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养殖新闻安徽养殖业概况(安徽大水面生态渔业的现状与思考)

安徽养殖业概况(安徽大水面生态渔业的现状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3-06-22 19:01:18编辑:水产百科归类:养殖新闻

安徽大水面生态渔业的现状与思考

_韦众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两山理念”的深入人心,我国大水面渔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相关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并配套制定和颁布了《大水面增养殖容量计算方法》(SC/T 1149-2020)等水产行业标准。大水面生态渔业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渔业生产方式,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生态渔业是根据鱼与其他水生生物之间共生互补的原则,利用水体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系统,采取相应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措施,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大水面生态渔业是一种提高渔业效率的生产方式,主要通过摄食天然饵料资源,优化鱼的种群结构,恢复水域生态环境,把水体中过多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转化为优质水产品,从而达到“以渔养水”“以渔净水”的目的。安徽近年来在这方面做了试点与摸索,有一些成熟的例子,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目前,安徽省大水面的水域面积正在逐渐缩减、水质也日趋下降,造成了渔业资源的锐减。怎样促进安徽省内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与国家的有关指导政策相符,进一步搞好渔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而形成环境优美、产品优良、三产融合、生产生态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是摆在广大水产从业者和科技工作者面前的又一重要任务。

一、安徽大水面生态渔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1.安徽省近年渔业概况

安徽省水域总面积1 581万亩,鱼有140多个品种,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水域类型多样,是我国中部渔业大省,也是我国重要的淡水产品供应区。安徽省 2020 年渔业经济总产值 924.4 亿元,较上年增长3.6%,居内陆省份第三位。其中,渔业 产 值 579.5 亿 元 , 渔 业 建 筑 业 和 工 业 产 值129.6亿元,渔业服务和流通业产值215.3亿元。安徽省2020年淡水水产品总产量232.4万吨,占全国淡水水产品总产量的 7.2%,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淡水养殖产品产量218万吨,在全国排名第六位,较上年增长 3.3%;受长江和保护区退捕、禁捕的影响,2020年捕捞产量仅14.4万吨,较上年下降29.8%。

安徽养殖业概况(安徽大水面生态渔业的现状与思考) 水产养殖 第1张

2.安徽省大水面渔业资源

(1)湖泊资源。安徽省共有湖泊近600个,总面积1 750平方千米(262.5万亩),其中大中型湖泊49个。安徽省分布于淮河、长江沿岸的湖泊面积为1 250平方千米(187.5万亩),占全省湖泊面积的72.1%。全省湖泊已利用面积约1 500平方千米(225万亩)。

淮河流域主要有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八里湖(八里河)、焦岗湖、高塘湖、女山湖、七里湖、沂湖、花园湖、洋湖等湖泊。

长江流域主要有巢湖、南一湖、大观湖、泊湖、龙感湖、黄湖、菜子湖、武昌湖、白荡湖、升金湖、陈瑶湖、黄陂湖、石臼湖等湖泊。

(2)水库资源。安徽省共有水库 6 080 多座,总库容量为203.76亿米3 。大型山谷型水库多分布在大别山和皖南山区,中小型丘陵型水库多分布在江淮之间,淮北平原则有少量煤炭塌陷区形成的“水库”。比较着名的大型水库有黄山市太平镇的陈村水库(太平湖)、安庆市太湖县的花凉亭水库(花亭湖)、六安市舒城县的龙河口水库(万佛湖)、六安市霍山县的佛子岭水库和白莲崖水库、六安市金寨县梅山水库和响洪甸水库、滁州市定远县的江巷水库以及合肥市蜀山区的董铺水库(蜀山湖)等。安徽省水库可养面积近 1 470 平方千米,已利用790平方千米(118.5万亩)。

3.安徽大水面渔业生产情况

从养殖水域来看,池塘和稻田养殖是安徽水产养殖的主要方式,其中池塘养殖面积为2 047平方千米(307.05万亩)、养殖产量为126.6万吨,主要在安庆、滁州、马鞍山、蚌埠、芜湖和环巢湖地区;稻田综合种养面积为3 391平方千米、养殖产量为44万吨,主要在沿江、沿淮和巢湖周边的渔业经济带。而湖泊和水库也是重要的生产方式,主要是生态渔业模式,水产品产量分别为24.3万吨和12.7万吨。

长江禁捕后安徽省内大水面渔业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省制定了“1-8-44 工程”全面禁捕范围:1条皖江(长江干流安徽段)约420千米(和县江段至宿松江段)、8条主要通江支流和44个种质资源保护区。

