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养殖新闻守望!裸鲤族群在青海湖的“复生”

守望!裸鲤族群在青海湖的“复生”

发布时间:2016-06-24 07:57:43编辑:水产百科归类:养殖新闻
  6月7日,几百条带着黄色小信标的裸鲤,在青海湖周边进入自然河道。信标将传回它们的洄游习性、生存能力、种群分布相关的准确信息。
  而就在2004年,这个青海湖的独特种群却上了《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评估等级为濒危。
  “目前青海湖裸鲤资源量6万多吨,人工增殖放流对青海湖裸鲤资源的贡献率是23%,12000多吨是人工增殖。”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主任史建全说,这个一直守望裸鲤的汉子,亲历了青海湖裸鲤从2592吨到6万吨的“复生”。
  2592吨!拉响濒危警报
  2002年,人们才第一次精准探测到了青海湖裸鲤的资源量,“2592吨,这个数据是二次核查得来的,而且借助的是中科院水生所的技术和设备,”回忆起当时的探测手段,史建全仍有捉襟见肘的感觉。
  这个结果让人们了解到青海湖裸鲤的危难形势。
  为此,在青海省科学技术厅立项的《青海湖裸鲤资源动态监测与管理》项目中,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包括青海湖渔业生态环境、青海湖面积变化、海拔高程变化、湖水体的理化因子、裸鲤资源量、饵料生物状况,用了3年时间,这个课题做的非常细。”史建全说。由于项目异常扎实,研究成果荣获了2005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从此,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每年都会组织开展裸鲤资源量动态监测,直至2015年,监测探明青海湖裸鲤资源量达到6万多吨,封湖育鱼成效显着。
  人工繁育!打有准备之战
  除了对裸鲤资源及环境进行科学评估外,如何让资源量上涨是首要问题。人工繁育,随后放归是重要的手段。
  “这一点,我们是有技术储备的,”史建全说,裸鲤人工繁育是经历了20年的摸索实验阶段。上世纪70年代,青海水产所对青海湖裸鲤的状况却几乎一无所知,内蒙古却会从青海湖往乌梁素海、黄旗河引种青海湖裸鲤进行自然资源增殖。交流合作中,青海水产所开始关注裸鲤问题。从基础生物学、外部形态、雌雄鉴别,所有的研究都从基本功开始。
  1981年,青海水产所重新组建,工作核心就是要攻克人工繁育难题。1983年7月31日,青海水产所第一次实现技术突破,完成草鱼的人工繁育技术。1985年,突破鲢鱼人工繁育技术,这样,青海水产事业才算有了起步。
  “1988年,我们基本做出了人工繁育工作,培育的也非常好,这算第一次把青海湖裸鲤人工繁育的问题攻克了。”史建全说。
  人工繁育鱼类,温度是关键问题。西宁温度比环湖地区至少高3℃,过不了一周,裸鲤就受不了。更重要的是,当时只想着引种鱼龄大、性腺发育成熟的,没想到到了西宁,性腺反而退化了。
  “选规格小、成熟度稍差点的,让它慢慢适应,就像哄小孩一样,在你的精心呵护下,它不产它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史建全笑着说起往事。
  步入正轨!系统研究拉开帷幕
  自2002年始,裸鲤救护中心先后承担了《水域生态环境》《青海湖裸鲤原种保存》《青海湖裸鲤人工增殖放流》等多个项目。特别是人工增殖放流工作,截至2015年,已经在青海湖投放了9000多万尾鱼苗。青海湖裸鲤资源量的快速提升,人工增殖放流功不可没。裸鲤资源量有这么大幅度的提升,还得益于环境的改善,当地政府彻底解决了广受诟病的拦河筑坝问题。2016年,2个湟鱼家园、7个过鱼通道按期竣工投入试运行,解决了人畜饮水、农田灌溉、泄洪调闸、湟鱼洄游等问题。
  从2006年到2012年,裸鲤救护中心利用6年时间做青海湖饵料生物调查。结果显示,整个青海湖竟然能支撑起42万吨的青海湖裸鲤资源量。
  对青海湖裸鲤开展的研究表明,裸鲤族群的繁荣与否仍时刻处在变数上——
  甘子河是靠近青海湖北角的一条陆封淡水河,由于雨水充沛,河水上涨后淹没了附近牧户的草场,牧民为保护草场私自开挖大坝,使得甘子河的淡水顺势注入了青海湖。青海湖裸鲤就迎着水势,溯河而上进入甘子河产卵。原本甘子河内就有种被命名为甘子河裸鲤的湟鱼。那么问题来了,甘子河裸鲤会不会也进入青海湖?它是能适应青海湖水体环境?它们会发生杂交吗?如果它们和平相处了,又会不会打破青海湖环湖原本趋于稳定的生态平衡?……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要面对的问题仍在相继到来。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青海湖人工资源繁育
湖北省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中心—“全国虾王”助推器 江苏南京一老人凌晨取虾笼 不慎掉入废井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