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养殖新闻救“鼋”行动新进展:人工繁育子一代幼鼋700多只,其中20只放归自然野化状况良好

救“鼋”行动新进展:人工繁育子一代幼鼋700多只,其中20只放归自然野化状况良好

发布时间:2022-10-09 00:22编辑:水产百科归类:养殖新闻
野性十足、增重340g、体表健康……经过专家系统体检,去年9月底野化放生的20只幼鼋中的1只,状况良好。科研完成后,已于6月30日,重新放归自然环境野化。


 ▲ 科研人员对野化鼋进行研究。吕华当 摄 


 ▲ 野化鼋重新回归自然。吕华当 摄 

这只幼鼋是有关专家最近无损伤捕获进行跟踪科研的,经PIT标记扫描识别,证实为野放个体,PIT编号#900202000001820,野放时体重为1560g,目前测得体重为1900g,增重340g。据了解,2020年9月26日,农业农村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在佛山高明主办2020年鼋野化适应性保护活动,20只4-5龄幼鼋被放归高明潭黎水库,开展野化适应性保护的相应研究,并在野化主要区域安装了视频监控设施,方便科学研究和保护野化物种安全。“在野化水域里,我们通过日常视频监控巡查,能看到鼋活动的情况,水库生态环境优良,这批鼋在野外生长得很好。”佛山市高明区农业农村局渔政大队副大队长杜耀勋说。

鼋(Pelochelyscantorii)又称作沙鳖、兰团鱼、癞头鼋和绿团鱼等,主要分布在珠江、澜沧江、瓯江、韩江和闽江各大支流中。鼋个体大,性成熟周期长,因栖息地破坏及人类滥捕,其分布区严重萎缩,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已极度濒危。1989年,鼋被列为国家一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2000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EN),2003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保护物种。

从2014年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对珠江水系绥江和韩江流域鼋历史分布区域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均没有发现鼋个体或者活动踪迹,野生群体极度濒危。此前,珠江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朱新平研究员率领科研团队已开展鼋保护相关工作,于2014年,突破鼋人工繁育技术,截至目前,在珠江水产研究所龟鳖繁育保护研究基地(高明),成功人工繁育子一代幼鼋700多只。


 ▲ 鼋野化区域自然环境。吕华当 摄 

2019年9月,农业农村部发布《鼋拯救行动计划(2019-2035)》,为进一步推进鼋野生群体的恢复,拯救鼋物种作出规划。解决人工繁殖后,野化放生是其中一个重要步骤,珠江水产研究所科研团队正在推进这项科研任务。

“我们希望通过全面系统了解鼋野外生活习性,为恢复鼋在自然条件下生存、繁殖等创造条件,逐步扩大种群,达到维护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效果。”朱新平表示,鼋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提高社会大众的认识和参与,共同发力才能更好更快推进这项工作。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保护水产研究所科研
湖南省泸溪县武溪镇:“稻+鱼 一田双收”助农增收 奥地利初创公司Revo Foods计划今年推出3D打印烟熏三文鱼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