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虾类养殖对虾病的安全用药

对虾病的安全用药

发布时间:2015-04-24 09:30:22编辑:水产百科归类:虾类养殖

导语:当虾发病后,要对症选药,并正确用药。任何一种药物都不能包治百病,如果使用不当不仅不能防治疾病,甚至还可能使疾病加重。

当虾发病后,要对症选药,并正确用药。任何一种药物都不能包治百病,如果使用不当不仅不能防治疾病,甚至还可能使疾病加重。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药害事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不同的药物针对不同的虾病才能起到作用。因此,在选用药物时应注意种间差异,不仅要注意所选药对患病对虾的安全性,也要考虑对未患病对虾的安全性。一般来讲,虾病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病毒性疾病,此种病发病率较高,若是感染病毒就很难治愈,应以预防与治疗相结合,在购苗时要筛选不带病毒的虾苗,减少换水量甚至不用换水,有效的使用微生物制剂,相对地减少病毒入侵机会,当疾病刚发生时除进行水体消毒,再添加免疫多糖或维生素C以增强虾体自身的抵抗力。也可在饵料中添加0.05—0.08%恩诺沙星连续投喂4—5天。第二类是细菌性虾病应使用抗菌类药物内服加外消,内服药可用0.05—0.5%土霉素制成药饵连续投喂5天,外用药可用二氧化氯或漂白粉进行药浴消毒。第三类为寄生虫病则应选用甲虫类药物全池消毒。在选择药物时应注意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来防治某一种或某一类疾病,以免使病原体产生抗药性,从而导致药效减退甚至无效。同时注意药物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药物使用时应注意各药物的有效成份及其使用方法及安全浓度。因为对虾长期生活在复杂的水环境中,而水体各理化因子,如温度、盐度、酸碱度、氨氮的有机物质的含量,以及生物密度等都是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讲药效随盐度的升高而降低,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通常温度每升高10℃药效可提高1倍左右,尤其是全池泼洒药物的效果与水温溶氧更密切相关。一般用药应选择晴天午后用药,这时药效快、药效强、作用小。

通常使用药浓度是1立方水体用药量为1克,也就是用药浓度是几个ppm、药量就是几克,那么用药量(克)=水体积(立方米)×用药浓度(ppm),如某虾池的水面长为100米,水面宽50米,平均水深为1米,若使用浓度为2ppm的药物,全池泼洒进行防病治疗,其用药量的计算是:

虾池面积=100×50=5000(平方米);

虾池的水体积=5000×1=5000(立方米);

用药量=5000×2=10000克=10公斤。

内服药一般按虾体重计算,前提是要准确地掌握被治疗对虾的存塘量,根据药物说明的用药量,计算出每千克虾用药量,按药说明计算出每100千克饵料添加多少克药物,进行内服药饵料治疗,至于使用的疗程多少,则以病情轻重和病情缓急而定,对病情重和持续时间长的对虾疾病应使用2—3个疗程,否则治疗不彻底疾病易复发:如果粗略的估算,随意使用药物,常会过量从而发生药害事故。导致养殖失败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广大养虾业者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对虾防病治病的新方法。不要一见到死虾或病虾就误认为是病毒病,只好束手等死或抢救,其实很多疾病是可以治疗和挽救的,关键是应准确的诊断,科学而又及时的用药,即便最厉害的对虾白斑杆状病毒病也是有可能让其缓发或带病毒而不发病。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药物使用用药疾病对虾
鳄鱼养殖技术 夏季暴风雨天气中对鱼虾池的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