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养殖新闻被誉为中国“杂交鲍鱼之父”的大连人

被誉为中国“杂交鲍鱼之父”的大连人

发布时间:2022-09-02 00:21编辑:水产百科归类:养殖新闻
百年风雨洗礼,党旗更加鲜红。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的日子,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无论是改革开放,还是走进新时代,大连地区都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是时代的楷模,是民族的英雄。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与中共大连市委党校、中共大连市委党研室、大连市总工会、大连军分区联合推出“建党百年 100张大连面孔”专栏,意在重温历史,面向未来。让这100张家乡人的面孔,成为城市永恒的记忆,成为大连精神的生动内涵。

“ 建党百年 100张大连面孔”今天刊发第七十期 《 中国“鲍鱼大王”赵洪恩》。

今天

“海八珍”之一的鲍鱼

已经走上中国普通家庭的餐桌

我们得感谢并记住一个名字——

赵洪恩

他让鲍鱼不再高不可攀

他开创的鲍鱼养殖技术

为中国养殖企业(户)带来丰厚的收益

赵洪恩



赵洪恩几十年来倾心研究鲍鱼人工养殖技术,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财富。他曾创造200多项国际、国内科研成果,其中多项填补了国内空白,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我国鲍鱼年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被誉为中国“杂交鲍鱼之父”“鲍鱼大王”。

1937年1月,赵洪恩出生在大连市。1952年,他考入大连水产专科学校(大连海洋大学前身),1956年10月从湖北回到大连进入大连水产养殖公司工作。1981年3月,赵洪恩被派往日本研修学习。半年后,他回国时,带回一个箱子,装了75公斤的资料。1983年3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6年,为实现中国人工养殖鲍鱼的梦想,时任大连市水产研究所所长的赵洪恩顶着各种压力,多方奔走筹集资金,建鲍鱼池,开始养鲍鱼。养殖技术攻关进行到关键之时,由于长期操劳,赵洪恩病倒了。经查他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7种严重疾病,医生对他下了病危通知并要求留院治疗。可是,赵洪恩却拖着病重的身体回到养鲍池边。经过6个月的日夜拼搏,他和工人们一起采了9次苗,均获成功,创造了平均每立方水体繁育鲍鱼7700头的好成绩,比日本的最高纪录还高出3倍多,创造了世界鲍鱼人工育苗史上的奇迹。

1989年,赵洪恩带领大连市水产研究所与一家日本企业合作,建成我国第一个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座养鲍厂,当年就移入50万头壳长2.8厘米的幼鲍进行试养。1990年11月,农业部对他的“工厂化养鲍技术”进行部级鉴定。实测显示:成活率达90.6%!

1995年,为了解决鲍鱼病害的难题,赵洪恩决定对鲍鱼进行杂交。经过近两年的努力,1997年,赵洪恩进行的大规模“RHD鲍鱼人工育苗”取得成功。

2003年,赵洪恩首创“北鲍南养”模式,减少了大连地区养鲍池取暖煤炭的投入,北方小鲍鱼到南方后成活率高达90%,而且生长速度要比在大连快1/4。北鲍南养的成功让大连的20多家养鲍企业纷纷效仿,每年使大连养鲍企业在增产、节能两方面获得显著效益。

从事水产研究五十多年,尤其是拖着多病的身体,二十多年对鲍鱼的重点研究中,赵洪恩曾经7次病倒在工作现场,而病情稍微得到控制,他又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工作中。他不计个人物质回报,无论到哪里,只要有企业养殖中遇到问题,或是请教技术难题,赵洪恩都会倾力相助。各种荣誉为赵洪恩带来的奖金,几乎都被他用做生产科研费。

“我明白,在如今开放的条件下,只要我想当百万富翁,是不困难的。可我是祖国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是党和人民用血汗抚育的高级工程师。在国家外汇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政府还抽出宝贵资金送我出国深造,这养育之恩,我永远也报答不尽。我搞工厂化养鲍,目的是振兴祖国的水产养殖事业,而不是图个人的名利。”1992年,在辽宁省劳模巡回报告大会上,赵洪恩如是说,这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文字: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智曼卿

编辑:小雨

美编:张强

校对:王涛

责编:李元臣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鲍鱼洪恩大连进行企业
日本市场:夏土用丑日来临,进口活鳗销量涨幅有限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所建立的“泥蚶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体系”通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