目前,以非禁捕区域的中小型湖泊和水库利用为主,发展增殖渔业,即“人放天养”。主要投放品种是以鲢鳙等滤食性鱼为主,充分利用湖泊和水库等大水体中的天然饵料资源,实现以渔抑藻、以渔控草,在净化水质的同时获得优质水产品。

4.安徽大水面生态渔业存在问题

(1)部分大水面环境生态持续恶化。水是水生生物生存的首要条件,水域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水生生物的繁衍和生长。湖泊和水库水环境质量改善与否,也直接关系渔业种群结构的演变和生态渔业的发展。安徽省个别平原型湖泊污染较重,比如巢湖水体富营养化仍未得到根本转变。还有一些城市小型湖泊水质没有得到改善,安徽江淮丘陵地区仍然有部分中小型水库在进行精养,导致水环境质量下降。

(2)淮北地区大水面利用率不高。安徽省还有部分大型水库和北方煤矿塌陷区处在荒芜和半荒芜状态,几乎不放鱼,或者投放密度很低。一方面是管理困难,另一方面是投入太大,再就是没有养鱼的传统,特别是淮河以北塌陷区这种观念还较严重。此外皖北渔业欠发达地区还有一些人认为渔业是水域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现在加强环保是大趋势,就不要发展渔业。

(3)中小型水体存在盲目追求产量情况。安徽许多中小型湖泊和水库面临着高产的诱惑。想获得高产,势必会施肥投饵,这样水体自然也就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鱼产量虽然提高了,但水环境和商品鱼质量都会下降,综合效益并不明显,得不偿失,这与养殖初衷是背离的。另外由于鲢鳙鱼投放量人为地大幅增加,大水面的土着鱼生存空间受到挤压,鱼种群结构未达到最佳状态,生物多样性也受到某种程度的不良影响。

(4)渔业科技支撑力度不够。渔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经营管理体制的改变,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渔业科技的创新和养殖模式的优化提升,这就需要水产科研院所技术人员的理论指导。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生态渔业当然也需要渔业科技的支撑和科技人员的参与。安徽是渔业大省,但还远远谈不上渔业强省,安徽渔业的科技含量不高,科技支撑还不够强大,大水面投放品种、投放密度、投放比例和规格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比如这次长江禁捕以后,鱼资源的调查严重滞后,巢湖鱼的种群结构短时间内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巢湖“三珍”中的银鱼和白虾资源严重下降,主要是因为禁捕使得巢湖水体中鲌鱼得以大量繁殖,群体较大,作为鲌鱼的饵料生物,银鱼和白虾自然就会减少。这说明水产科学研究与大水面生态渔业有些脱节,很难及时地给渔业以指导。

安徽养殖业概况(安徽大水面生态渔业的现状与思考) 水产养殖 第2张

(5)大水面经营策略不科学。第一,品牌意识不强,质量上下功夫不足。很多人都是闷着头养鱼,几乎不抬头看市场,这在商品社会已经不合时宜了。很多水产经营者认识不到大水面养殖的鱼产品差异很小,而品牌十分关键,可以说品牌已经成为广大消费者选择鱼产品的主要依据。第二,未能常年上市,价格不占优势,同时捕捞成本反而高了。传统的春种秋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每年元旦至春节是水产品竞争最激烈的时期,与池塘和工厂化等精养水体水产品竞争时价格不占优势。

(6)大水面渔业组织化不足。大水面渔业生产单位一般摊子较大,资产较多,自认为路子很宽,手段很多,很难走向合作,所以以大水面为主体的合作社极少,组织化程度不高,很难形成合力,这势必影响其竞争力。比如,安徽的沿江有很多湖泊,水域条件和生态环境都十分相似,但河蟹品牌一湖一个,这样容易造成恶性竞争,很难做大做强。大别山区有六大水库,渔业资源和环境生态很好,但未能抱团发展水库群渔业,也一直未能走向联合。

