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养殖新闻贵州:“一田两用、鱼稻共生”模式提高稻田综合效益

贵州:“一田两用、鱼稻共生”模式提高稻田综合效益

发布时间:2021-11-25 00:55编辑:水产百科归类:养殖新闻
稻 鱼、稻 虾、稻 蟹、稻 鳖、稻 鳅、稻 蛙……12月28日,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在贵阳举行。会上,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徐成高说,稻渔综合种养充分体现出绿色生态、带动农户广、收入提升快等特点,在提高稻田综合效益,助力脱贫攻坚方面取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贵州厚植生态发展理念,努力推进“一田两用、鱼稻共生”,提高稻田综合效益,助力脱贫攻坚。目前,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267.12万亩、产量6.14万吨、产值15.92亿元,同比增长48.87%、34.65%、29.43%;带动农户75.59万户增收,其中,贫困人口14.11万人。

“围绕脱贫攻坚这一工作重点,贵州主要选择具有绿色生态、‘短、平、快’、覆盖面广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主推了‘稻 鱼、稻 虾、稻 蟹、稻 鳖、稻 鳅、稻 蛙’等养殖技术。”据徐成高介绍,为了保证苗种供给,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一方面在省内合理调配省内生产的苗种;另一方面安排专班工作人员先后到湖南、广西、四川、重庆联系调运稻田养鱼苗种,确保稻田养鱼苗种的供给,切实解决今年鱼苗供给。同时,年初下拨资金455万元支持10个苗种场改扩建,项目建成后,可储备亲本1万组、生产大规格鱼种300万尾、鱼苗3亿尾左右。

强化科技支撑,抓好技术服务。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田间设施、稻田饵料补充、稻田生态调控、稻渔绿色防控、稻渔产品品质等技术研究;深入开展鲟鱼繁殖技术研究;抓好培训工作;建立生态渔业专家库;编写生态渔业读本、技术规范及标准;举办业务知识专题讲座,系统解读贵州稻田综合种养怎么种、怎么养。抓好示范带动,引领产业发展。加大对稻渔综合种养、鲟鱼健康养殖、现代设施渔业示范推广;通过示范,加快推进了我省生态渔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进程。强化资金保障,加大项目投入;加大保供基地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遵义、铜仁、安顺、贵阳等地从北京、上海、广东、江苏、辽宁等省(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组织申报项目。

强化品牌建设,提升产品价值。“剑河稻花鱼”“从江田鱼”“播州乌江鱼”取得地理标志,赤水“月亮湖有机鱼”通过认证。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水产投入品管理、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加强。组织全省企业申报创建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已有16家企业通过初审,目前在公示阶段。先后组织生态鱼产品分别在贵阳、织金及大连参加农产品展会,组织实施贵州生态鱼进入20多家贵阳惠民生鲜超市,社会影响力不断加大。

强化组织方式,助推脱贫攻坚。将带动农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增收、助推脱贫攻坚作为生态渔业发展的根本目的,不断优化组织方式,建立精准规范的利益联结机制,明确贫困群众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份额。大力推行“企业 合作社 农户”组织方式,优先吸纳贫困群众进入企业就业增收,让他们从参与生态渔业发展中获得更多增值收益。发挥好企业、合作社在对接市场、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推广统一发放鱼苗、统一收购成鱼的模式,降低单家独户养殖风险,确保养鱼群众稳定增收。目前,已形成“村社合一 农户” “龙头企业 农户”“省渔业公司 县政府 农户” “专业合作社 农户”等几种带动农户增收较为成熟的模式。

徐成高表示,2020年将重点推进种苗繁殖基地建设;加快现代设施渔业工程建设力度;加强技术服务指导,做好“稻 N”文章,提高发展质量;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新型主体;加强品牌宣传和建设;做好产业扶贫工作。进一步推动扩面增量、提高标准化水平、推动融合发展、拓展省内外市场、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坚持不懈强化为民初心使命,全面推动贵州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出处:人民网贵阳 孙远桃 实习生 王玲玲)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生态渔业综合发展农户
简易传感器可监测海产品中诱发癌症物质 疫情下的春耕:我国42万“水产养殖”企业或复工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