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养殖新闻重庆巴南张洪勇:外地泥鳅运输难 咱们干嘛不自己养?

重庆巴南张洪勇:外地泥鳅运输难 咱们干嘛不自己养?

发布时间:2016-06-11 01:19:50编辑:水产百科归类:养殖新闻

    “我今年的泥鳅产量达到了6万斤,按每斤18元计算,估计能卖100万元,净赚二三十万元。”近日,重庆巴南区接龙镇新湾村村民张洪勇,望着不时翻腾着水花的泥鳅养殖基地,脸上掩饰不住喜悦。

    “多亏了石书记。”张洪勇接着说,自己第一年养泥鳅就成功,很大程度上离不开该村党委书记石光元的技术支持和带动。

    瞄准市场空白养泥鳅

    39岁的石光元早年当过小包工头,攒下了近百万元财富。2008年,巴南区开展“能人治村”时,石光元被村民推选为村干部。2011年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后,他带领乡亲们修了24公里人行便道,让摩托车能开进大部分村民的院坝。

    交通条件改善后,他发现,新湾村年平均气温18.6℃、森林覆盖率近70%,但因为大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村里产业乏力,守着青山绿水却“要饭吃”。

    2013年初,他调研市场时看到,重庆市场的泥鳅需求量旺盛,但泥鳅大多靠江苏、山东等外地运入,本地泥鳅并不多。不少水产贩子告诉他,外地泥鳅长途运输,弄不好会有不少死鳅,如果是本地泥鳅,他们宁愿每斤多出一块钱收购。

    “这不正是个契机吗?”石光元这样想。

    瞅准这个市场空档后,他先后到江苏等地拜师学艺,并在当年4月投资50万元,将20亩稻田改造成泥鳅养殖基地,从海南引进4000斤左右种鳅苗,开始精心饲养。

    掌握自繁自养关键技术

    石光元走的是“自繁自养”的路子。他算了一笔账:一尾一寸长的鳅苗,引种要花费0.2元,而自己繁育到同样一寸长,平摊下来顶多5分钱,一尾鳅苗至少节约0.1元钱。“我养泥鳅不光自己致富,还要帮乡亲们寻一条致富的渠道,培育村里的产业,如果成本过高,乡亲们风险就大,赚钱就少,带动性就差很多。”

    通过近两年的摸索,石光元完全掌握了打针催产、幼苗吃食、何时放养、天敌防护等关键技术,靠着技术和积累的经验,他每年能自孵鳅苗2000万余尾,可节约成本40万余元。

    如今,石光元“自繁自养”的泥鳅模式开始产生效益。“去年我卖鳅苗收入40万元,卖商品鳅收入12万元;预计今年商品鳅能卖6万斤,按每斤平均18元的价格,收入将超100多万元,加上40多万元的鳅苗收入,我今年收入将在150万元左右。”

    带动养鳅村民初尝甜头

    为了扩大泥鳅的知名度,夏天到来时,石光元结合接龙镇“万亩良田基地农耕体验季”,还开展了“捉泥鳅亲子体验活动”,吸引主城父母带孩子来体味童年。

    目前,新湾村部分村民在石光元的“泥鳅经”里看到了经济前景。

    在石光元的技术支持下,村民郭廷刚和张洪勇成为首批养殖户。据了解,今年,郭廷刚的养殖面积在4亩左右,按照亩产3000斤计算,收入在21万元左右;张洪勇的养殖面积20亩左右,今年销售收入在100万元左右。

    “现在已有四、五户村民表示,明年不准备外出打工了,也跟着我在家学养泥鳅。”石光元说,下一步,他将和朋友投资千万元,打造以泥鳅为主题的、占地400㎡的休闲旅游度假村,建成后,主城市民可到这里来开展捉泥鳅、垂钓泥鳅、烧烤泥鳅、吃特色泥鳅宴等活动。


    记者 颜安 通讯员 张应友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泥鳅收入村民左右今年
浙江丽水青田县现代生态渔业规划评审会在青田水利局召开 江苏南京浦口区部署2016年全区水产品药物残留快速检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