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养殖新闻打破场地限制!产量高、效益好,工厂化养殖模式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浅谈!

打破场地限制!产量高、效益好,工厂化养殖模式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浅谈!

发布时间:2022-11-19 09:47编辑:水产百科归类:养殖新闻
淡水池塘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的主要形式,长期为消费者提供充足、健康、营养的水产品。但随着环保政策趋严、可养大水面减少、产业链集中度提高以及消费升级,水产养殖行业正经历一些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大规模工厂化养殖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名优特种水产养殖正在替代普通家鱼养殖,产业模式转变以适应普通水产消费需求为核心。
 
近些年来在海水工厂化养殖品种中,以鲈鱼、鲆鱼、大黄鱼、石斑鱼、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青蟹、梭子蟹、海参、海胆等为主;在淡水工厂化养殖品种中,罗非鱼、鲈鱼、鮰鱼、鳜鱼、黄颡鱼、黄鳝、河蟹、甲鱼、南美白对虾、克氏原螯虾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水产品种逐步改变了四大家鱼主导消费者日常餐桌的格局。



为何大规模集中工厂化养殖能快速发展,它有哪些优缺点?未来相比较于传统淡水池塘养殖,未来哪种模式会成为大势所趋呢?
 
工厂化养殖的特点

分阶段养殖

规模化工厂养殖分为种苗标粗和成鱼养殖两个阶段,一方面可以缩短养殖周期,提高资产周转率,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控制养殖过程风险。不同的单元可以在养殖过程中某一单元出现问题时不影响其他单元的正常安全生产,同时也大幅提高了设备利用率,使得先进设备的单位折旧成本大幅降低。

封闭式管理

工厂化养殖整个养殖过程都是在室内进行,可以不受季节性气候变化影响全年均可养殖,尤其是反季节可以进一步提升养殖收益。整个养殖过程高度智能化,所需要的人力成本相比较于传统池塘养殖降低很多,同时也能防止外界各种不利条件影响。



循环水再利用
目前很多的工厂化养殖基地,都会配备一套完整的循环水系统,养殖用水通过水处理设备进入养殖单元,再通过底部排污设备将养殖过程产生的粪便、残饵、死虾等影响水环境的物质排入养殖用水处理环节,通过适当灭杀部分细菌,并进行生物调节再培养,将养殖用水循环利用。循环水处理使养殖过程排水量大大减少,可支持高密度养殖,提高效益,同时也节约了水资源,避免养殖污水污染饮用水的情况。


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示意图

工厂化养殖的优势

产品质量有保证

在整个工厂化养殖的过程中确保在种苗选用、饲料投喂、水质控制、微生物菌群调节等各养殖环节得到严格把控,保障水产品的健康生长,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同时保证在相同的生长周期里,产品上市规格基本保持统一,集中上市,提高工厂周转效率。

养殖成功率高

封闭式的工厂化养殖模式避免了传统养殖模式带来的细菌、病害和水体交叉感染,同时最大程度减少气候变化、天气灾害对养殖的不利影响,降低了养殖风险。依托数字化系统对养殖过程的全程跟踪、分析与控制,保证成鱼的养殖质量,从而提高水产品的养殖成功率。
 
规模化生产

集约化、工厂化的生产方式降低了扬之水产品对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的依赖,养殖基地可以灵活布局在大中城市周边,具备近距离运输的时效和成本优势。可实现周年均衡生产,具备反季节生产供应优势,从而满足当地消费群体不同时节对鲜活对虾产品的需求,极大的提高养殖效益。
 
环境影响

传统池塘养殖方式存在产出效率低、占地面积大、污染环境等劣势,难以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集约化工厂化养殖模式具有高效、节水、节地、排放可控的特点。整个过程降低了宝贵的水资源的消耗,防止养殖污水污染其他水体,真正地做到了环境保护的作用。
 
存在问题

工厂化养殖的发展,尤其是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客观上还受限于经济实力、产品市场、养殖品种、养殖规模、经济效益比等因素,主观上还受限于养殖者对养殖技术的掌握和对先进技术的利用。总体上讲,目前仅适合资金充足、技术力量雄厚的生产单位应用,还无法实现如池塘养殖一般的普及性与广泛性,发展中存在问题与其发展的阶段性密不可分。
 
未来发展趋势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作为一种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养殖方式,已经日益受到关注和认可,但其内在的特点和中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了其发展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因此,和许多重要产业问题一样,其发展需要依托政策和科技等多管齐下,共同推进。以求达到循环用水、节能、高效的生产要求,并形成相应的生产管理技术,提高设施的生产效率,规范生产管理。在主产区建立集成示范点,辐射推广循环水养殖技术,推动养殖生产方式的转变。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养殖工厂过程提高循环
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重大项目“池塘生态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启动 重庆市生态渔产业技术体系赴璧山调研养殖尾水治理项目实施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