二、安徽大水面生态渔业案例

1.舒城县万佛湖生态渔业

万佛湖位于安徽六安市舒城县,距离省城合肥不足 100 千米,区位优势明显。万佛湖水面50 平方千米(7.5 万亩),库容 9 亿米3 。万佛湖2007年荣获“全国环境优美镇”和“全省最佳发展旅游乡镇”称号,2010年被确定为世博会安徽省重点推介的旅游文化景点选择之一,2012年获“全省十佳旅游资源景区称号”,2016年成功晋升国家 5A 级景区。万佛湖渔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有60 多年辉煌历史的国有企业,公司产品主要为“万佛湖”牌鲢鳙鱼,先后荣获“中国有机食品认证”“安徽省名优农产品”“中国无公害农产品”“安徽省名优产品”等称号。风景秀丽的万佛湖碧波荡漾,水质清澈,是得天独厚的天然“渔场”。公司实行反季节生产为主,年产有机鱼1 000吨以上,水质常年保持在地表Ⅱ~Ⅲ类水。万佛湖渔业可以说是安徽大水面生态渔业的一面旗帜,真正体现了绿色、健康、有机、生态的发展理念,做到了“好鱼净好水、好水养好鱼”的良性循环,实现了渔业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安徽养殖业概况(安徽大水面生态渔业的现状与思考) 水产养殖 第3张

2.颍上县里河生态渔业

八里河渔场位于阜阳市颍上县,作为皖北首个拥有有机食品认证的渔场,拥有大湖水面18平方 千 米 (2.7 万 亩), 连 片 精 养 鱼 塘 540 公 顷(0.81万亩)。自2015年以来水产品总产量已经连续多年突破6 000吨。2020年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1.5 亿元以上,其中渔业产值为 8 000 万元 。2015年正式通过有机水产品认证,八里河大湖成为皖北最大的有机鱼生产基地,认证品种包括鲢、鳙、鲤、鲫、鳊、鲌,在培育优质水产品方面一直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渔场出产大量优质鲢、鲫、鲤、甲鱼等,种类多,质量优,所以一直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好评。一年一度的“八里河捕鱼节”办得有声有色,在当地十分有名,是皖北着名的旅游名片。

3.黄山市太平湖有机渔业

太平湖地处风景如画的黄山市西北部,水库水域面积88.6平方千米(13.3万亩),最大库容为24.7亿米3 ,宜渔面积72平方千米(10.8万亩)。太平湖是国家着名的AAAA级旅游景区、改善水利风景区和国家湿地公园等,现由太平湖生态渔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公司坚持“以渔养水、以渔兴业”的发展理念,严格遵循有机鱼生产标准化管理要求,前些年网箱养鱼设施全部拆除,发展粗放型增殖渔业,注重生态和渔业和谐发展。

2017年公司被授予“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现已形成以渔耕文化博物馆、渔耕文化民宿、渔事体验区、大型鱼乐互动项目、太平湖原生鱼种保种场为代表的主要功能分区;建设国家级垂钓基地及水上垂钓俱乐部,创办专业化垂钓培训中心,以丰富多样的垂钓平台吸引络绎不绝的垂钓爱好者,全方位打造“环太平湖休闲渔业”。

太平湖每年捕捞鲢鳙有机鱼1 500吨以上,水质常年保持在地表Ⅰ类水标准。

4.桐城市嬉子湖生态渔业服务湿地和旅游

嬉子湖位于安徽省人文荟萃的桐城市,东南部与安庆宜秀区接壤,陆地面积 30 平方千米(4.5万亩),水面积41平方千米(6.15万亩),是集旅游观光、娱乐休闲、度假会议、拓展训练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综合风景区。景区设置有游客接待中心、水上乐园、游乐园、天文科普基地、垂钓中心、古漕运八大码头等景点,是独具特色的水乡休闲度假胜地。嬉子湖因沿湖儿童嬉戏湖中而得名,独特的湖光山色、淳朴的风土民情、丰饶的水陆物产构成了良好的绿色家园,不仅山清水秀,而且有着丰富的古迹和传说。

嬉子湖是安庆沿江自然保护区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级湿地公园,总面积5 139.7公顷,其中湿地面积4 310.3公顷(含宜秀区部分)。嬉子湖年产有机鱼 2 500 吨,水质保持在地表Ⅲ类水标准以上。

5.淮南千发保水渔业有限公司复制千岛湖保水渔业

淮南千发保水渔业有限公司设立以来,始终践行“两山”理念,复制推广千岛湖保水渔业模式,推动“一湖推十湖、十湖带百湖”发展战略,采取“以渔治水、以鱼净水”方式,打造高塘湖生态环境,目标3年之内将所辖2.86平方千米(4 290 亩)水面由劣Ⅴ类水质提升到Ⅲ类及以上,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近两年的实施效果十分明显,部分湖区水质已从2019年底的劣Ⅴ类水质逐步转好,几项主要水质指标基本达到Ⅲ类水标准;淮南所辖湖区的水体质量实现了根本扭转,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2021年5月24日《淮河早报》、5月29日淮南广播电视台也对高塘湖生态水净化渔业项目实施所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宣传报道。

