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养殖新闻水产养殖新模式,引领绿色健康养殖新方向

水产养殖新模式,引领绿色健康养殖新方向

发布时间:2021-11-28 01:06编辑:水产百科归类:养殖新闻

在武汉市黄陂区武湖农场,蔚蓝的天空下,一个个蓝色的大圆桶格外引人注目,近距离察看,2米高的桶里面全是水,水里面游动着不同的鱼儿,据了解这是一种新的养殖模式——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模式。该养殖模式是武汉市五七东方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在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专项课题负责人、湖北省院士专家渔业科技服务“515行动”技术负责人、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李大鹏教授科研团队的指导下,完成建设和开展绿色健康水产养殖。其中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尾水处理技术已列为2021年农业农村部重大引领性十大技术之一。

图1 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系统航拍(拍摄 张荣层)

图2 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系统俯视(拍摄 张荣层)

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系统由陆基圆池养殖区和养殖尾水处理区组成。陆基圆池养殖区由18个陆基圆池及尾水前处理池组成,每个圆池由高2米的圆柱体和0.5米的倒圆锥体构成,单个圆池体积为108立方米,单独有进排水系统和增氧系统。养殖尾水处理区通过一系列水处理单元将陆基圆池中产生的残饵粪便、氨氮、亚硝酸盐氮等有害污染物加以去除,净化养殖水体环境为目的,利用物理过滤、生物过滤、去除二氧化碳、消毒、增氧等处理将净化后的水体重新输入陆基圆池的过程。不仅可以解决水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还可以为养殖生物提供稳定可靠、舒适优质的生活环境,为高密度养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图3 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尾水处理区沉淀曝气池和过滤坝(拍摄 李大鹏)

据基地负责人介绍,2021年在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系统相继进行了“中科5号”鲫和加州鲈的养殖试验,养殖全程保持流水状态,每天的换水量为100 立方米/池,增氧设备保持24小时增氧状态,保持日常排污正常,同时定期进行养殖池排污、清洗,通过打开养殖池底部直排污阀进行整池排污并清洗池壁。排出的污水通过前处理池处理后,排入养殖尾水处理区,处理之后的养殖尾水达到养殖用水正常标准,然后通过进水管道进行循环利用。对该模式养殖品种生长和循环水处理系统各环节水质检测结果显示,加州鲈和“中科5号”鲫的生长情况良好;陆基圆池养殖尾水经过沉淀曝气池、过滤坝、净化池的处理后水质达到《淡水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SC/T 9101-2007)的二级排放标准。

图4 科研团队产教融合,开展在线监测(拍摄 宋建)

该模式养殖用水经过净化池-陆基圆池-沉淀曝气池-过滤坝-净化池,同时尾水处理池塘中架设种植空心菜、水芹菜的生物浮床,将氮磷等营养元素进行转化,分解有害物质,养殖水域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养殖废水零排放,养殖模式生态化。与传统池塘养殖相比,陆基养殖密度高、饵料利用率高、养殖周期短、捕获简单,同时具有节地节水、生态环保、集约高效、质量稳定等诸多优点,是今后水产养殖业发展的趋势。通过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模式的示范推广,推广普及水产品健康生态养殖新技术,形成自然环境和谐、渔业结构合理、区域特色鲜明、运营机制新颖的现代渔业格局,实现水产业可持续发展。

撰稿 宋建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养殖处理循环水模式
浙江省金华市水技站到义乌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服务 湖南省益阳市南县明山头镇 水产养殖户有序复工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