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养殖新闻张祥喜收集90多件浙江台州老渔具

张祥喜收集90多件浙江台州老渔具

发布时间:2016-04-03 04:20:13编辑:水产百科归类:养殖新闻


张祥喜在晒渔具

展示泥船

展示撩兜

    伏季休渔期间,择来一个凉爽天日,椒江区章安街道谢张村的古董收藏店就此开张晒物件,当天晒的是渔民讨小海古旧渔具。

这是渔民代代流传下来的一整套讨小海渔具,泥马船、马笼、小榔头、弹涂艇、木制小蛏桶、虮桶、虾推、鱼罩、刮小蛏袋……90多件,差不多囊括了台州地区渔民讨小海生产用具。

    收集古玩藏品600多件

    院子里“晒”渔具


    渔具晒在院子里,宛如一览无余的艺术品展出。许多大小伙子赶过来观赏,孩子们像观看稀世珍宝似的叽叽喳喳闹得欢。

    一位16岁的初中生说老师带他们参观农家乐时看到过古旧农具,但这些讨小海渔具不曾见到过,实在稀奇。这位初中生是三门人,三门湾海域是讨小海捕捞方式历史最悠久的沿海区域,初中生是张祥喜的亲戚,是到张祥喜家作客的。张祥喜就是这家收藏店的主人。张祥喜对初中生说:“你爷爷是渔民老讨海人,过去一家人靠你爷爷讨海捕鱼为生。你爸爸年轻时体验过讨小海,后来改变了讨小海的生活方式,办起了眼镜厂,靠眼镜业营生。如今你爸爸也已淡出了讨小海行业,何况你们这一代,根本认不得讨小海的各种工具了。”

    张祥喜现场讲解道:“这些渔具,记录了渔民们祖辈的勤劳与智慧,让孩子们记住渔民以海为生、靠海吃饭这一段生活方式的历史,不要忘记渔民的后代,从小学会吃苦耐劳、勤奋上进。”

    张祥喜,70岁,章安谢张村木匠出身的古董收藏家,18年来与搭档张学先一起从黄岩、温岭、椒江、三门、临海等地收集古玩藏品600多件,放在收藏室里展示。2014年,台州博物馆馆长劳宇红,发出征集海洋文化藏品工作意见,委托张祥喜搜集讨小海渔具,挖掘、整理“讨小海” 习俗,要使这一古老多彩的传统习俗重焕活力。张祥喜积极响应,与张学先一起,走村串户,全面搜集。

    随着现代海水养殖业和大规模远洋捕捞的兴起发展,“讨小海”这种传统习俗已逐渐淡出视野。在当时,讨小海渔具是渔民讨海捕鱼营生的特制工具。现如今,想找齐一套完整的渔具已经很难了,年轻人办厂做生意的多,压根儿没经历过讨小海这般的苦活,不知道这些渔具干什么用的,更不懂得讨小海的每件渔具的用途。但细心的张祥喜则从身边找寻,不断搜集到台州沿海一带一整套讨小海渔具,摆放在他的老屋里,让老渔民回忆回忆,让年轻人见识见识。张祥喜指点着件件渔具,向笔者娓娓讲述讨小海及其渔具这些藏品的由来。

    疾行如飞的滑行泥马

    台州有漫长的海岸线,丰富的水产资源。俗语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台州的三门、玉环、温岭及临海沿海渔民自古以来靠海水养殖为生,但更多的当地渔民是在潮汐间隙,也就是在潮水退后,背着网,带着特制的工具,走进滩涂、礁石、沙滩,捕鱼虾、捉蛤蜊、挖蛏、捡泥螺、敲牡蛎、拾贝壳……

    由于当时生产工具落后,沿海渔民无法出海进行大规模捕获各种鱼类,只得在近海滩涂上捡些小鱼小虾养生度日。日久天长,人们趟进滩涂打捞小鱼、小虾、小蟹经历多了,渐渐地熟悉和掌握了海洋和海涂里各种生物的习性,不断摸索出海洋生物的生活规律,各种特殊的捕捞工具也随着制造出来了,并不断改进,形成了一种近海涂面特独的捕捞方式——讨小海。讨小海就是当地渔民一代又一代延续的生产方式。

    泥马是渔民下海涂作业时行走的工具。由于潮涨潮落,一些泥沙就在海岸线附近沉淀下来,形成了大片的滩涂。如果一脚踩下去,海泥就会浸到脚踝,弄不好会没到膝盖,有时候可能会淹没腰部。所以,讨小海渔民下海涂钓“弹鰗”(跳跳鱼)、捉蛏、拾泥螺等活动时,除了带上篮子或木桶外,必需带上像马一样的海涂交通工具——泥马,以便在容易淤陷的海涂上能快速行走,不至于出现危险。

    张祥喜指着收藏的泥马介绍道:泥马,有些地方叫海马,大多是木制的,狭长形,前尖后宽,与雪橇有点相似,却又不同。泥马以实用便捷为主,没有一定的规格,长短宽窄因个人喜好而各异。泥马底部的撬板必须刨光,头部呈上翘状,这样就可以在海泥上来去自如。泥马还安装有扶手,固定在撬板的前部,用来把握滑行的方向。泥马的前端还留有空位,专门用来放置木桶或雨具,由此可见这还是一种运载工具。据说,泥马的受力面积相当大,装上个百来斤重是不成问题的,仍能滑行得飞快。

    张祥喜说,驾驭泥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讨小海的人,扛着泥马下海涂,双手握住扶手,一只脚半跪在泥马里,另一只在泥涂上蹬,泥马就会在海涂上疾行如飞,故有“海涂轻骑”之称。泥马不是每个人都能熟练驾驭的,如果初次尝试,一味求快,很容易摔倒,浑身上下落满泥巴。如果摆稳扶手,让身体平衡起来,就能跑得非常快,而且动作逐渐变得有规律,不会一脚深一脚浅。

    “泥马”有民间传说

    “‘泥马’ 有传说。”张祥喜的伙伴李岳江告诉笔者,在《温岭民间文学》中,记载有《陈氏始太婆祝氏娘娘的传说》一文。相传唐朝年间,有个乐善好施的祝氏太婆,看到讨小海的人下海涂非常艰辛,并经常出现被上涨的潮水淹没的惨祸,心感痛楚。有一天,她坐在一张板凳上,突然想象出把板凳翻倒,四脚朝天,将自己的一只脚跪在板凳中间,两手扶着凳子的两脚横档,另一脚着地向后蹬,让凳子滑地前行,这个试验让她茅塞顿开,于是她忙找来一块长方形木板,钉成一只木小船,并在木船上设置了把握方向的横档扶手以及可以放小木桶和雨具等空间位置。小船做好后,放到海涂上试验,果然灵验,不仅滑行速度快,像陆地上马跑似的,而且因其受力面积大,下海涂安全有保障。于是,大家管祝氏娘娘创造的工具为“泥马”。从此周边讨海人学制了泥马,底为滑板,前有扶手,形似海马。采滩人“骑” 上“泥马”,一脚踏板,一脚踩滩,滑翔而行,边行边采,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责任编辑:泮非非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小海渔民渔具工具台州
马国发现约百艘中国船“入侵” 中方 鱼受精卵需防水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