帽”

养羊养鱼又养蚕 琼中王成业一家紧跟市场“甩穷帽”

发布时间:2020-01-14 01:14:12编辑:水产百科归类:养殖新闻
王成业在销售自家生产的罗非鱼。 通讯员 秦海灵 王丽娟 摄

  海南日报记者郭畅 通讯员王丽娟

  “人不能指望‘船到桥头自然直’,一定要学会在绝处逢生。”去年刚脱贫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岭门村村民王成业,这句文艺范十足的心得体会,让记者有些惊讶。

  “母亲病重两年,本就‘底子薄’的家庭早已入不敷出,去世后料理后事时,把最后一头黄牛也卖了。”王成业说,那时天空都变得灰暗,全家5口人仅靠头顶的几片破瓦“遮风挡雨”。

  “不能气馁,勤劳的双手才是改变命运的关键。”王成业回忆道,岭门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黄海军的一句鼓励,成了全家人的脱贫动力。

  贷款养羊带来“第一桶金”

  “发展产业才是脱贫长久计。”2016年初,一家人通过彻夜长谈,选定了脱贫产业——养殖黑山羊。“第一书记帮我向省农信社贷了1万元,我们又跟亲戚借了5000元,那段时间有些不安。”王成业说。

  下雨天,担心羊仔感冒;酷热天,生怕羊仔中暑;平日里,王成业和哥哥一天往羊舍跑好几趟,母羊生仔,兄弟俩在羊舍一守就是一整夜。通过精心照料,去年7月份,首批5只羊仔出售,为王成业一家带来“第一桶金”6000元。

  “现在我把养羊的重任交给妻子,自己要发展新产业。”王成业卖了个关子,带着记者去他的“秘密”基地。

  分工协作拓宽产业路

  爬过几个种满橡胶树的山坡,50余个蜂箱跃然眼前,“瞧,树洞里也有蜜蜂。”王成业说,通过看电视夜校,他知道野生蜂蜜是城里人的“新宠”,琼中生态环境优越,“甜蜜”产业一定能给自己带来新财富。

  丰收期,200斤蜂蜜被装在一个个干净的大玻璃罐中,王成业却有些犯难,平时连县城都不经常去的他,怎么能在最短时间里把蜂蜜卖出去?

  王成业找到了黄海军帮忙,“我利用微信群推广蜂蜜,帮他解了燃眉之急。”黄海军说,没想到的是,第一批蜂蜜卖出去后,王成业又找到了自己。

  “我想问问大家,蜂蜜口感如何,能不能帮我申请一个微信号,我想在微信上卖蜂蜜。”王成业说,“一锤子”买卖不长久,销售蜂蜜,就要留住老客户,拓展新客源。2016年底,300斤野生蜂蜜销售一空,收入2.4万余元。

  王成业一家的“战略规划”很明确,目前,哥哥王成安负责养蜂,妻子负责养羊,王成业则找致富新路子。他把家里的10亩荒地,一半用来挖鱼塘养罗非鱼,另一半拿来种桑养蚕。

  他也总结了一套“致富经”——旺季加把劲,薄利多销是王道;淡季勤思考,紧跟市场潮流。

  (本报营根2月2日电)

  【点评】

  扶贫还需培养市场意识

  海南日报记者 郭畅

  在扶贫过程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到底应该授以何种“渔”的技能,就值得费一番心思了。

  王成业一家的脱贫故事给了我们启示,只有传授市场营销技能,才能抓住贫困“痛点”,为贫困户提供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技能。

  帮贫困户树立市场销售意识,需要扶贫干部逐步引导。电视夜校传播的市场动态,干部引导和走访销售点,让王成业了解到了野生蜂蜜的市场行情,为发展适销对路的产品提供了新的参考。

  有适销对路的产品,还要合适的销售渠道。对有需求的贫困户,“第一书记”把最前沿的电商、微信等互联网销售手段传授给山区村民,使其掌握营销利器,进一步增加了脱贫的信心与实力。

  对于贫困户,既要手把手地帮扶,还要引导他们在条件成熟时自己去搏击市场风浪,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才能达到“扶真贫,真扶贫”的目的。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蜂蜜第一贫困脱贫市场
湖北宜都市强力推进水生态保护,集中清理取缔水上渔乐设施 浙江台州市路桥区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