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养殖新闻东海开渔,但我们更应该冷静思考

东海开渔,但我们更应该冷静思考

发布时间:2015-12-06 07:38:27编辑:水产百科归类:养殖新闻
    2014年休渔期,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宫前村,400多艘渔船齐整待发。 ©PRphoto/Greenpeace    频道报道,今天是东海全面开海的日子!休渔了三个月,东海海岸线上大大小小的渔村和港口,今天再次变得喧闹非常。渔民们休息了三个月,早就已经迫不及待开渔了。小编去年此时在浙江宁波的一个小渔港,亲眼看见近两千艘渔船列队开出,前后耗时近两个小时,那壮观气势,比起阅兵也差不了多少的。    吃货们似乎已经流着哈喇子在想,一大波生猛海鲜很快要袭来了,经过三个月的休渔期,大鱼大虾还不是轻轻松松送上来,但是,愿望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历年新闻报道里最常出现的形容词,就是“千帆齐发”和“喜获丰收”,但如今我们常常能看到“千帆齐发”,“喜获丰收”却再也不是这么容易的事情了。  

  2014年开渔日,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渔港,1500多艘船从石浦港内列队开出,前后耗时近两个小时©朱杰、石小周/Greenpeace    东海无鱼?处处无鱼处处可见的“千帆竞发”凸显了如今中国渔业庞大的规模和惊人的捕捞能力,这还得归功于近海渔业在过去几十年疯狂的大发展。有一组简单的数据就很能反映问题,2012年中国海洋机动渔船有将近30万艘,比1951年增长了约1300倍,但渔获量却仅仅增长了15倍。捕到的海鲜里面,优质的经济鱼类比例逐年下降,而且鱼龄也是越来越小。可以看出渔船捕捞能力已经大大超过了海洋资源承受的上限,而渔业资源的衰竭,更是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福建漳州,由于资源枯竭,这条小渔船的船长一网下去有时只能捞起几条鱼,“现在,‘讨小海’真的是到头了。这一天捞到的鱼,卖不到百元。”。©李颀拯/Greenpeace  

  船员在分拣渔获,将带鱼、鲳鱼、小黄鱼、乌贼等经济鱼类挑出,只是整船有一大半都是不到2公分长的小鱼,这些小鱼因没有食用价值,只能卖给养殖场作鱼粉、鱼料,因此也被称做“饲料鱼”,售价不足1元一斤,这些小鱼原本是被渔民丢弃的,如今资源枯竭逼得渔民只能将能卖钱的渔获都运回来。©李颀拯/Greenpeace    无鱼的困境不仅制约着工业化渔业和大型渔船的持续发展,更是让传统渔业和小渔民的生存举步维艰,无以为继。  

  福建东山,宫前村码头,小船上的这位老渔民望着港里的停满的大船,陷入深思。©李颀拯/Greenpeace    传统何在?前路难寻传统捕鱼方式不借助任何机械化的工具,仅靠人力,最是考究渔民靠海吃海的能力。拉山网便是福建沿海一种传承千年的捕鱼方式,只须十余个渔民,一艘船,两条绳索一张网,便能根据潮水和鱼汛, 捕上绵延不绝的鱼。  

  福建南屿湾,拉山网的老渔民在岸上分成两队,各有七、八人,一队拉一条网索,两边同步进行。©李颀拯/Greenpeace    渔业资源枯竭,和工业化渔业的快速发展,残酷地挤压着传统捕捞渔业的生存空间,迫使渔民后代“上岸”,或另谋高就、或远走他乡。选择坚守的,便只剩下这批对海洋保有赤子热忱的老渔民,他们把青春热血挥洒在最繁盛的渔业年代,仰仗着大海慷慨的馈赠谋生,也伴随着渔业资源的枯竭步入人生的暮年。老人与海,便如此这般共谱着一曲传统捕捞渔业的挽歌。  

  拉山网的老人们依旧每日划船出海,固守着传统的捕鱼方式,日落而作,直至夜深。从前有30多艘船在同一片沙滩上作业,如今只剩下这唯一一条船,一面心存敬畏,一面与浪搏击。©李颀拯/Greenpeace    渔之有道,方能长久  

  东海嵊山岛后头湾渔村,在20世纪50年代,后头湾曾是当地最繁华的渔村,面朝大海,千帆竞发;如今全村迁出,独留空楼,被称为“鬼村”。©李颀拯/Greenpeace    中国是渔业大国,这一个“大”字,见证过人定胜天的大无畏,也亲历了盛极而衰的大悲凉。人去楼空的后头湾渔村就像中国渔业这半个世纪发展的缩影,曾经风光无限,但当资源退化,却始终未能完成好向可持续渔业过渡的转变。但愿我们还能有幸,“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  

  千帆所向,游必有方。    【关键字】:水产网站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渔业渔民资源传统渔船
金枪鱼捕捞技术 首届全国钓鱼运动会:中外钓手捧走80多万元奖金