三、安徽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1.环保优先,实现大水面高质量发展

(1)加强政府引导,提升组织化程度。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是现阶段中国乡村经济振兴的主要途径,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更是促进渔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众所周知,渔业在维护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存需求、改变老百姓的饮食结构等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发展渔业生产,就应当是在保护天然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实施,而维护天然生态环境也并不是单纯地对渔业的发展“一刀切”拒绝,而是需要处理好渔业发展与水域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环保部门要认识生态捕捞对水域环境的积极影响,而渔政主管部门也要意识到水域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是发展大型水域生态捕捞活动的前提条件与保证。所以,发展大水域生态渔业首先要敬畏大自然,保护大自然,进而才能合理发展、永续使用、和谐发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首先要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深入传达执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加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规定,并根据国家部委安排部署,严格按照渔业法律法规,编制和公布各地的养殖滩涂计划,认真细致地进行水域滩涂“三个功能区”(禁养区、限养区、养殖区)的规划编制。尤其是在湖库等重大水域,应当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在严格控制最大水域承载力的前提下,科学合理谋划渔业格局,根据各保护区的自然特点,合理确定其渔业用途,并提出“一水一策”的生态化渔业规划实施方案,为大水面生态渔业规划绘就美丽蓝图,真正践行“两山理论”。

政府应该积极引导,扶持和培育一批大水面绿色渔业品牌,带动广大大水面从业者采用生态渔业生产模式,加大对大水面渔业资源和水生态环境的监管力度。同时应该组织具有新观念、新技术、有能力的从业者走向联合,成立新型的企业经营主体,发展水库群和湖泊群生态渔业。

(2)树立环保意识,实现大水面渔业高质量发展。这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大水面从业者应充分认识到没有良好的水域环境,就没有健康卫生的水产品,大水面生态渔业必须是“生态”在前,“渔业”在后,渔业仅仅是水环境的功能之一,而不是唯一。二是依靠湖库等大水面生态渔业的高质量发展,积极进行水产生物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地等建设,把保护区全面列入生态红线管理范围,为生态渔业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与环境保证。在严格保障大水面环境的前提下,为科学合理地有序发展大水面增殖渔业,政府根据保水、净化需求和水体承载力,制定了合理的投资品种、投放量、投资比例、捕捞时间和捕捞数量,做到以鱼抑藻、以鱼控草、以鱼净化的高质量发展。

(3)坚持科学引领,强化科技支撑。针对鱼类种群调整或重建,围绕“投放种类和比例”“投放密度和规格”等共性技术需求,渔业科技人员应该通过技术集成与系统研究等,建立大水面生态渔业新模式和净水渔业复合技术,实现天然饵料资源充分利用、蓝藻控制、营养物质高效转化、移出等目标。各地政府要狠抓标准化生产,切实加强对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管,并根据大水面生态渔业的不同特性,在做好渔业资源调查基础上,对水库、湖泊优质鱼进行选育,科学确定投放品种、比例和承载量,严格进行苗种检验检疫。充分利用水体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生昆虫和水生高等植物不同天然饵料和水体上层、中层和下层立体空间,提高渔业生产能力。采用生态渔业模式,可以利用“人放天养”“一次放足、捕大留小”“反季节捕捞和常年捕捞相结合”等生产技术,做到均衡上市,提高生态渔业经济效益。

安徽养殖业概况(安徽大水面生态渔业的现状与思考) 水产养殖 第4张

(4)促进产前产后融合,拓宽渔业发展空间。注重推动渔文旅融合、延伸产业链,强化物联网、大数据和环保等新理论、新科技在大水域生态捕捞中的交叉运用,发展大水域特色经营,同时也要研发产品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加工工艺提升、品牌构建、渔文化传播等科技支撑体系,建立三产融合的生态产业模式。发挥生态渔场的净水、保水等功能,逐步优化鱼的群体构成,并大力引进和挖掘适应大水面渔业的名、优、土、特等品种,以提升大水面生态渔业生产技术水平。同时依托区域特点发展特种渔业,比如皖南山区可以大力发展光唇鱼和“麦鱼”的流水养殖,不能仅局限于家庭式流水养草鱼。城市和风景点周边开展水上运动、体验、康乐等特色休闲渔业,比如可以做一些与渔业和水生动物保护有关的展览和讲座,打造成青少年的体验和教育基地。另外,在有条件的地区还应发展水产品加工业,生产各类独特口味美食、快速方便食品、个性化美食等,以适应年轻消费者的需求,更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效益,提升就业率。

