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养殖新闻山东青岛崂山区建水下“安全屋”引鱼虾蟹落户

山东青岛崂山区建水下“安全屋”引鱼虾蟹落户

发布时间:2016-04-21 07:38编辑:水产百科归类:养殖新闻





  当潜水员和潜水机器人下潜到22米处,在海底可以看到成片的海藻,人工鱼礁体上还附着牡蛎、海胆,不时还有鱼游过……昨天,记者从崂山区海洋与渔业局得知,经过一年多的紧张施工,崂山湾公益海洋牧场二期已经建成,第五次海底摄影也有了更多的收获。

  公益海洋牧场建成

  崂山区渔业局海洋牧场建设办主任周毅介绍,为了保护崂山湾海域的渔业资源,尽快恢复海洋环境,崂山区启动了崂山湾公益性海洋牧场工程建设,目前全部建成。

  崂山区的公益性海洋牧场位于崂山湾东南海域,分为三大功能区。会场湾人工鱼礁区面积约56.9公顷,投放礁体约2.5万空方,功能定位为资源保护型鱼礁区;兔子岛西南侧人工鱼礁区面积约为56.5公顷,投放礁体约3.5万空方,功能定位为休闲生态保护型鱼礁区;女儿岛(狮子岛)东南侧人工鱼礁区面积约56.5公顷,投放礁体约2.4万空方,其功能定位为生态保护型鱼礁区。海洋牧场共使用海域600公顷,总投资4700多万元,这是我国北方第一个公益性海洋牧场。上万空方人工鱼礁体插入平缓的海底,形成道道水泥矩阵,等于给鱼虾营造了“安全屋”。

  多年不见鱼种出现

  “我们还投放了200多条废旧渔船,在兔子岛海域移植了100亩海藻,另外将在会场湾移植藻类。”周毅说,青岛市、崂山区海洋与渔业部门还在3个鱼礁区增殖放流梭子蟹、对虾、海蜇、鱼苗等,海底的“安全屋”得以让鱼虾安全地繁衍生息,移植的海带、裙带菜和鼠尾藻也给鱼虾净化了水质,改善生态环境,更有利于修复海洋资源。

  周毅介绍,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海洋牧场里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条生物链条,近海资源逐渐得到修补,鱼虾增多。“平常不多见的小黄鱼、鲈鱼、黑头等也出现了,估计明年兔子岛、狮子岛海域也会成为市民垂钓的热门海域。”

  记者联系上了会场社区的老渔民杜先生,聊起海洋牧场带来的好处,他高兴地告诉记者,一些老渔民三四十年都不多见的鱼种,现在偶尔也能出海捕捞到。“今年我们头一次打捞上来"牙敏鱼",一上岸每斤卖到了200元,一条就有三四斤重,今年已经捞上来10多条了。”杜先生说,往年不多见的大鱼,今年也多了。

  “我们的渔船出去一个多小时,能捕捞上100多斤螃蟹。”杜先生告诉记者,会场湾有了牧场后,他们的特产——会场梭子蟹产量大增,捕捞量是去年的两倍多。

  机器人下水拍进展

  为了记录海洋牧场建成后带来的生态变化,崂山区海洋与渔业局启动了海底摄像工作,跟踪3年后得出最终效果评价报告做影像资料。从去年开始,摄制组已经完成了五次拍摄,每一次都有所收获。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了海洋牧场水下摄制组的张主任。张主任介绍,今年8月27日,摄制组在兔子岛、狮子岛海域选取了5个拍摄点,分别派潜水员和水下机器人下水拍摄。“潜水员每次只能拍摄10分钟,而水下机器人可以拍摄30分钟。”张主任介绍,通过这次拍摄,他们发现人工鱼礁体上附着大量的牡蛎、海胆、海藻,长势喜人。

  在分析五次拍摄的变化时,张主任说,他能感受到海底森林的变化,“鱼虾已经适应了海洋牧场的环境,各种鱼类、贝类等也是逐渐增多。”

  (记者 陈勇 通讯员 王俊杰) .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海洋牧场拍摄记者海底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监督监察总队第二支队借伏休季节大力推进船员证书换发工作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严寅央副巡视员赴台州市大陈调研渔民转产转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