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泥鳅养殖重庆开县:12万尾泥鳅苗在稻田“安家”

重庆开县:12万尾泥鳅苗在稻田“安家”

发布时间:2016-06-27 08:10:44编辑:水产百科归类:泥鳅养殖

“今天下午合作社要往稻田里放泥鳅苗,你们喂的鸭子莫再往田头放了……”6月5日清晨,在临江镇响石村4组王家院子,村支书陈万祥把大家召集起来开院坝会。

“陈支书,你只说鸭子莫往田头放,我家的鹅还是可以到田里去溜一圈嘛!”村民熊圣垚打趣说。
“老熊,你在合作社干1个多月挣了万多块钱,腰包鼓了就不管别人了?”“你要是把合作社整跑了,我们大伙儿到你家去干活拿工钱……”村民们七嘴八舌对着熊圣垚“炮轰”。
12万尾泥鳅苗在稻田“安家”
6月5日下午,在响石村4组的生态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放养泥鳅现场,老板张勇和管理员四下一望,没有看到鸭群,心里感到十分欣慰。
村民们纷纷从家里赶来看稀奇,他们站在皮卡车周围,盯着货箱里捆扎严实的塑料袋问道:“这么小的泥鳅,是从哪儿弄来的?要好久才能长成大泥鳅换成钱?”“我种了几十年的庄稼,头一次看到田里不撒肥料不打农药,就不怕稻谷发生病害,导致产量不高吗?”
面对村民们的疑问,张勇作了回答:“这泥鳅苗是从郭家镇大西村养殖孵化基地拉过来的,泥鳅靠吃水里的虫和水稻中的虫子生长,放养3个月就能卖钱。至于水稻的病害嘛,有镇里的农技员坐阵,我心里踏实。生态种养殖当然要施有机肥,稻米成了绿色食品,卖出的价格相对要高些。”
“原来生态就是这么个搞法呀,总算是开了眼界!”一位种田的“老把式”说。
放养泥鳅开始了,只见工人们将装有泥鳅寸片苗的塑料袋扛到田边,往站在深水沟的管理员面前轻放,管理员打开袋口往里面倒入几滴聚维酮碘溶液稀释、消毒,然后慢慢将泥鳅苗往外倒。30分钟后,12万尾泥鳅苗在稻田的深水沟“安家”,欢快游弋。
村民的腰包鼓了
张勇是郭家镇大西村村主任,他看中了响石村土地平整的优势,流转了180亩稻田发展生态泥鳅养殖。为了让泥鳅在稻田里“安家”,合作社请工人将田埂边沿用塑料薄膜封住,每隔3米插入一根钢管,用塑料网结成天网,避免鸟类到田间采食泥鳅。
“镇政府引进的这个合作社,每亩流转费450元,我家的3亩田补了1350元,平时帮忙管理也有工钱,每月都兑现。”响石村4组的队长王家贵说,比起以前种水稻,他的收入高了很多。
村民郑乐香站在田埂边小声说:“我家的流转费还不到900块,栽了6天秧苗,挣了480块。合作社还是把熊圣垚整肥哒,我看到他结工钱的时候,一万块钱封条都没扯,还另外结了百多块零钱。”
“犁田、抓田沟的活路有几个人得行?每天做完活回去,全身像散了架一样,你以为那个钱好挣啊!”熊圣垚回应说。
王家贵见两人话不投机,连忙岔开话题:“秧栽下去,活路又来哒,田里野草长得快,明天要安排人来扯草了。”话音刚落,郑乐香立即为自己争取到了扯草的名额。
农技员提供技术支持
说到平时在合作社派工人,王家贵打开了话匣子:“事情多,今天请人挖沟,明天请人开缺口,马上又需要人为秧田除草、扎塑料网,忙的时候要请10多人做工,每天开的工钱是80块钱。”
谈到科学管理,王家贵将临江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李强推到记者面前,李强介绍说:“临江镇派了一名农技员专门为合作社服务,将整个稻田区分为若干个小区,安装全方位监控,每片稻田都记录在数据库,消费者可通过扫描该区的二维码获得信息,了解泥鳅的生长过程,让产品的质量更加透明。”
王家贵指着远处在田埂上忙碌的身影告诉记者:“那就是镇里派到合作社的农技员,每天都在稻田周围转,把秧苗的生长情况记录在电脑上。他调解矛盾和纠纷也有一套,几句话说到点子上,没得哪个工人不服气的。”
李强说,该专业合作社解决了80多人就业,贫困户达25人,预计每年增加收入14400元。形成规模后,将带动更多村民参与,促进养殖业链条式发展,为生态农业打下良好基础。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泥鳅合作社稻田村民
池塘养鳜鱼中常见病害防治技术要点 黄鳝苗下箱前准备工作事项,鳝苗放养进网箱前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