(5)开展增殖放流,强化渔政管理力度。积极实施增殖放流,把大水面纳入增殖放流扶持范畴,加强对巢湖等超大型水域增殖放流政策的倾斜,充分发挥国家财政资金项目引导效应,激励大水面管护单位和社会资金投入,加大湖库增殖放流力度,努力取得恢复鱼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增加渔业收益的显着成效。按照“不投饵、不施肥、不用药”的生态理念,全面清除违规养殖活动,实现大水面绿色、经济、健康、高效发展。同时要强化渔政监督管理,尽管农业行政执法进行了改革,渔政管理职能已经不在渔业行政部门,并入了农业综合执法大队,但渔政管理力度不能放松。严厉打击电鱼、毒鱼、炸鱼和绝户网等不法活动,维护好大水面水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为大水面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安徽省大水面渔业发展的建议

(1)大水面发展有机渔业。安徽省水库、湖泊和煤矿塌陷区较多,资源条件优越,若打造成大水面优质鱼生产基地,可为众多的农村劳力提供就业机会,并且有效利用闲置水面,提高国土资源利用率。笔者认为,以万佛湖为龙头,发展大别山水库群渔业,可以振兴革命老区的水产事业,推动当地渔业经济发展,提高库区农民的收入水平,以尽快实现乡村振兴。

有机鱼生产是生态环保的渔业模式,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通过合理调节投放密度和鱼种群结构,充分利用水体各种水生天然饵料,以渔净水、以水养鱼,不施肥、不用药、不投饲,发展生态渔业。有机鱼生产模式通过鱼摄食水库中不断自然生成的浮游生物,间接带走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防止水库富营养化的发生;同时,水库大量的浮游生物等作为鱼食物而转化成优质水产品可以供应市场。因此,水库有机鱼既是经济鱼,也是环保鱼,同时也是低碳鱼。发展水库生态渔业不仅生产出安全、营养价值较高的有机鱼,而且还能净化水库水体,实现渔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彻底根除高密度网箱养鱼和化肥养鱼,还青山秀水于水库。总体来说,在大水面可养区开展粗放渔业,在限养区开展生态渔业,在禁养区可以开展以增殖放流、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的增殖渔业。

(2)发展水上旅游休闲渔业。随着近年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老百姓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休闲意识日益增强,发展大水面休闲渔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客观需要。安徽人口密度大、水上风景名胜多,水库或湖泊大力发展以生态渔业为主,结合文化、旅游、餐饮、康乐共同发展的休闲与观赏渔业,市场宽广,潜力巨大。

(3)水库坝下发展冷水渔业或流水渔业。安徽大型水库生态环境良好,降雨量充沛,大坝下游流水资源相当丰富。可充分利用水库底层冷水资源优势,对下游河流和溪流进行适当改造,发挥不同鱼对生长环境的适应特点,开展集约化流水养鱼。大别山区的水库下游可发展冷水性、流水性名特优鱼养殖,比如鲑鳟鱼、鲟鱼和大鲵等。皖南山区可结合本地流传数百年的流水养鱼,开展规模化养殖当地土特品种,比如光唇鱼和“麦鱼”等,以满足广阔市场需求,提高生态渔业效益,振兴乡村经济,促进渔民增收。

(4)对浅水湖泊进行生态修复,发展虾蟹产业。安徽当涂县的池塘养蟹模式十分成功,现在巢湖、马鞍山和宣城等地也普及了,而该模式其实就是20世纪80年代末湖泊河蟹放流的缩小版,池塘每年都种植水草、移植螺蛳,湖泊只要注重生态修复,适当控制投放量,完全不必每年进行种草移螺,大大节约了成本,还水下森林于湖泊。生态一旦得到恢复,又可以放流当地土着鱼虾和鲤、鲫、鳊等,提升生物多样性系数。

(5)深水湖泊进行净水增殖渔业。深水湖泊可以参照水库发展生态渔业和增殖渔业,走有机鱼产品这条路,通过提升商品质量提高价格。同时近岸区仍然可以进行生态修复,开展虾蟹和土着鱼的投放。彻底清除“三网”养鱼、施肥投饵养鱼等,还碧波荡漾于湖泊。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草鱼适宜多少水温度养殖(常见鱼种的适宜水温) 水面养殖合同最多能签几年(千岛湖鲢鳙鱼种三级培育保障模式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