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养殖新闻广东深圳珊瑚保育计划试水认养模式

广东深圳珊瑚保育计划试水认养模式

发布时间:2016-01-19 09:01:45编辑:水产百科归类:养殖新闻
  频道报道,这几天,夏嘉祥和深圳市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下称“联合会”)的小伙伴们忙碌并快乐着,因为联合会终于有个“家”了——“潜爱大鹏”珊瑚保育站(下称“保育站”)。    保育站由深圳大鹏新区出资兴建,联合会义工自行设计、监理、承建、吊装。虽然仅仅是沙滩上几只小小的集装箱建筑,但在夏嘉祥等人看来,这不仅解决了一直困扰他们的珊瑚保育作业的装备储存和潜水义工的后勤保障问题,是政府、民间共同参与环保建设、不懈努力创新结出的硕果。未来,这里将成为大鹏半岛珊瑚保育作业的后勤保障基地,也将成为深圳海洋环保公众教育的重要课堂。    领养珊瑚宝宝    “潜爱大鹏”是由大鹏新区管委会和磨房网共同发起,召集潜水员及义工共同参与的海洋珊瑚保育公益活动。    而进行大鹏海域珊瑚保育工作,包括珊瑚资源普查、人工珊瑚礁建构、人工珊瑚认养种植等,推动大鹏新区珊瑚保护区建设,改善大鹏半岛海洋生态环境,是“潜爱大鹏”的任务之一。    作为承接上述活动的社会公益组织,联合会在2012年正式成立,得到很多潜爱义工及企业、家庭、个人的支持,吸引了一批热爱海洋公益活动的人士参与。联合会目前有会员1100多人,会员以珠三角人员为主,也有来自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菲律宾以及港澳台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志愿者加入,经常参与联合会活动的有40多人。    夏嘉祥是联合会的秘书长,如今,他已辞去工作,把精力都放在了珊瑚礁保育上。2013年起,在他的建议下,联合会采取社会认捐、认养珊瑚的方式,在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广东海洋大学专家的技术指导下,联合会对认捐的珊瑚进行海洋投放和人工保育,“以此来让社会更多人参与到珊瑚礁的保护工作中来。”    夏嘉祥说,2014年联合会共成功投放6座人工珊瑚礁,种植珊瑚苗400余株,今年再次投放10座人工珊瑚礁,种植珊瑚苗2000株。截至7月31日,已有7家企业51位个人进行认捐,认捐总金额为22.2万元,“都是他们自己找上门来要求认捐的,保育站建成后,预计将来会有更多企业和个人认捐。”    陈明锴是深圳市红岭中学的高二学生,去年他在深圳书城看到“潜爱大鹏”的活动图片展之后,对联合会的活动产生了兴趣,当年他找到联合会的负责人认捐了10株珊瑚苗,今年他还把全家都拉进了联合会。    与陈明锴不同,深圳市民陈文斌是受到她爱人——来自英国的David Macphee的影响,加入到珊瑚礁保育工作的,她今年认捐了5株珊瑚。    “认捐也只是一种手段,认捐后,都想进一步了解珊瑚礁的生长、保育等情况。”夏嘉祥说,这样就能唤起更多人对海洋环保的专注和支持。    理念源自潜水    谈起加入联合会来进行珊瑚礁保育工作的初衷,夏嘉祥说,这些想法源自于“玩”——玩潜水。    夏嘉祥是一名潜水爱好者,于2009年加入潜水队伍,而作为一位潜水爱好者,他会经常性地到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岛国或临海国的海域潜水,久而久之他发现,这些国家海域的海底比深圳海域海底的生态都要保护得好,“珊瑚等海洋生物要密集,海水要漂亮。”    于是,夏嘉祥便想着能做点什么来缓解甚至改变这种情况,而他了解到,珊瑚礁是海洋环境中物种最丰富的海洋生态类型,几乎所有海洋生物都有代表生活在珊瑚礁中。对于海洋鱼类来说有近1/3的种类生活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    但在最近短短的几十年中,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人为的破坏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双重压力,使整个珊瑚礁受到极严重的创伤,形成了全球性危机。由于污染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世界上超过1/5的珊瑚已经消失。    从保护珊瑚礁做起!彼时,夏嘉祥通过朋友认识了“潜爱大鹏”的几名创始人,并加入了珊瑚礁普查计划,该计划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2007年从香港引进,帮助当地调查人员学会监测珊瑚礁健康的方法,并获得珊瑚礁修复技术手段,从而以可持续的战略管理珊瑚礁,“不能让我们的后代只能从书本上看得到珊瑚。”    “光是调查珊瑚礁情况还不够。”于是,2012年,夏嘉祥和他的团队一起希望能在珊瑚礁保育工作上走得更远,“真正地做些事情,最开始从清理海底垃圾做起。”    呼吁更多人关注    于是,2014年10月25日成立了联合会,珊瑚保育计划以期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支持、社会参与的形式,调动社会各界持续关注和参与大鹏珊瑚保育计划。保育站也由此在今年正式诞生。    深圳大鹏新区经济服务局副局长段晓伟说,保育站的建立正好契合大鹏新区“三岛一区”(生态岛、生物岛、生命岛和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战略定位,政府也非常支持联合会珊瑚礁的保育工作。    同时,联合会也得到广东海洋大学珊瑚保育专业人士肖宝华、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珊瑚保育员”廖宝林的帮助,让他们的工作跨过了盲目摸索的阶段。他们慷慨地分享出研究了六七年的专利技术,为“潜爱大鹏”做技术指导。他们设计了一款全新的人工珊瑚架,外形有点像一口大锅,也有点像一只外星飞船。    对于珊瑚礁保育工作,廖宝林说,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一是因为珊瑚的长势非常的慢,一年只能长2—3cm,有些团块状的珊瑚一年只能长2—3mm,所以见效成果没有那么快,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不懈努力;二是海洋的自然条件非常恶劣,不像陆地上的生物随时可以观察到,水下工作是一项高危行业,我们需要潜到水底去开展工作,需要遇上好的天气、潮水、能见度、潮流等等才能下水观察和工作;三是水下作业时常会遇到一些鱼网,如果不小心被缠住也是非常危险。    因此,廖宝林建议,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珊瑚礁、关注海洋生态环境,更多的人参加珊瑚保育活动。特别是近岸的珊瑚礁资源,希望少一些人为的干扰,多一些保护。执法部门应加强对珊瑚礁海域的执法力度,政府要引导近岸渔民转产转业,减少渔民对近岸海洋的依赖。
  【关键字】:水产网 珊瑚 海洋生态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珊瑚珊瑚礁保育联合会
史氏鲟鱼仔鱼培育技术介绍 如何优化水产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