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养殖新闻一亩田能收万元钱?——江西赣州上犹县营前镇稻田养鱼立足生态富农

一亩田能收万元钱?——江西赣州上犹县营前镇稻田养鱼立足生态富农

发布时间:2016-03-29 04:10:19编辑:水产百科归类:养殖新闻

    很久没听过稻田里养鱼了。近日,上犹县营前镇梅里村传来党员干部带头走出了一条稻鱼混养生态路。

  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养肥鱼,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此方法可使水稻增产一成左右。7月16日,记者在梅里村真切地看到这一幕。“村干部带着我们搞禾花鲤稻田养殖,不仅免费提供技术,还帮着解决就业,做得好的话每年能赚万元。”村民黄有升说。

  梅里村地处偏远,是远近有名的老大难村和贫困村,原来的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观念陈旧、宗旨观念不强、制度也不健全。面对现实,刚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李增逵没有退缩,他有着自己的打算:“发展才是硬道理。村民强烈的致富愿望就是发展产业最坚实的基础。”

  梅里村有养鱼的传统,村民有一些养殖经验,村里水源充足、农田地势较平缓,比较适合发展养鱼产业。而且稻田养鱼具有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收益高的优势,适宜于千家万户。“发展稻田养鱼,既能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又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李增逵坚信。

  如何把大家都号召起来自愿养鱼才是最要紧的。李增逵决定自己首先出资干起来。李增逵带头出资5万元,在他的带领下,村主任黄平遂、村计生专干钟秀珍和村里刚来的大学生村干部史炜真也都纷纷筹资。半个月,村里筹到资金20万元。

  接下来就开始流转农田土地。大家看到村支书这么上心发展养鱼产业,纷纷把土地拿出来流转。150余亩土地马上到位。村里立即成立了稻花香生态鱼养殖合作社。同时,聘请本村有多年养殖经验的扶贫户黄居绕为技术指导员,黄居训、黄大贵等为合作社工勤人员。

  在村民黄大维家的稻田里,记者看到他正在察看混养的鲤鱼。“先在田埂边铺一层塑料薄膜,然后把水灌满到15厘米至20厘米深。中间要留几条垄沟出来,一般都是80厘米到1米。一是方便鱼活动,二是为稻谷通风。”黄大维边说边用手比划着。据了解,鲤鱼吃的都是稻田里的稻花、昆虫等天然食物,因为混养在稻田里,所以跟养在水库、鱼塘里的鲤鱼口感上有很大的区别。黄大维说:“稻田养出来的鱼,鱼鳞很细嫩。水库跟池塘的鱼,鱼鳞是硬的。鲤鱼在池塘水底1米处,这样阳光照射很少,鱼鳞就硬。” 村民在禾花鲤稻田混养中逐渐摸到了一些经验,说起来头头是道。

  “稻田养鱼一亩田湿谷产量1400多斤,比普通田多出200多斤。”技术指导员黄居绕指着稻田中央宽宽的垄沟说,水稻植株之间的间距加大,能加强稻田通风,也给鱼腾出更多的活动空间,水稻不会减产,而且不用施肥、打虫,“管理得好的话,一亩田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是不成问题的”。

  看得见的经济效益,让原本依赖技术、资金扶持的村民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抛弃了观望、犹豫的心态,纷纷出资加入合作社,共同参与生态鱼养殖。

  “基层还有不少贫困户,党员干部带领村民共同发展、共同致富才是关键。”李增逵告诉记者,“发展稻田鲤鱼也能种出万元田,关键要在稻谷上做文章。单靠卖鱼增收有限,要让生态附加值更多地体现在水稻上。”他还说:“目前,村里共有22户精准扶贫户参与了禾花鲤稻田养殖,基地共投入资金25万余元,投下了30万尾鱼苗,预计利润将达到15万元,人均可增收1万元左右。”

  “接下来,我们还想多引进一些技术,如灯光引虫的技术,在每块稻田里安装一盏灯吸引昆虫。山区昆虫多,昆虫看到有光的地方都会聚集过来,一旦撞上灯泡,就会掉到水里成了鲤鱼的美食。”李增逵一步步地把稻田养鱼的生态梦想变成现实。(张君泽 刘霞 记者徐金侦)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稻田养鱼村民发展养殖
甲鱼冬眠期如何防治患水肿病 人造海蜇片的加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